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盆矢状面参数及髋部生物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脊柱疾病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骨盆矢状面参数及髋部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行THA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脊柱疾病将患者分为脊柱疾病组(患者存在强直性脊柱炎、后路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40例)和对照组(患者无脊柱病史,1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将人体建模仿真系统Anybody的内置模型进行调整,基于正、异常骨盆矢状面参数建立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对照模型、疾病模型)。模拟站立位和坐位起身瞬间两种动作,通过逆向动力学的方法评估各动作下髋关节作用力、力矩和髋关节周围肌力。

结果

脊柱疾病组LL较对照组明显减小[(34.23 ± 12.81)°比(47.26 ± 14.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盆矢状面参数方面,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51 ± 2.31)°比(8.31 ± 1.34)°,(27.61 ± 1.72)°比(38.01 ± 1.92)°,P<0.05]。站立位及坐位起身瞬间姿势下,疾病模型髋关节作用力和髋关节力矩明显高于对照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模型的分力矩差异主要存在于矢状轴及垂直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模型站立位与坐位起身瞬间外旋肌群激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柱疾病导致骨盆矢状面参数发生变化,造成THA关节力学性能改变,可能影响髋关节力学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旁注射进行神经阻滞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疼痛、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兰溪分院收治的17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甲磺酸罗哌卡因)88例和试验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90例,入院第二天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阻滞后各时间点的静息痛、咳嗽痛、夜间疼痛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