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建筑和服装的相通之处以及深层原因。第一部分讲它们受共同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制约,第一部分讲它们具体有哪些相通之处。最后讲它们的相互借鉴及意义。
关键词:建筑;服装;相同;相通
引子:从竹林七贤谈起
史载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一好酒狂徒)有一则逸事,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 刘伶明白的揭示了建筑实际就是一种大型遮蔽物。这是我所知道最早的认定服装和建筑有密切关系记载。
作为研一的美院学生,第一期选修了建筑和服装,不难联想到它们的相通之处。之所以有这些相通之处,根本上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
文化背景
常言道“衣食住行”,它们都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无处不在的事物,都直接受到文化的影响,有什么文化形态就有什么样的建筑和服装与之对应,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代的,它们甚至成为文化和文明的表征。
社会政治
见图一,天坛是皇上祭天的场所,在建筑设计上有严格要求,它要表现天的崇高,神圣及皇帝与天的密切关系和“天圆”的宇宙观。清帝的帽子和天坛建筑的设计有着相同的理念,因而呈现了相同的样式。
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长袍马褂的历史,创立了“中三装”,由此演化出学生装,青年装等,款式都有政治印记,如上衣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颗扣象征“五权分立”,三颗袖扣象征“三民主义”。
社会经济
科技经济进步新材料的使用,不仅使新的设计样式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经济全面发展,带动上层建筑的推移,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审美理论等全方位变革使着装和建筑焕然一新。
我国改革开放后,街上的灰蓝二色被五彩缤纷的各种流行服装所代替。建筑也变得丰富多彩。
现代大工业生产讲求经济效益和功能,在设计上宣扬“少即是多”的无个性 的表达方式,以科学性取代艺术性。
地理自然环境(省略)
宗教
文身,割痕及贴于身体上的装饰物都是在原始崇拜与巫术的目的下产生的。神庙和祭祀场所也可追述到文明的源头。
再如新娘结婚时穿白色礼服,象征纯洁,再婚穿有色礼服,源自基督教。回教女子出门须遮面。我国唐代的莲花卷草纹,日本染纺织物都明显受到佛教艺术 的影响……佛教,基督教,回教都有不同的神庙建筑。
艺术思潮
建筑和服装设计体现了时代风貌,反映了艺术思潮和哲学观念。一种艺术思潮也往往从建筑开始,再影响到其他艺术形式。这些例子举不胜举,例如歌特艺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审美中。如在服饰 的整体轮廓上,衣服的袖子上,鞋帽的款式上都有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东西结合的拜占庭艺术。在建筑上流行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相应的在宫廷衣服的大斗篷,帽饰及鞋饰上出现了镶贴,珠宝,和华丽图案的刺绣。
二战后的各种思潮,如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蒙特里安艺术风格,达达主义,后现代主义,现代绘画艺术,朋克思潮,妇女解放运动等都使得建筑和服装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和服装设计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已走向多元的发展趋势。
艺术构成因素
艺术分类时,服装和建筑等一些艺术项目都归于美术门下。从实用角度看,建筑与服饰之间确实没有什么关系,但从美学的角度看,建筑与服装在一些属性上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下面三个方面甚至是难解难分的。
首先,建筑与服装虽然使用材料的质地相差甚远,但它们都属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造型性。各类设计都一样,无非是三大构成。用雕塑方面的行话说,它们都是在三维条件下进行造型,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所不同的是,建筑上的造型,大,可以顶天立地;小,可以自成方圆。服装上的造型,大小都得依身体条件而定。但是建筑还是服装,要想造型漂亮,让人过目难忘,都要在在材质的选定上都要唯美,在体积、面积、方圆、大小等等形式因素上依照美的比例来设计。
其次,建筑与服装的使用功能不同,但在审美功能上却殊途同归。所不同的是,建筑的美,讲究因地制宜,讲究天人合一,美得实在、大气,让人需仰视方见。服装的美,讲究内外搭配,讲究上下得体,讲究气质风度,美得恰到好处,让人难舍难弃。但不管是建筑的美还是服装的美,都是通过各种线条组合、形式节奏、色彩变化、空间搭配等等手段来唤起人们的注意,引发联想,最终形成审美感受。
最后,建筑与服装都是表现性艺术,给人的感官印象差别很大,但他们都是以特定的造型、式样、色彩、质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和绘画、雕塑、影视等再现性艺术比较,我们不指望从建筑和服饰上直接看到生活场景与故事情节,但能感觉到一种气韵的冲击,产生或崇高、或优美、或严谨、或随便、或古典、或浪漫、或雅致、或粗糙、或轻松、或压抑的感受。
互相借鉴
建筑与服装互相借鉴的情况很多。在常人眼里,建筑与服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一些大师级的人士那里,建筑与服装之间却具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据说设计大师们每年都要到处旅游,以获得了新的设计思路。
二十世纪90年代,费雷、瓦伦蒂诺、皮尔·卡丹等一批世界极的服装设计大师会集北京,在参观了北京的古建民居后,大师们大称获得了新的设计思路。不久,巴黎服装发布会上,带有飞檐、斗拱等中国古建筑特征的时装样式便出现在了T型台上。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先生在回答为什么要在巴黎定居时,直言道:“在巴黎,每一座建筑,每一堵墙……都能启发我的创作灵感。”中国世界时装周06发布,有的系列借鉴了江南水乡的感觉和民居的元素。
小结
