高中教育要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校建校110周年。一个多世纪前,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世界处于大变局中,觉醒的仁人志士们怀揣“教育救亡”之热忱,创立了一批大中小学,薪火相传,砥砺奋进,这些学校很多都已成为所在区域乃至蜚声国内外的百年名校,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发展与改革大业培育了无数人才,教育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
  110年来,笔者所在的宁波市镇海中学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县立初级中学发展成长为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著名高中,我们倍感光荣自豪,也深知任重道远。当前,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中教育、高中学校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承担历史责任、作出更大贡献,是我们必须着力思考与实践的重大课题。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笔者认为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高中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应大有作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禀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从过去的“鼓励”“支持”到现在的“核心”,文字表述上的差异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也意味着我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后,作出的科学判断,目的在于切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这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力度,我们唯有加强创新、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进而赢得未来。
  创新的根基在人才,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因而在新发展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个体人生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重要阶段对青年学子进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赋予他们更多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养,为他们今后在更高平台、更广世界里释放更大创新潜能、展现更强创新活力、取得更大创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摆在广大高中教育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理性看待我国的创造力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高度重视拔尖創新人才培养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应试”色彩较为浓厚,所以每当谈及中国人、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或创新水平,大家想当然觉得是比较低的,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但究竟是否真的如此,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中外学术界的有关研究也存在着各执一词的争论。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如果我们的创造力水平果真十分低下的话,这一切似乎不太可能实现。另外一个佐证是,在刚刚过去的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实现了量质齐升,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正在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整体创新活力和水平并不弱,也体现了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国民创造力方面是颇具实力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座谈会上指出的:“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扎实的,都是实打实的,我们创造了那么多奇迹,还是靠我们的教育基础,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对此我们要有准确的评价和定位。
  当然,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人口总数中占比非常小(2%左右)的“头部人才”的创造力培养,也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因为相比之下,我们缺乏足够的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处于顶尖水平的人才,这从诺贝尔奖获奖人数稀少、某些高精尖科技不断遭遇“卡脖子”等问题和困境可见一斑。在越来越趋向全球一体化、时空扁平化、赢者通吃的发展格局里,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作用愈发显现,某种意义上拔尖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国家的整体安全系数。国家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对我们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科学部署,提出了“逐步形成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这一总体目标,把准了问题,瞄准了方向,选准了措施。在这项计划中,高中教育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承担了重要责任。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学校要积极开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
  国内外研究表明,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 M. Amabile的创造力成分理论显示,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敢于质疑的人格,热爱的能力,容忍不确定性等主客观条件更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涌现。这些条件的育成需要校内外、教育内外以及全社会的协同用力,是一项关涉众多的系统工程。作为高中学校,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遵循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紧密结合各自学校发展实际(如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育人模式、可利用的资源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造福社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作为一所以高水平学术型高中为发展定位的普通高中,笔者所在镇海中学一直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高水平差异发展,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强、个性特长优、学业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优秀公民”,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学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系统推进、夯实基础、张扬个性;二是针对两个层次、达成两种“高水平”。系统推进是指以创新个性化育人模式为价值取向,着眼于学校文化、师资建设、管理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硬件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发展平台创设等全方位革新并加以有机整合,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径、方法、内容和载体,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育人系统。“两个层次”中的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注和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层次是针对少数有特殊天赋和能力的资优学生,做到及早发现、科学培养、充分挖潜。两种“高水平”是指要夯实学生的高水平基础,要实现学生的高水平差异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镇海中学还形成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五大机制。
  学校文化浸润机制。着力培育“全面发展、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风尚,着力培育“丰富、多元、自主、开放”的教育教学生态,着力培育“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自治力”等“五力”校本化核心素养。在精神文化层面,与时俱进调整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学校精神、育人规格方面作出新的规定;在制度文化层面,制定更多有利于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的弹性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活动文化层面,不断拓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时空,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载体,供学生挥洒才情、施展才华、体验成功;在物质文化层面,全面提升学校设施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两端延伸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特长生、资优生培养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影响力,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初中学校支持,使得学校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前介入,及早发现在各学科、体育艺术或其他方面有优秀发展潜质、特殊才能的学生,及时开展个性化、定制式培养,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开展共享实验设施设备和合适课程资源合作等项目,聘请名家大师进校园开设报告或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有关实践研究等,共同参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特色课程深化建设机制。坚持“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基础上的差异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进一步健全“高水平基础+差异化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具有镇海中学特色的发展性课程结构和课程文化。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方向,着力培育了20门左右具有较高品质和育人价值、深受学生欢迎、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的特色精品课程,突出大学先修课程、STEM课程、领导力课程、创新素养课程等,形成具有較大整合性、层次性和梯度性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矩阵,并不断完善课程后续开发、资源拓展、选课走班管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机制,切实提高课程实效。
