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rykapn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研究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与工作经验对个体的劳动生产率均有显著促进效应;第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个体,其工作经验越有价值,即教育可以通过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在健康程度高的情况下,经验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程度反而下降,意味着健康可以弥补经验的不足。研究还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对男性或城镇居民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明显,而健康人力资本对女性或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明显,即男性和城镇居民对教育人力资本敏感,而女性和农村居民对健康人力资本敏感。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南社四剑"之一的潘飞声为近代岭南文坛大家,其所著《江湖载酒集》一直有目无文,存佚成疑。《顺天时报》于1910年1月至7月间刊载了此集中诗作128题、203首,由此,《江湖载酒集》的存佚情况得以确认,并厘清了其创作成集过程。集中诗作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有助于还原潘飞声行迹交游与诗歌创作全貌,深入体察其个人心史与多样诗风。
期刊
城乡矛盾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史和阶级历史的重要视角。在早期文本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城乡的分工状况和对立关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中,城市对乡村人口和生产资料的持续掠夺,则被表述为资本主义社会集中物质财富和政治统治的重要表征。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所导致的城乡对立不仅蔓延至全球,更造成了针对乡村人口和自然环境的普遍透支。社会主义乡村实践,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历史方案,从十月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为人类摆脱城乡矛盾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着智慧。只有在社会
期刊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贺信欣悉《社会科学战线》出刊300期,谨向杂志社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的几代杂志社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社会科学战线》创办于1978年,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多年来,你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贯彻“以学术为本开风气之先”的办刊宗旨,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恩斯特·布洛赫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全方位考察了乌托邦的功能与作用。乌托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范畴和艺术范畴,也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范畴。虽然在布洛赫之前,就有了各种文学乌托邦类型和社会乌托邦构图,但是布洛赫第一次把"具体的乌托邦"上升为哲学-马克思主义范畴,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的美好图像,而且动员人类筑梦-追梦-圆梦,让人类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内涵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以人民现实的社会生活为立足点,积极扬弃理性国家观的抽象虚幻色彩,尝试跃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囹圄,走近面向人民的唯物主义立场。在厘定与辩证黑格尔国家学说过程中,马克思把人民主体的价值向度内化为具有批判和超越特质的逻辑引线,将人民主体的思想意蕴具体地融入其对黑格尔国家制度、国家行政与国家立法的话语解构与重新建构之中。首先,马克思通过追问国家制度本质,得出国家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并推崇民主制;其次,马克思揭露官僚政治的伪善面相,认识到国家行政"在更
对科学理论结构加以分析是西方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逻辑经验主义给出了一种"公理体系+对应规则"的形式化构造,被称为"公认观点"。苏佩斯基于对"公认观点"的重审和批判,提出了集合论公理化的研究进路,将科学理论视为模型的集合。该进路为结构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强调科学理论的结构具有数学属性,并将其作为可用集合论谓词来予以公理化的对象。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这些尝试无疑可为揆度未来科学哲学发展的可能路向提供重要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启迪。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发现,改革开放40余年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绩效观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在此基础上反驳了"有意的制度模糊"论,并指出渐进式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制度内生演化规律使然。渐进式制度变迁使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极富弹性,制度弹性又为制度实践过程中的渐进调整和后续改革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也大幅降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本。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来看,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在不断调整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协同演化机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转换经济增长动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基础在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包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以竞争中性原则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制度体系、建立开放准入秩序。优化经济结构与产权制度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密切相关。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应改变由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状况,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在于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