世间万物皆有联系,艺术内部各门学科的联系更是紧密,作为艺术类的学生要广泛培养兴趣,多涉猎各个学科,并培养观察分析的习惯,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服装;相同;相通
引子:从竹林七贤谈起
史载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一好酒狂徒)有一则逸事,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 刘伶明白的揭示了建筑实际就是一种大型遮蔽物。这是我所知道最早的认定服装和建筑有密切关系记载。
作为研一的美院学生,第一期选修了建筑和服装,不难联想到它们的相通之处。之所以有这些相通之处,根本上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
文化背景
常言道“衣食住行”,它们都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无处不在的事物,都直接受到文化的影响,有什么文化形态就有什么样的建筑和服装与之对应,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代的,它们甚至成为文化和文明的表征。
社会政治
见图一,天坛是皇上祭天的场所,在建筑设计上有严格要求,它要表现天的崇高,神圣及皇帝与天的密切关系和“天圆”的宇宙观。清帝的帽子和天坛建筑的设计有着相同的理念,因而呈现了相同的样式。
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长袍马褂的历史,创立了“中三装”,由此演化出学生装,青年装等,款式都有政治印记,如上衣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颗扣象征“五权分立”,三颗袖扣象征“三民主义”。
社会经济
科技经济进步新材料的使用,不仅使新的设计样式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经济全面发展,带动上层建筑的推移,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审美理论等全方位变革使着装和建筑焕然一新。
我国改革开放后,街上的灰蓝二色被五彩缤纷的各种流行服装所代替。建筑也变得丰富多彩。
现代大工业生产讲求经济效益和功能,在设计上宣扬“少即是多”的无个性 的表达方式,以科学性取代艺术性。
地理自然环境(省略)
宗教
文身,割痕及贴于身体上的装饰物都是在原始崇拜与巫术的目的下产生的。神庙和祭祀场所也可追述到文明的源头。
再如新娘结婚时穿白色礼服,象征纯洁,再婚穿有色礼服,源自基督教。回教女子出门须遮面。我国唐代的莲花卷草纹,日本染纺织物都明显受到佛教艺术 的影响……佛教,基督教,回教都有不同的神庙建筑。
艺术思潮
建筑和服装设计体现了时代风貌,反映了艺术思潮和哲学观念。一种艺术思潮也往往从建筑开始,再影响到其他艺术形式。这些例子举不胜举,例如歌特艺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审美中。如在服饰 的整体轮廓上,衣服的袖子上,鞋帽的款式上都有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东西结合的拜占庭艺术。在建筑上流行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相应的在宫廷衣服的大斗篷,帽饰及鞋饰上出现了镶贴,珠宝,和华丽图案的刺绣。
二战后的各种思潮,如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蒙特里安艺术风格,达达主义,后现代主义,现代绘画艺术,朋克思潮,妇女解放运动等都使得建筑和服装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和服装设计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已走向多元的发展趋势。
艺术构成因素
艺术分类时,服装和建筑等一些艺术项目都归于美术门下。从实用角度看,建筑与服饰之间确实没有什么关系,但从美学的角度看,建筑与服装在一些属性上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下面三个方面甚至是难解难分的。
首先,建筑与服装虽然使用材料的质地相差甚远,但它们都属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造型性。各类设计都一样,无非是三大构成。用雕塑方面的行话说,它们都是在三维条件下进行造型,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所不同的是,建筑上的造型,大,可以顶天立地;小,可以自成方圆。服装上的造型,大小都得依身体条件而定。但是建筑还是服装,要想造型漂亮,让人过目难忘,都要在在材质的选定上都要唯美,在体积、面积、方圆、大小等等形式因素上依照美的比例来设计。
其次,建筑与服装的使用功能不同,但在审美功能上却殊途同归。所不同的是,建筑的美,讲究因地制宜,讲究天人合一,美得实在、大气,让人需仰视方见。服装的美,讲究内外搭配,讲究上下得体,讲究气质风度,美得恰到好处,让人难舍难弃。但不管是建筑的美还是服装的美,都是通过各种线条组合、形式节奏、色彩变化、空间搭配等等手段来唤起人们的注意,引发联想,最终形成审美感受。
最后,建筑与服装都是表现性艺术,给人的感官印象差别很大,但他们都是以特定的造型、式样、色彩、质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和绘画、雕塑、影视等再现性艺术比较,我们不指望从建筑和服饰上直接看到生活场景与故事情节,但能感觉到一种气韵的冲击,产生或崇高、或优美、或严谨、或随便、或古典、或浪漫、或雅致、或粗糙、或轻松、或压抑的感受。
互相借鉴
建筑与服装互相借鉴的情况很多。在常人眼里,建筑与服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一些大师级的人士那里,建筑与服装之间却具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据说设计大师们每年都要到处旅游,以获得了新的设计思路。
二十世纪90年代,费雷、瓦伦蒂诺、皮尔·卡丹等一批世界极的服装设计大师会集北京,在参观了北京的古建民居后,大师们大称获得了新的设计思路。不久,巴黎服装发布会上,带有飞檐、斗拱等中国古建筑特征的时装样式便出现在了T型台上。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先生在回答为什么要在巴黎定居时,直言道:“在巴黎,每一座建筑,每一堵墙……都能启发我的创作灵感。”中国世界时装周06发布,有的系列借鉴了江南水乡的感觉和民居的元素。
小结
世间万物皆有联系,艺术内部各门学科的联系更是紧密,作为艺术类的学生要广泛培养兴趣,多涉猎各个学科,并培养观察分析的习惯,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