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土壤下不同增氧灌溉方式对甜椒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isheng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氧灌溉可有效改善地下滴灌导致的低氧胁迫,具有节水高效和提质增产的作用。然而,增氧灌溉的改善效果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以甜椒为供试作物,选取河南省3种典型土壤(黏土、粉壤土、砂壤土)为供试土壤,以常规地下滴灌为对照,研究纯氧曝气、循环曝气对甜椒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测定不同增氧灌溉方式下温室甜椒的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系活力、株高、净光合速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土壤下,循环曝气灌溉和纯氧扩散器曝气灌溉处理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结构与保温系统一体化复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采用试验与理论推导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有保温系统复合剪力墙和普通复合剪力墙两类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两类复合剪力墙均表现为典型的剪切破坏类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有保温系统复合剪力墙的整体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复合剪力墙的。为了解决复合剪力墙建模和计算相对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从试验结果反推提高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刚度和阻尼等提高系数的计算表达式。经实例计算,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提高系数简化计算方法的正
为对气候变化下不同时间尺度参考作物腾发量(ET 0)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子进行研究,为北京地区制定作物灌溉制度提供参考。基于1970—2019年北京市的逐日气象资料,对不同时间尺度上ET 0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ET 0主控因子。研究表明:①日尺度下,ET 0年内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变化,第一峰值为5.32 mm/d,第二峰值为3.93 mm/d,年内均值为2.78 mm/d;月尺度下,ET 0呈单峰变化趋势,1月份最低,5月份最高,分别为31.3、148.2 mm;ET 0的
针对时间跨度大的动荷载识别问题,提出基于Frobenius范数矩阵正则化的结构动荷载识别新方法。时域上,采用移动时间窗提取结构动态响应,按列依次组织形成响应矩阵。考虑结构初始条件影响,基于线性叠加原理推导矩阵形式下的结构输入-输出函数关系式。为保证识别结果的强噪声鲁棒性,引入Frobenius范数矩阵正则化建立结构动荷载识别基本公式,并加以求解分析。以梁式结构为例,采用数值仿真与模型试验共同验证所提出的动荷载识别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考虑工况中,所提的动荷载识别方法能有效反演作用于结构上的长
传统的常周期抗震设计方法中,假设结构振动周期与其强度(承载力)无关,将恒定不变的弹性振动周期作为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但是当使用这种方法对结构振动进行非弹性抗震设计时,可能会造成过小的屈服和延性,而致使所需要的结构位移延性值太大。鉴于此,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抗震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常屈服位移抗震设计法。该研究方法以结构位移为基础,其关键是引入新的强度折减系数。该方法认为:结构的屈服位移主要受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构件使用所需的屈服材料的屈服应变影响,而与构件的抗弯强度无关。利用该方法可以更好地使结构在目标强度下的
后丹江时代移民工作重心从搬迁安置转向安稳致富,妥善解决移民后续问题刻不容缓。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网络分析法,构建移民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现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综合评分为0.727,评价结果为良,其中金融资本贡献度最大,其次是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自然资本贡献度最小;不同安置区域移民生计资本差异较大,外迁安置移民生计资本高于库区安置移民生计资本;不同省域移民生计资本同总体样本基本保持一致,
桥梁的修建不可避免会对通航航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和桥梁自身安全,分析桥梁修建后对航道的通航条件影响是有必要的。以郑州至济南铁路山东段跨黄河特大桥桥区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 21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该河段桥梁处航道尺寸以及最低通航水位和最高通航水位条件下桥梁对附近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修建后,河道水深、航宽、通航孔净高都满足Ⅳ级通航标准;桥梁修建后对桥梁附近区域水流要素有一定影响,即在桥墩附近,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加水深减小;在桥墩上游,水流流速稍减小,
为了定量评价长江上游近50年来的泥沙情势变化,分别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突变检验法,对长江上游寸滩站、宜昌站1965—2016年的输沙数据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来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并运用河流影响因子法对长江上游年输沙量发生变化前后的改变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年输沙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寸滩站、宜昌站的年输沙量均分别在1992年、2003年发生突变;②可将寸滩站、宜昌站的年输沙量划分为3个阶段,时间节点均为19
黄河泥沙问题一直是黄河治理中的难题。黄河作为多沙游荡型的典型河流,来沙量大,来水来沙与河流挟沙能力不相适应,很容易产生河道淤积或冲刷。自小浪底水库建成使用以来,下游泥沙淤积程度已得到很大改善,但黄河下游仍然处于淤积发展阶段。探讨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段的河床泥沙淤积演变规律,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泥沙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模型,还对其理论解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的河床高程误差在10%以内。可见,所建黄河泥沙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模型对指导黄河泥沙治理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水库是调整和完善水资源配置、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库的兴建,特别是大中型水库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移民出现。移民问题不仅是工程建设问题,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为妥善解决水库移民问题,保障移民切身利益,国家先后出台了较为完善的后期扶持政策。但是,现有政策对增加移民收入有多大贡献,缺少可操作的模型进行评估。以能够直接反应移民收入状况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影响移民收入的政策性因素(直补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和移民技能培训)和非政策性因素(工资性收入)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在其发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缺乏科学的定量评价。白洋淀湿地作为沿线规模最大的湿地,其在通水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对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向性。基于此,构建了白洋淀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白洋淀湿地2008—2018年逐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筛选出了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核心指标。结果表明:①白洋淀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在11年间总体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