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华丽转身的有益尝试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节课体现了金华市小语会的研究课题——半小时课堂的理念。这两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刚才叶立新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这个课题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现在的理解是,半小时课堂首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的导向。
  半小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要追求的是多学少教。透过这两节课,我们看到课堂有了一些变化: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简单、精练了,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半小时课堂实现了我所追求的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目前在全国仍然很普遍的,分析内容的教法在这两节课上不见了,我们看到了教学的蜕变,真切的变化。
  另外,这两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学习活动比较充分,体现了这个课题突出教学重点、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追求!我有一点跟叶教师看法不完全一样,叶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教师更容易驾驭,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完全放手,可能会回到课改初期放任自流的情况!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好学导作用、引导作用、辅导作用、问导作用。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的时候,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就应该更高!这就希望我们半小时课堂的课题研究不仅更多地关注学,还要关注教师的教。
  第一堂吴老师的课有四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
  首先,教师能准确地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课一开始,教师紧扣“集合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告诉学生对课题进行扩充也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在本堂课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留给学生。课上,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填写表格等多种方式,做到“真读书,真思考,真议论,真练习”。
  再者,教师还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学生理解文本到拓展,再到作业的完成,都紧紧抓住“如果……就……”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实处。
  最后,教师还很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明白了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之后,利用“你从坦克身上还发现哪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确实在课上学生想到了很多,说了很多,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第二堂课楼老师教学《黄果树听瀑》,这是五年级的选学课文。楼老师这堂课有两点很值得学习:第一,教学内容十分集中!教师从课始就把教学内容聚焦在描写瀑布声音的句段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完全可以这样做!一课一得,一课两得,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在重点的部分上。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自学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时间、机会比通常的课上多了,而且多了许多。教师提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词语,一是关注写法,一是多进行朗读,并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尽管每个孩子只能参加一个,由于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的交流,由于教师又重新组合小组,进一步合作交流收获的想法使我们的孩子做到学一得三。虽然我研究了一个方面的问题,但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这是一种很聪明的教学方法。有一点遗憾,就是在重新组合交流收获的环节上时间不够,孩子们刚刚组合好开始学习,还没得到充分的交流。
  总之,这两节课,真正体现了半小时课堂的理念,在方法和策略上也有所创新。我衷心祝愿这个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本文根据崔峦老师讲话整理)
其他文献
沈大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会长。沈老师长期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研究,1980年以来,有150余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编著并出版了十几本教学论著和学生读物,主持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与实践”等课题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次赴新加坡培训汉语教师,赴香港、台湾等地作学术报告,被教育部教
冬至到了。这一天几乎每家每户都吃饺子。我这个“不俗”的小脑袋,又冒出了一个主意:包一些与众不同的饺子。我上网一查,呀,各式各样的饺子真多,有的像金鱼,有的像灯笼,还有的像花朵……看来,如果想不同寻常,应该好好给饺子化化妆、美美容,让它变成今晚的“主角”。  妈妈把面切成小块,擀面杖在上面走上几个来回,面就成了圆圆的皮状。“开始包喽!”我一只手托着水饺皮,一只手往上面填馅子。可是饺子皮又小又硬,就是
9月有一个节日,属于给我们上课、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老师不仅仅教我们知识,就像本期作文《我们的美术老师》中的宋老师,他们还帮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对他们有感激之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给我们启发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呢。他们可能是长辈,也可能是比我们还小的小朋友,就像本期《美文品读课》栏目两篇文章中分别写到的路瑟和叶子。  《不识字的老师》中的路瑟
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安徽省的旅游标志。黄山距上海410公里,驾车过去约五个小时的车程。  清明节“小长假”,父母带我前往盼望已久的黄山。黄山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怪不得每年从世界各地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游黄山的第一站,先从黄山南门进山,乘坐索道后,再徒步登山。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始信峰。俗话说得好:不上始信峰,不见
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能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多少呢?你能为自己的梦想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吗?  看看它们吧!《马达加斯加》中的朋友们,狮子亚历克斯、斑马马蒂、河马格格里亚、长颈鹿迈尔曼,四个好伙伴逃出非洲后,它们便迫切地想回到纽约,回到自己熟悉的表演舞台,它们一路上不畏艰辛,团结一致,勇敢面对动物管制中心的追捕。经过几个回合的拼死搏斗之后,它们加入了一个欧洲巡演马戏团寻求保护。在马戏团的日子它们
【摘 要】在“互联网 义务教育”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情境融学支架、任务共学支架、表达善学支架”等学习支架,提升异地课堂的互动品质。  【关键词】学习支架;课堂互动;同步课堂;“互联网 义务教育”  随着“互联网 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同步课堂建起来”到“同步课堂动起来”,再到“同步课堂好起来”的过程中,城乡结对学校的发展需求和实际矛盾越来越鲜明。如何从互
同学们在写景时,往往会单纯地去描绘景物的样子,这样写出的作文就好比一张照片,只有样子,没有动态,显得干巴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怎样才能把照片变成动画,让自己的作文更吸引人呢?  方法是:在写景中,一定要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者以动写静。  有一个故事说:“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没了。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总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我?真是烦死了!你就不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要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能闻其声而见其人。也就是说,读到了这个人物的语言,就像看到了这个人一样。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就是能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所以,人物语言的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一开口就是
一直以来,作前积累——整个习作工程的源头环节往往收效甚微。名目各异的“采蜜本”“摘记卡”,日复一日的被动积累,盲目摘抄,却是片面注重语言的积累,再加上不整理,不疏通,不学以致用,最后只是劳而无功。作前积累被喻为是“死水一潭”。  如何救活这潭水——让“水质”变优良、让“水源”更充沛,终年潺潺不息,“水”到而文成,“水”优而文活?  这里面不仅要有语言的积累,更要引入生活的积累、思维的积累、情感的积
【摘 要】为达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对整本书阅读的恐惧感。以《西游记》的原著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辩一辩、读一读、理一理、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写一写等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初读”“再读”“细读”“深读”原著,由此加深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关键词】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兴趣;《西游记》  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