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在蚕茧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核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茧产地溯源是丝绸原产地溯源的基础.本研究为了探究蚕茧产地溯源最适方法,以不同产地的蚕茧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产区蚕茧的13C、15N、18O和2H同位素组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留一法交叉验证,最后建立蚕茧产地溯源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蚕茧的δ13C、δ15N、δ18O和δ2H均存在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多种指标耦合效果优于单一同位素指标,且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耦合指标的增加,产地初始判别率和交叉判别率逐渐提高;利用δ13C、δ18O、δ15N和δ2H4个指标建立的溯源模型的初始判别率为84.5%,交叉判别率为77.6%.本研究结果为蚕茧产地鉴别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后续丝绸原产地溯源提供了溯源基础.
其他文献
为实现菜用大豆豆荚表型的高通量采集与分析,本研究利用可见光成像技术获取豆荚图像,综合考虑育种工作对表型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菜用大豆豆荚表型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系统软件.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优参数,实现了菜用大豆豆荚长度、宽度、弦长、弧长、面积、每荚豆粒数、弯曲度、标准色距等表型性状的自动化、批量化提取.通过标定物与豆荚实物的测量验证,图像分析结果可以达到与实际测量值相当的精确度.图像分析得出的豆荚表型指标与人工实际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测量误差值均小于0
针对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A2标段存在施工地质条件差、结构类型多、技术含量高、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工期控制风险高等难题,重点针对施工组织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方面开展BIM专项应用及相应的BIM基础应用.辅助解决了施工组织策划、控制性施工方案优化和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组织设计成果、项目精细化管理成果、工期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某区间隧道近距离侧穿相距极近的2座特大桥期间的施工安全性问题,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2座桥梁的桥墩位移.研究发现,隧道施工期间的桥墩位移满足控制标准,变形主要产生于掌子面距桥墩群桩前后约2D(D为隧道洞径)范围内,新建隧道左、右洞施工的纵向间距应控制在5D以上,建议采用较大外插角或全环增加长3.0m、直径25mm的中空注浆锚杆以加固围岩和封堵地下水,加固圈厚度宜≥3.0m;在确保单层初期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前提下,将双层初期支护调整为单层初期支护.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协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水蜜桃常温贮藏品质、活性氧代谢及其对货架期的影响,本研究以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采用0.5 μL·L-1 1-MCP、25 μmol·L-1硝普钠水溶液浸泡(NO)、1-MCP协同NO(NO+1-MCP)共3种处理方式,将其置于28±2℃室温中贮藏7 d.结果表明,NO+1-MCP处理能显著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O2·、H2O2等活性氧物质积累,降低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
为科学评价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品质及风味差异,本试验以银鲑背部和腹部肌肉为原料,通过测定银鲑不同部位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其营养学特征;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仪(GC-IMS)分析不同部位肌肉的特征风味.结果表明,除灰分外,银鲑背部和腹部肌肉的营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腹部肌肉粗脂肪含量高达10.93 g·100 g-1,是背部的2.75倍,而腹部肌肉的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则显著低于背部.背部和腹部肌肉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9.78和44.83 g·100g-1,必需氨基酸比例均在40%以上,符合
文心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花香形成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以香水文心、黄梦香和白梦香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花香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花香挥发物均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但种类差异较大.盛花期花香挥发物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梦香、香水文心、白梦香.从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459 756个单基因(unigenes),大约40.61%的unigenes被公共数据库注释.MEP和MVA途径中的多数基因在黄梦香中表达量最高,香水文心次之,白梦香最低,与花香挥发物释放总量相符.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5个显
以湖南省平伍高速公路平江南互通E匝道下穿平汝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结合依托项目“超浅埋大角度斜交”工程特点,对工程项目进行了常规水准监测+静力水准监测相结合的路面沉降监测及地道桥平面位置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力学分析.在对路面沉降及地道桥的平面姿态实际监测的基础上,总结了超浅埋大角度斜交地道桥顶推过程中路面变形的3阶段变形特点及地道桥平面偏转规律,取得一些重要结论.
为建立绿色、高效、高选择性合成虎杖苷十一碳烯酸酯双前药的生物催化体系,本研究以棉状嗜热丝孢菌(Thiermomyces lanuginosus)脂肪酶(TLL)为催化剂,以反应介质、底物摩尔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为变量,探究了 TLL催化虎杖苷十一碳烯酰化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TLL可在丙酮中实现对虎杖苷的高效转化,产物均为6“-单酯(100%);在最优条件下,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底物转化率和6”-区域选择性分别达20.8 mmol·L-1·h-1、100%和100%.TLL在不同有机介质中催化虎杖苷酰
节段预制桥梁施工期间预留的临时孔是耐久性的薄弱环节,为完善节段预制桥梁耐久性细节设计,对节段预制桥梁临时孔封堵技术展开系统研究.基于多方案对比分析及现场工艺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临时孔洞具有“小而多”的特点,对孔洞的耐久性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提出封堵设计原则.封堵材料是保证耐久性能的基础,提出具体性能指标及相关测试方法,合理构造措施可增强封堵材料与混凝土本体间的黏结与防渗性能,提高结构耐久性能.最后鉴于孔洞封堵的复杂性提出无孔洞设计理念并开展系列方案研究,在常规钢齿坎方案基础上提出预埋式钢齿坎方案,
随着悬索桥跨度的增大,其主塔高度、塔柱受力变大,随之横梁轮廓及体积变大,浇筑方量变大,增加了塔柱和横梁高空施工风险.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为1092m,是我国内陆第1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主塔为钢混式框架结构,高191.5m.以该大桥主塔横梁施工为例,介绍了横梁施工难点,横梁施工支架选择、支架的结构特点及施工流程等.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横梁支架进行计算,支架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目前,该桥施工顺利并已启用,验证了主塔横梁支架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