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打造高中政治生态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生态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追寻的理想的现代课堂。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成长生态的建立。为此,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成为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生态课堂的重要课题。
  
  一、使学生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而不是机械的接受容器
  
  生态课堂教学的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尊重规律,重视学生作为生命实体对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
  政治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协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而不是像容器那样储备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不能否认其知识传授的功能,但应该牢记爱因斯坦的名言: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我们应将课堂创设成一个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情景,让学生像蜜蜂采蜜酿蜜一样,主动汲取知识的营养,探究世界的奥妙,感悟人生的真谛。我们教师不能把自己当着先知,以为自己的知识可以永不枯竭地灌输给学生,我们应该和学生——至少使学生认为——组成一个探险队,共同探究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如学习新教材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边的价格》,笔者组织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实地到菜市场、商场调查,还有的走访师长、亲友、前辈,了解一些商品价格及其变化,上课先进行交流、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探究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的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了。
  
  二、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且是有差异有个性的有机体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应尊重这种差异,差异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必然也必须是学生个性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培养的不是规格化、标准化的人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我们不是工厂的厂长,我们不是为社会成批量地生产标准化的零部件。我们是农艺师,我们不仅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万紫千红的艺术品,我们还必须让我们的艺术品能过再生产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这样,世界才越来越美好。
  在组织学里探讨“人性是否是自私的?”先进行调查,让“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和“人性不是自私的”同学分别举手,统计。认为人性不是自私的同学明显处于劣势。经过十几分钟辩论后,老师请同学对自私概括定义。那些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同学几乎都是将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自私的依据。这时笔者表明态度:如果以此为依据,本人也是自私论者。这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此时,将自私的概念进一步概括:自私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而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追求和捍卫自己合理的权益是正当的行为,不是自私的表现。如此再来讨论人性的自私性。情况发生逆转,经过讨论分析,大多数同学理念发生转变。许多同学,多年后,还记得这一堂课。笔者认为所以成功,关键是尊重了学生的感受,承认学生的差异。这是生态课堂的核心价值。
  
  三、使学生成为的不断成长完善的个体,不是完美的不犯错误的圣贤
  
  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作为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尊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埋怨学生。学生的错误不但不是罪过,而且很多是有价值的,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信心。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挑战错误,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物速写是素描高度提炼的产物,学生学会速写,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速写;兴趣;欣赏;理论知识;透视关系;示范;材料应用;表扬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6 -02    速写技能训练是中学美术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现代教育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环化学复习法,即单元复习——分类复习——模拟考试。    一、单元复习,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    单元复习课以课本知识复习为主线,以相对独立的章节知识结构为单位,紧扣知识点,遵循认知规律,选择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加深理解概念,训练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从而达到复习、巩固、延伸、迁移的目的。  改变传统复习时以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为主。学生以听、记为
摘 要:文化语言学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也成为我国英语学习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以英国文化语言下的英语学习进行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国;文化语言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7 -01    从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我们的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希望能够运用各种快速的、有效的方法
初夏的一个周末,我和弟弟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城郊的采摘园进行了一次“绿色采摘”,摘得是草莓和小番茄,我们收获满满,可把我们乐坏了。   爸爸把车开到一片大棚前停下后,我们跳下车先到采摘园的门旁拿了几个桶,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就兴冲冲地去摘草莓了。进入到草莓大棚里面后,我感觉不仅是暖暖的,而且是很热的。我看到地上有一行行的草莓秧,上面结着很多草莓果,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绿的,简直像星星一样多得数
圣诞节前,我去了一趟伦敦的泰特美术馆(Tate Britain),在恢宏雅致的中庭漫步时,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请我为她和儿子拍一张合影。似乎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她主动说道:“我们已经找到他的照片了。”她想要拍一张全景,以中庭墙上密密麻麻排列着的班级合影为背景。  这一天,泰特美术馆内这样的参观者很多,有些甚至是一家三代一起出动,在墙上的几千幅合影中搜寻自己或家里的孩子。我遇到的这位妈妈,她儿子
秋天在我心中灿烂、香甜,都是因为桔子。   秋天,正是桔子上市的季节,我家桌上的果盘里放着一盘桔子,小的像乒乓球,大的有我的拳頭那么大。桔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我忍不住想吃。我拿起一个熟透的桔子,只见它挺着圆圆的橙色肚子,像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穿上了一件金灿灿的外套。外皮油光发亮,像有人在它身上涂了油。轻轻一摸,硬硬的,滑滑的。   作为小吃货的我心急火燎地剥开了那层橙红的外衣,一股浓郁的清香
摘 要:生成性教学是过程性思维方式在教学论中的体现,强调偶发事件对教学进程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个性化意义建构。只有在尊重学生自由参与权利、平等互重、宽容妥协、对话协作及采取多元化激励评价的课堂生态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成性教学。  关键词:课堂;生成性;动态;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6 -02   生成性动态课堂
有位患了眼病的老太婆,请一位医生给她治病,并谈定了治疗费。那医生每次来给她上药治疗时,总是乘她闭着眼睛,顺手牵羊地偷走一些家具。老太婆的病终于治愈了,可她家里的东西几乎被偷光了。医生便向老太婆要商定好的治疗费,老太婆不肯付钱,便被带到法官那里。她说她许诺过要付给医生治疗费,条件是把她的眼病治好,可是经过医治后,她的眼睛卻比以前更糟了。她说:“以前我还能看见家里的所有物品,现在却都看不见了。”  
富蘭克林小时候,有天在家门口遇到一个扛着一把斧头的男人,男人停下来后和气地说:“小家伙,你好,请问家里有磨刀石吗?”富兰克林回答说有后,男人接着说道:“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来磨磨这把斧头吗?”   听了这番赞语,富兰克林说:“当然没问题了。”说完立刻扭转身从家里拿来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仁义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够呛,你能帮我把斧头磨上几分钟吗?”  
(盐城市第一中学 江苏 盐城 224000)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