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积累的广西企业跨国化发展对策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跨国化发展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企业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一个渠道。新经济形势下,技术积累是实现跨国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跨国化又能促进企业的技术积累。在探讨企业跨国化和技术积累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广西企业跨国化的机会,并提出广西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实现跨国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积累 跨国化 广西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其中。实证表明,跨国化发展不仅是当今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扩大市场、降低成本的一种选择,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提高自身实力,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良好渠道。
  虽然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广西经济总体水平仍较落后,但作为我国与东盟接壤的沿边、沿海的西部地区,广西也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有色金属、糖业、水电、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产业,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在纷纷寻找机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化发展。因此,探讨跨国化发展策略对目前一些既具备了一定优势,又急需形成更强核心竞争力的广西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跨国化与技术积累的内在联系
  
  (一)跨国化与技术积累的内涵
  一般认为,企业跨国化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对外直接投资而非间接投资,即投资者跨越国境投入生产要素,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二是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本国以外的地区建立拥有制造或生产功能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具备这两因素的企业就由本土企业转变为跨国企业。
  技术积累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文献中在不同的场合对这一概念使用不同,一般认为,技术积累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寓于企业组织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递进。从定义上看,技术积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积累,二是技术能力积累,二者寓于企业组织之中,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
  
  (二)新时期企业跨国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技术积累
  1960年,海默在针对企业为什么要实施跨国化发展和决定企业跨国化成长因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起实现跨国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垄断优势是东道国本土企业不具备的特有的优势。这个特有优势能使企业克服跨国化发展中所产生的高额成本,并获得高额利润和租金。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作为企业关键要素在跨国化竞争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坎特威尔在对战后美国企业对欧洲的大量投资,及其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关联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技术积累与企业跨国化发展之间的关联理论认为:技术优势是企业跨国化的直接因素,而技术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集中、最直观地体现在技术、技术累积和累积模式之间的竞争,它超越其他因素,成为持续地推动企业跨国化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托伦惕诺运用同样的技术积累理论,对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做出了解释,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论点,即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积累与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关。该理论将刘易斯、拉奥的关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化的理论进一步深化。因此,邓宁在后期的理论中总结性地指出:“技术优势是外商直接投资输出的有力的——常常是最有力的——决定因素。”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它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企业跨国化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各种不同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跨国化的发展,但依赖于技术积累而形成的技术优势在推动企业跨国化发展中的作用最为突出,已成为当今企业跨国化发展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三)跨国化是企业技术积累的“乘数”
  当实现了跨国化发展,企业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国外有了分公司、子公司等类型的分支机构。企业由国内或本土企业转变为跨国化的国际企业,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在技术积累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乘数”效应或倍增的协调效应。因为一方面企业跨国化将企业由地理区域上的某一个单点转变为网络形态,是企业内部技术能力横向复制的过程。由此,企业不仅将技术能力的优势低成本地转移到网络的各个结点,实现企业技术能力在企业内部不同分布区域的运用、发挥,并产生收益的倍增;与此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布的网络结点,在发挥和应用企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又产生新经验、新知识和新技术能力,通过这些创造性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形成新的积累,并成为企业知识、技术能力提升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化发展所形成的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络,企业可以低成本地获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拥有的各自的比较优势,比如低成本地获得当地的公共科研机构的能力或廉价地运用当地的科技人员,及时获得全球的最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或接近世界上的技术创新源等等,并获得技术的溢出。
  
  二、广西企业实现跨国化发展的对策
  
  (一)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实现跨国化发展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了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我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之间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框架协议》主要内容在于对货物贸易逐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实现自由化,并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10年,中国和原东盟6国实现贸易自由化;第二步是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实现贸易自由化。预计到2010年,建成后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将覆盖1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2万亿美元,将成为和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并列的全球三大自由贸易区之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因为长期以来,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地理接壤的地区一直与东盟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东盟一直是广西最重要的进出口市场之一。根据南宁海关统计资料,2000年到2002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额为14.9亿美元,其中进口4.7亿美元,出口10.2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5.5亿美元。其中2002年贸易总额为6.272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9.6%,远远超过全国对东盟平均18%的增长速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是目前广西对东盟的主要贸易国。2000~2002年广西与这三国贸易总值为12.9亿美元,占广西对东盟贸易总额的近九成。 随着中越全面合作的加强,广西对越贸易突飞猛进,2002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9亿,增长68.9%。越南自1999年起成为广西第一贸易伙伴。
  因此,广西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个机遇,在扩大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的技术能力发展,通过技术积累实现跨国化发展。
  
  (二)通过技术积累实现跨国化发展
  1、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的主体
  根据发达国家R&D经费的来源来看,企业对技术积累活动的投入最高,其次才是政府。此外,从技术积累活动的执行部门来看,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最多,其次才是科研机构。因此,确保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根本措施,也是推进企业技术积累以实现跨国化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为核心,政府为引导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可通过提供低息、贴息贷款等措施,扶持建立科技风险体系,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企业技术创新等等。
  
  2、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向知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凭借手段,信息是构成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以及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在新经济时代,技术和市场信息对于企业技术积累具有直接的关键性影响,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使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充分化,降低技术开发的成本。同时,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虚拟化发展,从而有利于企业的跨国化发展。因此,广西应加快该本地区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和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网络化,并实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从而促进和提高广西企业的技术能力来实现跨国化发展。
  
  3、实施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
  首先,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广西应通过重视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加强科学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教育来为本地区企业技术积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促进人才流动,积极调整人才结构。人才流动是新兴科技领域人员构成的社会机制。由于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建立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因而新型产业所需人才大部分要从其它领域补充。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人才流动的跨国化使广西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各种优秀专业人才,这不仅可以带来新的科技知识和新技术,节约本区域的教育成本,也可以为企业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有利于实现跨国化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利用PLC等实现的新型小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信的实现 ,以及PLC的部分软件编程 ,详细讨论了系统各部分通信的实现原理。
介绍喀土穆炼油厂调度网的硬件构成以及如何对微机(PC)和I/A系统的应用工作站(AW)进行软件设置,实现PC和AW的通讯并完成调度网的功能.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的施工数量和施工规模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工程细部节点做法施工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因为这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和
描述了利用单片机AT89C52组成微处理机控制系统,测量可调电位器的各种动态参数包括线性度、后冲点、动触点的噪声等,将所采样的值通过RS232C串行通信口传送至PC机.由上位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