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强结构技术在高瓦斯突出煤层石门揭煤中的应用

来源 :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出矿井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水力化措施成为治理瓦斯的一个常规有效技术的情况下,提出采用强弱强结构技术进行矿井石门揭煤.白龙山煤矿一井C7+8煤层为突出煤层,为保障石门揭煤安全、缩短揭煤周期,对强弱强结构技术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割缝技术可以在石门外围形成足够的弱结构区域,可以较好地增加预抽阶段煤体的透气性,提高抽采效率.揭煤期间工作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最大为0.30 mL/(g·min1/2),钻屑量最大值2.2 kg/m,炮后瓦斯浓度0.04%~0.22%;采取水力割缝措施后,试验区域煤层瓦斯含量由原来的11.34 m3/t下降到3.5306~4.9130 m3/t;瓦斯压力由0.82 MPa降低至0.38 MPa;注浆加固可以在巷道外围形成强结构圈,较好地保护了揭煤期间的安全.强弱强结构技术可以为安全快速揭煤提供技术保障,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工作面刚形成,为了更好地推进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确定工作面及其交叉巷道内的围岩应力集中状态,通过在工作面一侧布置传感器、一侧布置炮源,使用主机收集放炮信号波形,采用震动波主动CT探测技术对工作面进行应力场反演,划分冲击危险等级及区域,从而对不同危险等级区域采取针对性卸压解危措施.
矿井的火区治理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矿井地下水泵房周围由于小煤窑巷道较多,结构复杂,其火区治理难度更大.以某矿发生的井底泵房火灾事故为例,提出火区治理整体方案,并通过对火区注氮、注液态二氧化碳、灌注低温氮气、保持工作面均压、钻孔注浆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火区深度治理,旨在为复杂情况下的矿井火区治理提供经验.
使用锚杆应力监测仪对现有巷道在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监测,共设置了7个监测站,共14个测点,分布于车场以及回采巷道中.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到了各测点围岩随采动过程的应力变化规律,并根据应力的大小变化来反映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对围岩的影响程度,同时验证了在斜巷上方煤层中保护煤柱的临界法线距离的留设,在煤层和受护巷道高差大于15倍的煤厚时,可以忽略采煤工作面回采时对斜井的采动影响.
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LPP)在特征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LPP不使用数据的类别信息,并且采用L2范数来进行距离测量,对异常值高度敏感。本文从监督的角度考虑LPP的权值矩阵,并结合低秩回归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来发现和提取特征。利用L2,1范数来约束损失函数和回归矩阵,不仅降低了对异常值的敏感性,而且限制了回归矩阵的低秩条件。然后给出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Online sequence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OSELM)的新能源电站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攻击检测模型.首先使用ADASYN算法对数据样本中的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进行数量平衡,以满足真实电站SCADA系统环境中异常数据量少的特点.接着使用降噪自编码网络对平衡后的数据进行约简,消除无关或冗余特征以降低检测模型的训练时间.最后在AWID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对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得多模态数据快速增长,跨模态检索技术已成为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有跨模态哈希算法存在的网络结构和量化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新的深度跨模态哈希检索模型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的深度跨模态哈希量化优化方法(K?means?based quantitative?optimization for deep cross?modal hashing,KQDH).该方法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多模态数据特征向量分类,并通过集体量化方式来控制量化误差,使得哈希码更好地表示出多模态
通过对现用单体液压支柱在技术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产品性能的改进方案:取消回力弹簧,简化了支柱整体结构;取消支柱底座、顶盖密封,减少了产品故障点;采用大流量溢流阀,防止顶板突然来压对支柱的冲击破坏;采用等强度结构和钢材调质处理,提高了支柱整体强度;采用复合电镀工艺,提高了支柱的防腐性能;采用免排气工艺,防止支柱的假性卸载;加装了防护套,防止粉尘对支柱的污染.通过对产品整体性能进行改进,力求支柱性能更加优越,在井下使用不出现主件变形和破坏,不用升井大修,减少了维护量和使用成本.研制的沿空留巷
为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主焦煤矿在2307工作面底板巷实施瓦斯抽采钻孔机械造穴,施工了16个造穴钻孔,并对抽采参数进行了监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机械造穴设备可在抽采钻孔内形成直径500 mm的洞穴,增加煤层通透性,与相似条件的普通抽采孔相比,平均抽采浓度提高了1.48倍,成效显著.
煤层气属于一种清洁能源,随着煤层气储层勘探和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煤层钻井除了煤层损害、完井较难等问题以外,井壁失稳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那么能够准确评价井眼稳定性的方法就非常关键.通过测井曲线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单轴抗压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内聚力等.将测井资料计算的岩石力学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在三轴应力下对岩样进行了岩石力学参数的动、静态同步测试,并对动静态弹性参数进行了线性回归,计算出地层三压力剖面及安全泥浆密度范围,为煤层钻探提供帮助,从而真正达到安全高效生产.研究地区位
根据夏阔坦矿业榆树田煤矿工作面顶板坚硬细砾砂岩和石英砂岩,采空区易悬顶,顶板来压垮落时,容易引起采空区瓦斯燃爆、回风隅角、回风流瓦斯超限,通过工作面采取偏“Y”型通风方式、连续注氮、顺层钻孔预抽、两道实施顶板预裂爆破、高位定向钻孔以及隅角埋管抽采等治理措施,在实践中有效杜绝了采空区瓦斯燃爆和瓦斯超限现象,保证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