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精到使用 目标的高效达成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常熟市举办的沿江六市初中历史同题异构活动中,代表各市的六位青年教师同上《三国鼎立》一课。课堂上,青年教师们对媒体的精到使用,不仅点亮了自己的课堂,更促成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妙“趣”横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媒体就像是一位魔术师,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具体、生动、形象。这与教师的讲解、板书相比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音视频引趣
  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无疑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上课伊始,甲老师播放PPT课件,展示曹操、诸葛亮、刘备的图片及相关资料,配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乙老师则通过播报有关“考古发掘曹操墓”的新闻并配以央视现场直播的相关视频引入本课。两者的导入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一开始就用音视频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图表激趣
  图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情境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同题异构活动中,针对本课的三个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六位教师都用如下表格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故事诗品趣
  上课时,教师若能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能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若能将所学知识以打油诗的形式加以小结,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本课为例,有多位教师请学生讲与本课有关的故事并配以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编的打油诗作为本课的总结,让学生大声朗读:“汉末群雄争霸酣,百姓流离苦何堪!官渡一战摧袁绍,阿瞒壮心展江南。赤壁矶头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胜负兵家寻常事,骄兵必败记心间!”可谓别具匠心,趣味无穷。
  妙笔生“化”
  综观六位教师的施教过程,由于巧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大大活化了历史双基,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高效达成。
  化难为易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历史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其间的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如何才能条分缕析、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就需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等,配以教师的生动讲解和点拨,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要美观便利得多,也更能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并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化繁为简
  历史示意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加强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如有的教师引导学生画三国鼎立的简要示意图,并将学生代表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这样一“画”一“展”,学生学到的知识便由“死”变“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机械的“死”学变为有意义的“活”学。
  化零为整
  笔者以为,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特别是对学生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才会显现其生命力。由此看来,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个知识体系应该由学生来主动建构,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段。在总结新课时,多位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内容用结构框架总结、依据内容用数字总结、依据内容用顺口溜总结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妙手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句话道出了学法指导工作对提高学生会学能力的重要性。六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在导入新课之后便指导学生阅读目录,整体感知,做到学习时“心中有数”。学完本课后,再回到目录归纳阅读,做到巩固时“宏观在胸”。在新授过程中,除了认真指导学生适时记笔记并在书本上做好相应的标注,以备复习巩固之用外,重点指导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时,依据“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原则;组织答案时,遵循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简洁化、条理化、术语化原则。
  妙言要“道”
  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是培养情感、健全人格的教学。
  教师们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只能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结束战争,实现统一和安定是人心所向、历史必然。
  为了让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情境和素材,并精心设计了两个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的问题:(1)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条件;(2)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很自然地让学生得出“骄兵必败”的结论。另外,对曹操进行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也是进行本课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教师们都通过历史史实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在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方面着实下了一番工夫,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精到地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而且可以大大活化历史双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升华学生的历史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如何理解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对于生长于兹的中国人来说,如何重新理解五千年的中国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之关系,更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更加丰富的问题:为什么被认为落后的旧中国能够经过自我更新而崛起?传统中国的遗产对我们今日的崛起有什么意义?传统中国的特质何在、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模式对现代中国可能产生什么作用?中国今日的崛起对东亚、亚洲乃至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中
2009年和2010年,中国教师研修网以每年10万人规模,成功实施了“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2010年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参训率和有效学习率均达到100%,合格率达99.6%,学员总体满意度高达97.6%。分析和思考2010年项目培训模式,可以为有效实施大规模教师培训提供经验借鉴,促进远程培训的模式创新。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的显著特点  1 要素简析  培训主体。案例式远程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就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感染。不过这并非人类第一次面对传染病,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传染性疾病其实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曾经辉煌的文明比如罗马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海上的波利尼西亚文明等,其消亡都与瘟疫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传染病旧时被称作“瘟疫”,在中国古代,“瘟”和“疫”有些许差别:“瘟”,从昷,昷亦声,“昷”意为“热”“
《A Charity Walk》是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的“乐施毅行者”是由香港乐施会组织的慈善活动。学习本文是一次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团体合作意识的好机会,在设计这堂泛读课时,我紧紧围绕这根主线来开展。  本课以扎实英语基本功为前提,找准电子白板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最佳整合点,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
从幼儿园到大学,故事叙述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经验,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多种技能(如交流技能、搜索技能、任务协作技能等)而采用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克服了用有形工具如笔和纸来制作故事作品所带来的缺陷,为数字故事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也通过多媒体的交互得到了提升。尽管如此,在数字故事叙述中采用多媒体工具却仍然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受到限制,大多数基于这些系统的教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已熟悉电子白板课件的形式、特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画一画、点一点等简单操作。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能用一种或多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2)通过
本课为北京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8单元的第2课时,课文是科普类小品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富有趣味地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等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以对未来的畅想结束全文。  文章结构简单,段式结构相似,多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句话、一种现象或是一个事例引出一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承载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热爱科学的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玻璃都非常熟悉,同时,他们对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过于注重对文字、图片、数字等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而淡化了对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的学习。此外,音与画本是有机的整体,但在教科书中,音频和视频信息却被按不同类型分隔开来。  视频和音频能不能一起教?如果能,它们将在何处成功牵手?影视剧配音引起了我的兴趣。让中学生学做配音,书本上没有,也没有人尝试过,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既有吸引力又富于挑战性。  为创作而教  配音要做的任务包括
痛心的消息,似乎总在不经意间突然而至!  在这个多事之冬的三九天,早饭后如往常一样翻开手机,就看到学友发来一行惊人的字:“吴福辉老师去世了。”天地似乎有点儿晕眩。在这个人世间,我再也不能见到可敬可亲的老师了!我感觉到天地间好像突然少了什么,这与其说是伤悲,倒不如说是惶恐。对,一种无所适从的惶恐!  芸芸众生中,一个我可以随意请教可以快意闲聊,甚至可以在他面前傲娇一下的长者就这么快的走了吗?心底还有
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好课的结尾应该是“凤尾”,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也会启迪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教学结尾的策略。  策略一:提炼概括灵活总结  最朴素的教学结尾法就是概括小结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这种概括型教学结尾看似朴素平常,却能梳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如果让学生来概括,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在形式上,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