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清除剂SOD和CAT在肝纤维化中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和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OD组和CAT组ALT活力轻度上升,LPO含量变化较小,与CCl4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SOD组二者上升较CAT组为慢。光镜与电镜下观察,SOD和CAT组肝脏呈轻度脂肪变性和点片状坏死,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提示SOD和CAT具有明显保护肝细胞和抗脂质过氧化以及防止肝纤维化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造成肝硬化S-D大鼠模型,利用胶原特殊染色定量、心钠素放射免疫测定、心耳组织免疫金银染色定量以及电镜下心钠素颗粒形态测量等技术,研究肝纤维化程度、血浆心钠素水平和心肌组织心钠素含量之间的动态联系。结果表明,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胶原增生的程度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上升和右心耳心钠素含量的增加具有一致性,提示肝硬化条件下,心钠素的产生和分泌均增加,这种改变对肝硬化条件下维持电解质平衡具有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观察T抗原的前体Tn抗原,核心多肽Muc-1, Muc-2, Muc-3以及Tn抗原的衍生物涎酸-Tn抗原在胰腺的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表明,Tn、S-TnMuc-3是胰腺癌较好的标记物。它们不出现于正常胰腺,而在胰腺癌的阳性率为62.5%~70%;Tn及Muc-3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均表达,而S-Tn多出现于高分化腺癌;Muc-1在正常及癌组织全部表达。与
期刊
研究以非侵入、非麻醉的核多功能仪首次通过法为手段,观察50例肝硬化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NG)0.5mg对门静脉、肝动脉血流的影响。用药后7分钟平均门静脉血流减少38%,肝动脉血流减少21%;按Child-Pugh病情分级观察,门脉血流减少以A、B级为著,C级无效;平均动脉压(MBP)降低11%,心率增快17%,MBP与门脉血流减少量呈正相关,提示NG为一有力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其作用可随病情而有差
共收集20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肝癌)标本,经I型胶原酶消化,11例获得3~5×105/ml有活力的肝癌单细胞悬液。采用肝癌细胞体外短期微量培养、3H-TdR掺入闪烁计数技术,选用阿霉素、10-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顺氯氨铂和5-氟脲嘧啶,分别分2~3个浓度级作药敏试验。结果,肝癌细胞对各药的敏感性随浓度增加而增高,常规浓度和低浓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此外,多数肝癌对10-羟基喜树碱敏感性
对136例共164个肝内实质占位病变进行了Doppler彩色血流成像(DCFI)及脉冲Doppler(PD)的联合研究,结果表明,PD在DCFI引导下进行检测可弥补单一PD检测的盲目性;PD在肝占位内检测及动脉血流对鉴别其良恶性是有帮助的;当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大于80%时,应考虑为肝恶性肿瘤,而动脉流速在肝良恶性肿瘤之间无明显差异。如以肝肿瘤内出现动脉血流并且搏动指数>80%考虑为肝癌的诊断,则D
用戊二醛法连接三株抗胃癌单克隆抗体(D7, F9, C10)与阿霉素结合物中,保留了抗体的特异性及药物活性。结合物对靶细胞MKN74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是未结合阿霉素的4.3~17.0倍,比对非靶细胞U251的敏感性高16.8~21.3倍。当将三株单克隆抗体阿霉素结合物联合应用时杀伤作用更为显著,是未结合阿霉素的24.8倍,比对U251的敏感性增强27.6倍。而非特异性抗体阿霉素结合物与未结
采用末端带囊导管和压力传感器、压力波记录仪,记录家兔胃容量一压力关系曲线,并用放免法测定兔正常对照组和胃复安组胃静脉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结果显示:兔多潘利酮组和胃复安组的胃容量一压力关系曲线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而陡;兔正常对照组胃扩张后VIP浓度较空腹时含量明显增高;胃复安组胃扩张后VI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提示VIP是引起近端胃容纳舒张的神经递质,多潘利酮和胃复安可抑制近端胃容纳舒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