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心电、血压检测系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疾病监控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宝安区中心医院与社区医疗体系心电、血压检测系统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16年6月至10月在社区检测站点接受心电、血压检测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至宝安区中心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心电、血压检测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就诊时间、检查费用、等待时间、患者满意度。以观察组为对象,测定数据传输稳定性、数据传输准确性、远程信息记录不良率。

结果

观察组就诊时间(33.6±3.7)min、检查费用(7.7±2.1)元、等待时间(21.7±4.2)min;对照组分别为(49.5±7.5)min、(47.2±10.3)元、(37.5±5.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等待时间、医患沟通、服务态度、检查费用指标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测定数据传输稳定性为100.0%,数据传输准确性为98.3%,远程信息记录不良率为2.5%。

结论

医院与社区医疗体系开展远程动态心电、血压检测,有助于提高患者检测效率、降低患者医疗开支,并提高其满意度;远程检测系统能够稳定、准确地传输相关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14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者为开放组(8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TESSYS)者为椎间孔镜组(64例)。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
目的检测miR-495与Bmi-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研究上调miR-495对AML细胞HL-60的作用以及miR-495与Bmi-1的靶向关系。方法qRT-PCR检测AML患者骨髓样本中miR-495与Bm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Bmi-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miR-495 mimics和miR-495 scramble转染入A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经血管超声诊断伴有外周AS斑块的老年患者252例,根据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级分为轻度组(n=120)、中度组(n=132)。比较两组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E/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A)、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比值,分析baP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42例作为对照组,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及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根据Gensini评分的四分位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第一四分位数亚组、第二四分位数亚组、第三四分位数亚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7例正常尿蛋白且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其一般资料后停用血管活性药物2周,并通过常规疗法使血糖达到控制标准,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测量血清Cys C水平,将患者划分为四组:A组(261例)Cys C<0.79 mg/L,B组(153例)Cys C
期刊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是临床大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疼痛可以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炎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及痛觉过敏,多种离子通道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其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通过增加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表达和增强其活性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在伤害性信号的传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患者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90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48 h内有心绞痛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7),24 h内无心绞痛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3)。分析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梗死面积、心肌酶峰值、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梗死面积、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
期刊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手术成功的条件。方法选取外伤性泪小管断裂23例(23眼),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先行泪道探通后,再置入U形硅胶管,切口解剖复位对端缝合,术后抗炎,清洁伤口换药,冲洗泪道,活动引流管,术后3个月后取出泪道引流管。结果23例中,通畅21例,通而不畅1例,不通1例。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手术成功率为95%。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