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也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和努力创新,无疑是兴奋剂。多媒体具有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教科书和板书的缺陷。
2.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
如果利用多媒体处理信息灵活、生动的特点去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就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效率及质量。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列的初步知识”这节课时,可以借助三维动画模拟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在核外的分层运动及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各原子核外的电子转移的情况。通过模拟观看,学生进入了微观世界。再通过对照分析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理解,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离子”概念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从而在一节课内轻松地完成了两节知识的传授。
3.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45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5分钟的实验展示。但是,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应用实验课件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如讲《分子、原子》一章时,由于微观粒子的变化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都是看不见的,所以做“氧化汞受热分解”这一实验并利用该实验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时,可把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重新结合成汞,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然后氧分子又结合成氧气这一微观变化,制成课件进行模拟展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优势是:①可以重复观看;②可以改变观看时间;③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可利用CAI进行模拟实验;④反证实验。
化学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取代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化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应特别重视学生动手做实验。亲自完成整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的途径,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凡课程标准中要求做的实验都要做;不好做的实验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做。对那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有毒的、危险的以及在教室中根本无法实施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模拟实验决不能作为科学实验的赝品,更不能取而代之。
2.不能取代板书
板书过程往往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再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若这个过程也用电脑屏幕来替代,就无法展现教师教、学生学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学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写板书、板图的时间,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为了操作方便,将课件大多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简单操作,就会很顺利地“放映”。我们知道,学生接受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记忆、理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课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以学科为主的观念,不能为用而用。切记,多媒体永远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仅仅让学生的兴趣停留在新颖漂亮的媒体上,那么这样的媒体手段是失败的,是违背课堂教学设计的初衷的。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和努力创新,无疑是兴奋剂。多媒体具有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教科书和板书的缺陷。
2.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
如果利用多媒体处理信息灵活、生动的特点去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就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效率及质量。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列的初步知识”这节课时,可以借助三维动画模拟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在核外的分层运动及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各原子核外的电子转移的情况。通过模拟观看,学生进入了微观世界。再通过对照分析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理解,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离子”概念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从而在一节课内轻松地完成了两节知识的传授。
3.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45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5分钟的实验展示。但是,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应用实验课件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如讲《分子、原子》一章时,由于微观粒子的变化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都是看不见的,所以做“氧化汞受热分解”这一实验并利用该实验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时,可把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重新结合成汞,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然后氧分子又结合成氧气这一微观变化,制成课件进行模拟展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优势是:①可以重复观看;②可以改变观看时间;③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可利用CAI进行模拟实验;④反证实验。
化学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取代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化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应特别重视学生动手做实验。亲自完成整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的途径,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凡课程标准中要求做的实验都要做;不好做的实验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做。对那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有毒的、危险的以及在教室中根本无法实施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模拟实验决不能作为科学实验的赝品,更不能取而代之。
2.不能取代板书
板书过程往往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再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若这个过程也用电脑屏幕来替代,就无法展现教师教、学生学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学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写板书、板图的时间,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为了操作方便,将课件大多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简单操作,就会很顺利地“放映”。我们知道,学生接受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记忆、理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课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以学科为主的观念,不能为用而用。切记,多媒体永远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仅仅让学生的兴趣停留在新颖漂亮的媒体上,那么这样的媒体手段是失败的,是违背课堂教学设计的初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