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和腰围与肾结石住院风险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与肾结石住院风险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慢性肾病、恶性肿瘤、BMI和腰围为极端值的研究对象,最终纳入502 09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和腰围与肾结石住院风险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随访(10.7±2.2)年,随访期间记录肾结石导致的首次住院共12 396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以BMI(kg/m2)20.5~22.4者为参照组,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ispCR)的预测模型,以指导局部治疗。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诊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新辅助化疗后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211例,分为训练集142例,验证集6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影响因素,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评价。结果单因素
目的探讨N1站淋巴结检出数目与pT1~3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pT1~3N0M0NSCLC患者33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分析确定以N1站淋巴结检出数目预测pT1~3N0M0NSCLC患者5年生存的最佳界值,根据最佳界值分组,分析N1站淋巴结检出数目与pT1~3N0M0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37例患者共检出N1站淋巴结1321枚,每例患者平均3.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non-mCRC)手术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46例,其中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组314例,non-mCRC组53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液常规和结直肠癌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通过随访获得non-mCR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明确non-mCRC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这些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构
目的筛选成骨型骨肉瘤与正常成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成骨型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neExpressionOmnibus(GEO)数据库获得正常成骨细胞和骨肉瘤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3382,采用R语言的limma包筛选正常成骨细胞和成骨型骨肉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交互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的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筛选互作网络中的网络模块,应用Cytoscape软件中的B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患病情况,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CM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894例2008年1月—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MD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合并CMD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CMD患病率为33.4%(1301/3894),其中男性患者的CMD患病率为31.9%(768/2409),女性患者的CMD患病率为35.9%(533/1485),不同性别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CM
目的探讨改良的三叶前臂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口底癌患者12例,T分期均为T2期,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9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肿瘤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缺损面积为5.0cm×4.5cm至8.0cm×6.0cm。制备三叶前臂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0cm×1.5cm至8.0cm×2.0cm。供区Z形直接缝合。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38.6个月,患者无感觉、功能障碍,吞咽、语言功
目的评价PC(紫杉醇 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优化方案。方法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期T1~4N0~3M0)、接受PC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PC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患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结果纳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各50例。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均为90.0%(45/50)
目的分析嗜神经侵袭(PNI)阳性鼻腔副鼻窦腺样囊性癌(ACC)的疗效,探讨PNI在鼻腔副鼻窦AC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鼻腔副鼻窦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和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分期系统重新分期。随访获取患者治疗失败和生存资料,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上颌窦(59例)为最常见的肿瘤原发部位,其次为鼻腔(38例)。Ⅲ~Ⅳ期患者93例。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2009—2019年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患儿5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手术记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胸膜肺母细胞瘤2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0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血管瘤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26例,气促17例,咳血3例。另外,发热15例,胸痛3例,上腹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左肺下叶18例,右肺下叶11例,左肺上叶10例,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6例,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