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区域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012—2020年数据为样本,探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可以同时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通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变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且现阶段均产生负向影响。因此,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城市间的一体化发展,增强要素流动性,提升协同集聚水平。
其他文献
教学的逻辑就是教学的顺序,也是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的逻辑构建,对于恰当地处理好章节间关系、知识点呈现、情境的设置、拓展的应用以及教学有效性都十分重要。以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简述教学的逻辑构建。一、教学的逻辑起点整个教学所围绕的中心点就是逻辑起点,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立场出发确立的一种教学设计思考起点。
期刊
科学哲学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和围绕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进行重要概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热情,更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和领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课堂教学为例,选择性地呈现科学家经典实验,引入科学史实,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思
半球谐振陀螺作为我厂重点研发项目,其中关键核心零件——石英半球壳谐振子零件采用石英玻璃为原材料,精度高、加工难度大,针对我厂石英半球壳零件的的加工现状进行试验,该类材料的产品目前我厂暂未成功加工出合格产品,影响了科研生产的进行,因此,本课题将通过设计专用刀具,研究玻璃材料的超声加工工艺方法,最终实现石英玻璃谐振子的成功加工,为工厂谐振陀螺项目的顺利进行助力,同时为工厂储备了石英玻璃类材料的加工工艺
一、前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数据开放、共享、管理(治理)”研究探索之路。为了推动数据交换系统技术和理论的革新,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列为优先发展课题,其中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是服务业信息支持技术的典型代表。我国“十四五”数据治理行业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持续推动数
期刊
基于201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要素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两个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同地区影响因素不同,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相对突出、中部地区数字交易关联度高、西部地区互联网影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在各自地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技术投入
随着当前信用体系的发展,信用数据数字化是推动社会信用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用户信用数据主要是以明文形式存储在中心化的信用机构中,存在共享难、安全性差的问题。由于区块链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为信用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文章结合区块链、同态加密算法、访问控制算法和非对称算法,提出了一个数据受限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区块链模型,模型中通过调用ECC非对称算法对信用数据进行加密后发送到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盐集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红四方公司")党委纪委认真落实中盐集团党委《关于推进中盐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在中盐红四方公司广泛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
期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城市的发展,城市逐渐呈现出新旧两个分区。而如何解决旧建筑、旧城区面临的问题也成为近年来政府、学者、建筑师等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城市范围内,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对城市更新与旧建筑改造皆具指导性意义,其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就如同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之间一样是存在有
期刊
工业遗产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愈发重视,同时正处于增量发展向细致的存量发展的转变时期。文章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区的调研,结合边缘效应理论,从环境、空间、流线、功能四个角度,探讨和归纳了工业遗产地块边缘区的规划设计可能性,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同类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文章基于图示语言法,结合景观叙事的相关理论,以《桃源问津图》为蓝本,就画面本身所展开的“近桃源”“入桃源”和“出桃源”三段叙事场景中的内容分别阐述其中的景观叙事性特征,并对其中的建筑、花木、山石以及水景等4个要素进行解读,探究画卷中叙事性背后的成因,总结《桃源问津图》中设计手法,为未来景观设计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