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基于对商务英语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调查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当前推进国际合作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国内高校在这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通过采访4名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以了解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际的外贸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行业知识和一般常识方面都与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以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方面的差距最大.文章揭示了当前高校的培养方案在第二课堂、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公共课等模块方面均有改进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走进西方社会.在跨文化视阈下,中国社会衍生出一种带有民族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印记词汇,即汉语文化负载词.基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一环.文章探析了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礼貌原则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与合作原则并称为交际两大原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国之间加快了经济贸易来往,商务信函便发挥积极沟通作用.为促进双方友好交流,在英文商务信函中非常关注礼貌原则应用.礼貌原则是加强沟通有效性、成功性的必要前提.文章便以此展开分析,探讨礼貌原则对英文商务信函的影响和具体应用,并提出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中,翻译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在翻译专业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建设,既是翻译专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推动着国家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翻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应该着力于两个方面:第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相一致;第二,课程教学设计与思政元素挖掘有机结合.课前,教师精心选择翻译素材;课中,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树立严谨认真的翻译观;课后,通过翻译素材的拓展,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完成育人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然而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却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翻译家在对外传播方面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促进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以及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文学交流.其中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普遍受到海外读者的青睐,并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文章将从蓝诗玲翻译的作品、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思想三方面来探讨蓝诗玲如何成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国家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医学方面的交流亦不例外,提升医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医学英语翻译人才迫在眉睫.评注式翻译教学法的出现和应用为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模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许多优秀的英文电影进入中国,我国市场对国外文化愈发开放包容.电影名作为电影的点睛之笔,是对电影的高度总结.因此,英语电影名的汉译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英语电影名汉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电影名的汉译方法,旨在提高电影名翻译质量,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可译性与否一直是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中西方诗歌源远流长,魅力非凡,它们不仅形式美而且音韵美,正是这种魅力吸引了读者对诗歌的向往,同时也激励着国内外学者将本国诗歌传递到全世界并将外国优秀诗歌引入国内.文章从许渊冲“克隆论”的角度对辜正坤译本《多佛海滩》从音、形、意进行赏析从而引发笔者对诗歌可译性与否的再思考.
译者主体作用研究无论对于翻译理论研究,还是对于翻译实践事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英汉字幕翻译出发,论证了译者的主体作用和接受美学是殊途同归的,二者对于字幕翻译都十分必要,并以《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剧中部分台词为例进行了实践说明.
翻译是实现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整体翻译能力,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想要提高国家整体翻译能力,需要切实做好翻译专业的建设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文章从我国翻译专业和人才现状和问题出发,就新时期如何做好翻译专业建设与翻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供参考.
典籍英译蓬勃发展,典籍英译教学也不断重视起来,但以往的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用分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对典籍翻译不感兴趣,典籍翻译人才严重匮乏.文章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典籍英译教学中,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学用一体的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实践性和职业化的高素质典籍英译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