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勘查是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新理念,绿色勘查是关系着地质勘查行业命运前途的一场深刻变革。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确立并在国土资源部地勘司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在全国逐步展开。目前,绿色勘查已成为地质勘查行业一张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片,引领着地质勘查行业走向新的时代。
  关键词:绿色勘查;矿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言:环境保护与资源保障间的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是矿產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粗放式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持续利用,而绿色勘查无疑是破解两难的惟一选择。生态和环保要求正在对矿产勘查转型升级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倒逼补足以往矿产勘查工作在环境方面的短板,使其真正走上矿产勘查可持发展之路——绿色勘查。
  一、绿色勘查需要新模式、新机制、 新制度为保障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和推进绿色勘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在取得找矿重大成果的同时,在根植绿色勘查理念、推动绿色勘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绿色矿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勘查是地勘行业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地勘行业要树立绿色勘查新理念,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尽快建立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绿色勘查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
  第一、科学部署,推进绿色勘查。首先要优选勘查区。要求目前和将要组织实施的整装勘查区和矿集区项目全面退出各类生态保护区,勘查重点向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倾斜,尤其是近期有突破,展示资源潜力大的能源资源基地;前期基础地质工作证明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的区域倾斜;要围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向深部要资源,逐步形成深至2000米的矿产资源开采能力,深至3000米的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并储备一批5000米深度的资源勘查前沿技术。其次要聚焦重点矿种,重点突出大宗支柱性矿产、紧缺矿产和新兴战略性矿产,加大对大型能源资源基地重要矿产和周边配套矿产的勘查力度。最后要强化综合勘查,更加重视大型沉积盆地资源的综合勘查与评价,更加注重地质、技术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综合评价,避免盲目提高勘查程度,减少储量积压,提高找矿成果的含金量,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扰动。
  第二、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勘查。切实提高理论与方法找矿的水平,提高预测能力和预测靶区的精准度,提高实物工作量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无效工作量;通过研发推广绿色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扰动。
  第三、以项目管理为抓手,促进绿色勘查。从各类项目部署、立项、合同、预算、技术要求、设计、组织实施、野外施工、质量检查、野外验收、成果报告提交、经费总结等各个环节体现绿色勘查要求。
  第四、推广绿色勘查理念,赢得社会各界支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全国绿色勘查先进事迹与典型经验,引导广大矿业权人和勘查单位自觉推进绿色勘查,呼吁社会各界充分理解和信任绿色勘查。
  二、绿色勘查的重要意义
  绿色勘查是政治的需要,是绿色矿业发展的需要,是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绿色发展理念在矿业行业中的生动具体实践。国土资源部等6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实施百个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健全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这也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对绿色勘查提出的要求和目标[1]。
  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既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更是新常态下做好矿产勘查开发的现实需要,是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协调推进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步做到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绿色勘查取得的成绩
  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绿色勘查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近几年对绿色勘查的宣传、培训及相关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地勘单位和项目组对绿色勘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人们关于绿色勘查的意识,强化了绿色勘查的理念。二是绿色勘查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三是促进了地勘工作外部环境的改善。各地勘单位主动营造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以事实成效消除地方群众的顾虑[2]。
  绿色勘查实现了制度化,将环境管理贯穿于规划部署、项目立项、设计编审、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年底考核等各方面,加强过程监管;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制度、环境检查和考核管理办法、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制度、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等;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破坏、谁修复”;强化理念创新,将绿色发展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将绿色勘查上升到原则性的高度。
  同时,在驻地选择、野外作业、野外行车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在施工中,尽量用浅钻代替槽探、剥土工程;尽量进行人工挖掘,减少开挖面积;编录采样完成后,及时对所有探槽进行回填恢复,播撒草种。在钻探施工时,采用可拆卸式钻机、高压供水系统、人工搬运等手段,减少林场、草场破坏;在泥浆池底部铺设防渗布,在干旱区施工完毕后进行掩埋,在植被需通过水管或其他引导至无地表水和植被的区域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易产生油污和浆落地的区域铺设PVC防渗布;采用新型钻探设备,减少废井液的排放;钻探工作结束后,对钻机平台进行平整恢复,处理好垃圾,做到“人走场清”[3]。
  四、实例:黑龙江以小角度钻探促绿色勘查
  黑龙江省地勘投资逆势增长,3年专项共投入资金25亿元,但大规模的地表工程给林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扰动,槽探施工与林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占林占地手续审批时间长而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查的进度,槽探工程在局部地区无法达到地质目的,槽探在农田、地势低洼处无法施工,槽探在一些残坡积层较厚地区无法揭露到基岩,达不到找矿效果。小角度钻探完全可以作为绿色勘查的新方法,不仅可以代替槽探,更能解决槽探无法解决的地质疑难问题,是黑龙江省绿色勘查的创新。
  小角度钻探可代替槽探,用于深覆盖区和槽探无法施工地段的异常查证,解决地表矿体的深部延伸问题,以及近直立矿体的深部矿体控制。下一步,黑龙江省将通过多台套、多工区的小范围推广,合理测算小角度钻探预算定额,并进一步完善小角度钻探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小角度钻探的钻进工艺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洋、田海文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江西煤炭科技,2013(2)
  [2]邹长安 地质勘查工作环境的现在分析及对策[J]湖南有色金属,2012(24)
  [3]林株棋,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和谐发展论坛,2012(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其桩基础的施工会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确保在进行管桩施工的过程中对其所采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施工技术的应用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并且预应力管桩在实际中的适用范围较广,因此为了确保其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施工实际条件就必须要结合工程情况来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预应力管
摘 要:建筑管理属于系统化特点极为浓重的管理事务,在众多的建筑管理事务之中,项目管理是作用比较明显的管理任务。项目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必须要具有相对丰富的管理经验与专业化的管理能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优化应用建筑资源,给出正确的领导方向,完善工程组织形式、正确分配工程建设人员,制定优质的管理计划并在实际的施工中完成工程控制工作。本文对项目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整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管
摘 要: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固,现阶段所采用的先张法就是其中针对建筑结构施工需求的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方法。先张法的应用主要在混凝土的施工作业中进行,对于规模较大、难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的大型建筑工程而言,这种施工方法起到了应有的关键作用,其施工工艺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施工模式。本文針对先张法的施工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
【摘要】英语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由于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较为突出,这导致了学习效果相对不足的现象。为了克服传统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不足,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写作课堂的有效开展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介绍、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探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