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建构策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本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形式。高中物理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生本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生态课堂
  在高中学生心中,物理似乎是所有学科中的“难之最”。这一现象的产生既和学生的学习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有关。因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旨在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及其核心素养。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形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然而许多高中物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基于教师讲解的逻辑和细节,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状态。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挖掘自主学习的动机。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不会主动地去分析研究,而是等着教师来解答。长此以往,必然会扼杀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影响学生物理學科学习兴趣的培养。
  2.学生分化严峻
  学习高中物理所需要的思维较高,尤其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思维。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一旦面对稍微复杂的物理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无法把握其中的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突破。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物理成了学生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学科之一。学生之间分化严重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必须予以改善。物理学科教学应使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途径和动力,而不是过早地让学生放松物理学习。
  二、高中物理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的构建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两个问题都和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和认知状态不足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一状况,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实施教学,让学生更加适应教学环境,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基于此,我们需要以高中物理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为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建设方法。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设生本课堂的基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将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和学习。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科观,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探究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在探究中品尝到了获得感。
  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重物体和轻物体谁下落得快,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得到此运动的概念。接着,教师问学生这种运动是什么性质。由于这种运动是学生自己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他们希望知道它的运动学性质。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再提供一些常用器材如打点计时器、钩码等,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这种运动的性质。原来这就是一种匀变速运动。那么前面所学过的公式在此处完全可以应用。如果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到原始公式中,甚至可以得到简化后的公式。学生已经被简洁而清晰物理公式迷住了。纵观本次教学过程,教师让学生借助于实验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从而建构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教师没有对知识性的东西进行机械讲解,学生完全通过自主实验来建立起对运动的认识,这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成就感和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还希望再次体验这样的乐趣,从而促进学习和认知规律的迁移和运用。
  2.遵循学生的发展水平
  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那么教学将是无效的。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如果教师让学生学习远远低于他们能力的知识,学生的收获偏少,浪费时间,整个教学处于低效状态;如果教师安排的内容高于学生的能力,学生无法接受,整个教学处于无效状态。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前,教师要精挑细选教学内容,以最贴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比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等给学生梳理清楚。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基本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和学生结合学习共同体,并借用简易的受力运动问题来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教师要抓住受力分析,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领悟受力分析过程,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受力分析求合力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和学生探讨较为复杂的瞬时性问题和连接体问题,最好选择其中最为简单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挑选了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和思考,都可以基本掌握。教师挑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基于最近发展区学习,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并且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精选教学内容,学生感觉收获较多,实现了生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3.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是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的必然要求,高中物理教学既要突出个体,更要面向全体。大一统的教学只会导致教师一言堂,很少与学生发生有效的互动,导致许多学生掉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要建设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教师必须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到少数物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具体做法为:增加课堂互动,多采用合作学习,多留时间给学生总结和反思等。
  比如,进行《楞次定律》一节教学时,针对楞次定律解决问题比较复杂的特点,教师采用了实验教学法和合作应用教学策略。教师首先采用楞次定律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圆形铝框在插入、抽出磁铁的过程中是如何运动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说一说铝框运动情况,并分析其受力。学生借助于前面所学的力学、磁学等知识,分析出来楞次定律的内容。由于部分学生的总结能力比较有限,他们讲述得还不够专业,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其中核心的内容整理出来,并形成条理化、逻辑性的表述。最后阶段,教师再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迁移创新,要求学生结合刚刚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之后,整个班级的学生几乎都掌握了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纵观本节课教学,教师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得到规律,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规律,照顾到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关注到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4.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好奇心是科学的火种,高中学生都有一颗探究之心,希望了解世界。针对这个特点,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聚焦学生的心理,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只有学生对物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单调,那么教师讲得再精彩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物理现象,多使用物理实验,多使用有意思的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在进行《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将多种有意思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曲线运动的兴趣。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播放短道速滑、赛车比赛等体育运动项目的视频,学生从滑冰比赛冰鞋在冰面上划出的轨迹、赛车在赛道上留下的痕迹中感受到了曲线运动的魅力。接着,教师使用磨砂机打磨工件和带有墨水的小球在轨道中运动的实验来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最后,教师使用磁铁吸引小球的实验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个有意思的实验,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为建设生本课堂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徐赞微.试论构建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3,31(21):24-25.
  【2】游远方.构建物理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学物理,2015,33(14):4-5.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其他文献
文章以室内装饰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和控制的概述引入正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室内装饰工程涉及的环节和内容,以"项目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的管理模式"为主题展开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师范专业学校美育现状的分析,立足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美育建设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从现象出发分析其成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短板的成因,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寻找可行对策,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让美育建设真正能落到实处,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一、职业学校中美育建设的现状和意义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
服装设计教育从起步到发展,已风雨20载.随着中国加入WTO,服装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服装企业从简单的产品经营向复合品牌转型,这使得服装产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给
期刊
想象是“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萤要心理功能。想象在审美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需要从丰富生活积累、正确把握审美对象特征、增强记忆力入
从近期国内一些高校的官本位现象着手,引入“官本位”思想的定义,分析官本位思想对高校学生干部的不良影响,寻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干部消除官本位思想的方法
意大利画家贝内代托·阿尼戈尼(1919-1988)从小就接受传统的艺术熏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