  创新教育师资培养使用机制。以富有教育自觉色彩的学校共同价值观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不同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和高学历层次、高水平专业发展的优秀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更加强调教师的职业精神、团队意识和专业水平。注重通过“专家引领”“项目驱动”“校内外共建学科基地”“学科创新团队工作室”等方式,选送更多教师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和学历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同时,适时改革学校现有的评奖评优、薪酬分配机制,为担当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成果突出的教师(团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宽松的工作氛围和更丰厚的物质回报。借此培养出若干具有领军学科发展能力的卓越教师,培养出若干学科竞赛辅导教师(团队)、科技创新和研究性学习项目指导教师(团队)、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导师(团队),以此进一步带动学校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进而为学生提供更有品质的教育服务。
  教学生态创新机制。教学生态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资源与设施设备等多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浸润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生态系统,并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水平与品质。学校花大力气去创设丰富多样、多元开放、有机高效的教学生态。主要的努力方向有:一是借助脑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经典成果或最新发现来重新认识和把握学习的本质、教学的本质和课堂的本质,不再停留在经验的或是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层面;二是大力开拓课堂的内涵与功能,不断提升其广度、深度与厚度,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指向知识、分数和学业水平,而是充满了高认知、高创造活动。近几年学校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以“多元开放”为总定位和总特征、以“五力”核心素养培育为目的的学教策略、学教方式、学教模式;三是在积极依据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的同时,创建学科设计创新实验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艺术专用教室、数学中心、文科中心、外语中心等集信息资源与专业实施一体的创新实践基地;四是把握好“教育+互联网”契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支撑教育资源的链接、增强学生内生驱动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推动学校教育的精准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中心,使学习成为自我创生式的教育,进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好地培育、催生学生的创新素养,为他们成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发现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源,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在活动中教师要珍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加以判断,引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支持其深入探究。  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儿园的花果山”主题活动,在统计“有多少条上山的路”时,第二小组发现了一条只能延伸到半山腰的轮胎路,“半条路是不是路”引发了幼儿的激烈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绩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几方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既制约了前者的个性发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负担。基于此,学校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的走班制教师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实践。2016年11月,学校在八年级筹备开展数学和英语两大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将八年级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成就人类梦想的神圣使命。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新时代新在哪里?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教育该怎样回应时代命题、怎样答好立德树人这张考卷?对于教育的“领头羊”“掌门人”而言,责任尤其重大,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六个明确”,让“立德树人”从理念走向实践。  一是明确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校、育英才,方向永
一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学校,一定承担着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一所承担教师专业发展责任的学校,才能真正对学生成长负责。  站在讲台上的人是决定未来的人。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学校,一定承担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一所承担教师专业发展责任的学校,才能真正对学生成长负责。立足教师发展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沙河二小”)开发并落实了教师发展两大课程:专业素养纵深提升课程和幸福生命拓宽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现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自1994年被正式提出后发展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全球化时代,全纳教育思想影响了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实践证明,唯有走向全纳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国际视野下的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致力于捍卫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权益。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
陶继新: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构建有特色学校文化,提出并践行认同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否就认同教育中的认同教育课程谈谈您的理念与做法?孔德勇:谈到认同教育课程,首先就要说说“认同教育”。“认同教育”的办学思想源于老子的“和光同尘”、孔子的“天下大同”思想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认同”理念的深度融合,办学理念是“为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认同教育是我们忠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礼仪是一个國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下园小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设“礼润童心”课程,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文明有礼的少年儿童。  课程背景。孔子问礼文韵千年,依于斯并融于斯的下园小学栖居于小巷深处。下园小学
“1932年,中央苏区政府发布了《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植树造林的文件。”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晴川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晴川实验小学”)崭新亮丽的校园里,植树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场“学百年党史”思政大课,从党史上第一个关于植树造林的文件,到习近平总书记连续9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校师生听得入神,对接下来的植树活动摩拳擦掌。
当代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德树人、人才强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高中阶段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如何在把握办学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变革育人方式,提供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产生和成长的土壤?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中学”)创建于1920年。200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资料筛选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工作成效。如何从繁杂多样的资料中采选到需要的素材?首先要构思提纲,明确选取内容,并提炼采选的原则与方法,让编写者有法可循;其次要明确材料来源,反复核实材料的科学性;最后要符合学情需要,规范使用地理术语,突出育人功能。  拟定采选提纲,凸显乡土特色  乡土地理教材资料的搜集和汇总难度大、耗时长,追求面面俱到容易导致杂而不精。如编写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