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国际安全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及安全威胁的判断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一个更加综合的安全观。人们在思考国家安全时,不仅会想到政治、军事和外交冲突等传统安全因素,还会想到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的混乱,进而波及全球,同时也必然对其他领域产生延伸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06年度,中国国际关系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原有的一些重大的深层缺陷并未得到明显改进。在学科队伍与研究平台等方面,已粗具规模,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仍存在研究力量地域分布失衡、部分期刊作者面较窄、国际学术交流“赤字”严重等问题。在研究进展方面,研究领域稳步拓展,多元化趋势明显,开始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潜在学术大国应有的广度与气度。具体的成绩与问题则是:理论研究向多维度拓展并开始探索中国理论或学派的生成,但力度与深度均嫌不够;经验研究虽紧紧抓住了服务于中国外交这个核心,但缺点是诠释有余,反思不
2007年3月29~30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的题为“中国对外战略新思考”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海军学术研究所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等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2008年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题为“东亚共同体:制度构建与区域认同”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专家及学者应邀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与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分别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从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经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开始普遍关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经过对危机教训的反思后,各界得出几点基本共识:第一,不断加深的贸易投资往来致使本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第二,鉴于区域内日益加深的经贸联系,本地区的金融危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十分有限,
近来,中国思想日益引起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这既是为了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是因为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拥有制度性权力来推行它的世界观。“天下”这个概念引起关注,既因为它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治理国家和理解自己的关键,也是因为对天下作为中国的世界秩序模式的讨论在21世纪正再次流行起来。作者通过考察“天下”这个概念来理解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作者首先概述当前关于“大度”的和“无外”的天下体系的流行讨论;然后考察几个因对“天下”的解读方式而引起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它对待“他者”的方式何以会鼓励异
自冷战结束到进入21世纪,中国在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对俄罗斯对华外交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将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的对华政策作为分界点,在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俄中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天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政治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普京总统对华外交哲学理念的变化和现实政策的调整。
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变更将会导致国家战略行为的变化,这是国家为了安全利益而必然采取的“自助行为”。新的战略选择可以包括“制衡”、“搭便车”、“推诿”或者变成更为紧密的“合伙人”。通过考察和分析近年来的中日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决定一个国家对权力变更采取战略选择最重要的变量是国内政治的需要,而并非对权力变更后的“威胁”知觉。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日关系“复杂化”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权力变更,而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联关抑中”的战略选择。它不仅导致了中日关系中“权力因素”与“认
基于《欧洲国际关系》杂志十年刊发的论文,作者着重探讨欧洲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容,剖析欧洲国际关系研究的多元性、反思性、批判性及规范性等特点。作者认为,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展现了国际关系研究这一全球性学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助于拓宽国际关系研究的领域、方法和视角。
2006年12月26日,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社科院第16届国际问题论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原理初探”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国际问题”进行初步评鉴,特别是对该课题组成员业已完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评估。会议邀请了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国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
近一时期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还给国际政治和安全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评估这场危机的方方面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2008年11月10日举办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影响及其对策”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专业和领域加以分析和预测。本期刊登的这组笔谈基本反映了会议的讨论情况。编辑部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探讨的行列中,深化我们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