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现代数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文章根据现代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初探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一般是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然后按制定的计划授课。每节课的授课思路是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的重点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是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产生出的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他们感兴趣、乐意做的,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一节时,设计一个情境性问题: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让学生陷入沉思,引发兴趣,激发进一步了解其中奥秘的强烈欲望。
其次,要把数学这一历史财富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产生灵感。如在引入黄金分割点时,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乃至现实意义,又如介绍无理数时,我给学生适时地讲述无理数的发现引发了数学史上一次危机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合理探索提出恰当的问题
学生进行思维是建立在具备学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也并非有了问题就能激活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关键的,它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起思维的内驱力,焕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中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一性质的应用时,可提出这样一个探索性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如果在月圆时,把一个五分硬币放在离眼睛的适当处,使它能够大致遮住月面,那么我们只要量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和它离眼睛的距离,就能算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你知道是怎么计算吗?这时学生便会有一种很想知道其计算方法的欲望,并会对问题地进行反复思考,思维高度集中。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维,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便可使学生的思想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该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探索是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必备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疑难问题的合理设计,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四)注重创新实践明确的过程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学的知识或方法去解决问题,以达到巩固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验新方法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直接作用。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在练习设计时注重有层次,有坡度。新课教学结束后,为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首先设计基本题,基本题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操练,形成基本技能,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其次是综合题,综合题有所学的新知识又加入了以往的基础知识,要求中上学生掌握;最后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开放题练习,开放题练习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极富挑战性,给优秀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当学习困难生完成了基本题后,中等生完成了综合题后,教师鼓励他们向高层次的练习挑战。这样在练习设计和练习要求时留有余地,学习困难生不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不容易自我满足,安于现状,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求知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初探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一般是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然后按制定的计划授课。每节课的授课思路是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的重点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是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产生出的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他们感兴趣、乐意做的,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一节时,设计一个情境性问题: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让学生陷入沉思,引发兴趣,激发进一步了解其中奥秘的强烈欲望。
其次,要把数学这一历史财富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产生灵感。如在引入黄金分割点时,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乃至现实意义,又如介绍无理数时,我给学生适时地讲述无理数的发现引发了数学史上一次危机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合理探索提出恰当的问题
学生进行思维是建立在具备学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也并非有了问题就能激活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关键的,它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起思维的内驱力,焕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中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一性质的应用时,可提出这样一个探索性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如果在月圆时,把一个五分硬币放在离眼睛的适当处,使它能够大致遮住月面,那么我们只要量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和它离眼睛的距离,就能算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你知道是怎么计算吗?这时学生便会有一种很想知道其计算方法的欲望,并会对问题地进行反复思考,思维高度集中。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维,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便可使学生的思想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该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探索是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必备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疑难问题的合理设计,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四)注重创新实践明确的过程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学的知识或方法去解决问题,以达到巩固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验新方法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直接作用。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在练习设计时注重有层次,有坡度。新课教学结束后,为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首先设计基本题,基本题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操练,形成基本技能,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其次是综合题,综合题有所学的新知识又加入了以往的基础知识,要求中上学生掌握;最后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开放题练习,开放题练习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极富挑战性,给优秀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当学习困难生完成了基本题后,中等生完成了综合题后,教师鼓励他们向高层次的练习挑战。这样在练习设计和练习要求时留有余地,学习困难生不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不容易自我满足,安于现状,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求知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