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人交流,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在促进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要使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而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关系
如果把英语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影响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作用是深远的。“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拨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英语基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英语基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英语基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样,英语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方法
1.课堂问答
抓好“问答”是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经过教学提炼的发问声音,传到学生耳朵里,经过耳膜的震动作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听觉区,促使学生对语言进行辨别、比较、判断。常常接受这一训练,学生的听觉灵敏了、听力也随之提高了。经过精心设计的师生问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也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克服在运用外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所造成的某些缺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感受情景,有效地帮助学生依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能力标准,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问答”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营造出“紧张”的教学气氛。课首“问答”内容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作用。课中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课中时机在多数场合都具有突发性,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以使走神的学生意识到没有逃脱教师的注意,是老师给了面子,正在暗示、期待他的回答。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45分钟的边角时间。课末“回答”内容都是巩固授课内容性质,有画龙点睛、查漏补缺、强化要点的作用。本人常常采用随机抽条答问形式,即教师预先准备好纸条,纸条上写好各种问题,回答完毕后评议打分,用以检查学生上课是否投入,是否掌握了授课内容。
2.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学生只有在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教师。活动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3.计算机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求新科技的辅助。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异域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师用语言来描绘有时也缺乏形象性,这时电脑多媒体技术就能大展身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物质基础,这可以将学生带进所要涉及的语言氛围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运用语言。因此借助CAI系统,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对于学生右脑的开发、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教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应付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而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关系
如果把英语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影响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作用是深远的。“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拨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英语基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英语基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英语基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样,英语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方法
1.课堂问答
抓好“问答”是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经过教学提炼的发问声音,传到学生耳朵里,经过耳膜的震动作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听觉区,促使学生对语言进行辨别、比较、判断。常常接受这一训练,学生的听觉灵敏了、听力也随之提高了。经过精心设计的师生问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也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克服在运用外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所造成的某些缺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感受情景,有效地帮助学生依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能力标准,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问答”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营造出“紧张”的教学气氛。课首“问答”内容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作用。课中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课中时机在多数场合都具有突发性,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以使走神的学生意识到没有逃脱教师的注意,是老师给了面子,正在暗示、期待他的回答。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45分钟的边角时间。课末“回答”内容都是巩固授课内容性质,有画龙点睛、查漏补缺、强化要点的作用。本人常常采用随机抽条答问形式,即教师预先准备好纸条,纸条上写好各种问题,回答完毕后评议打分,用以检查学生上课是否投入,是否掌握了授课内容。
2.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学生只有在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教师。活动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3.计算机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求新科技的辅助。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异域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师用语言来描绘有时也缺乏形象性,这时电脑多媒体技术就能大展身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物质基础,这可以将学生带进所要涉及的语言氛围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运用语言。因此借助CAI系统,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对于学生右脑的开发、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教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应付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