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留守女人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然而,当男人们外出打拼,留守家中的女人不仅要面对自体的欲望之痛,还要承担所有的家事,甚至仅仅是别离,一次又一次的别离,就足以掏空她们并不坚强的内心。为了要寻找她们的内心足迹,我再一次把自己丢进了故纸堆,我急切地想要知道,在这些历史的背后,女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过,想要看到古代女作家,尤其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女诗人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翻阅哪一部古代文学史,都看不到她们的作品。幸而,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一部厚达1326页的《中国古代女作家集》。本书是我2004年在安庆所购。这部书收集的都是那些被主流文学史遗忘了的女作家。我粗粗统计了一下,在明清两代,整个安徽大概收录了女诗人32位。这其中,徽州就占了10位,尤其是歙县,就有7位,其他3人则是休宁人。
  清代女诗人汪嫈,字雅安。生于歙县,及长嫁给同县程鼎调为继妻。她是位很有才华的女子,有《雅安书屋诗集》传世。其中一首七律《舟中远眺》:
  四周烟景接沧溟,山外高楼寺外亭。
  远岸影迷千树绿,深林光闪一灯青。
  舟因送客难长系,云解留人故暂停。
  几辈天涯怨摇落,邻船夜话静中听。
  ——这是首离别诗,只是不知道诗人是在送谁远行。古代的女子基本没有社交,除家庭中的男子以外,很少会有送其他人的可能,所以,就权当是送丈夫吧。一代又一代的男人漂泊天涯,女人心中之苦又岂是一个“怨”字可以概括?
  在另一首《哭亡侄孙士铨》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汪嫈身为徽商之妻的苦痛。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叙事长诗,讲述了诗人受死去的嫂子之托,将侄儿孙士铨抚养到了十八岁,却不幸夭折的人生遭际。在历数孙士铨的体贴懂事之事迹后,讲到了孙士铨对诗人丈夫的影响。做为士铨的叔叔,他“性豪侠,轻财略无度”,以至于家里越来越穷。士铨十六岁时奉劝叔叔,应该出门创业,家中之事交给自己即可,叔叔大可放心。“汝叔闻汝言,意决任驰骛。去去倏两年,家书盈尺素。”听了士铨的劝告后,程鼎调便出门经商,一去就是两年,寄回来好多的家书——由此也可看出,这对夫妻的感情还是很好的。两年后,士铨十八岁时,因病离世。此时的程鼎调还没回家,“汝叔犹远游,飘零悲客路。望汝心殷殷,那堪闻此讣。痛汝盼叔归,病中神远注。叔归汝长逝,一散遂难聚。”   程鼎调远行的日子里,他的大哥,也就是孙士铨的父亲,是留在家中的。可惜,这位本该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人却诸事不问——这可能也是其妻临终时要把儿子托付给诗人的原因——“汝父久赋闲,守株空待兔。”可以想象,当丈夫出门在外,经年不归,家中的一切都落在了诗人的肩上。因婚后无子,她把孙士铨当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成人。可是,就算士铨夭折,这种失子之痛也无人可以分担。此情此景,诗人也许真的要“悔叫夫婿觅封侯”了吧?
  同样是清代,歙县盐知事何秉棠生有三个女儿。次女何佩芬、三女何佩玉、四女何佩珠,三个女儿都很有才华,都有诗作传世。何佩玉有一首诗题为《送外侍翁大人并子虔兄公入粤》。这是一首七律,共四节。
  第一节写道:“惜别本无儿女态,联吟喜有父兄同”——显然,这是在送别,并说自己本来不会有小儿女的伤感。第二节,“休嗟凤泊与鸾飘,一叶帆飞廿四桥。旧梦已怜池草冷,离魂拚共蜡花消。乡关日远鸳鸯水,海国烟寒玳瑁潮。料得情深非久别,莫教再瘦到吟腰。”此节第三句后面附有作者注:诒庭兄殁于岭南,迄今十载。这就是说,诗人有个哥哥,十年前就已经死在岭南了。虽然不能十分肯定他们是出门经商,但古人之远游,无非求学、宦游或经商。岭南并非文教重地,求学当不可能;而宦游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这个家,除了其父当了个盐知事的小官,再无其余。如此说来,外出经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兄长已经死在岭南,今天又要送亲人去那里,诗人虽然一再告诫自己不要太伤感,然而,心中的悲伤确实无法掩饰,所以诗作中频频出现诸如“离魂”、“消”、“瘦”等字眼。思念是一种病,既可以令人寝食难安,也可以让人肝肠寸断。
  第三节,诗人似乎在劝说那踏上离家旅途的亲人,岭南的风光尽管很好看,但是作客他乡毕竟苦多于乐,还望你到达之后尽早写封家书,让我们知晓你的平安:“晨昏须博老亲欢,岭表风光任饱看。丹荔绿榕堪入画,珠蚶花蛤好加餐。屈伸未免依人苦,冷暖应知作客难。珍重临歧无别语,早将尺素报平安。”岭南离徽州路途遥远,一路上之上还要翻过五岭,旅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作为旁证,四妹何佩珠在《问春》里也有类似诗句:底事年年费送迎,回黄转绿判枯荣。看来,在何家,也许整个徽州,离别、送别这一行为几乎是徽州人生活常态的一部分。身在官宦之家的何氏姐妹,因为受到较好的教育,对于离别的体验当然更甚于平常女子。
  生为徽州女人,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幸运的是,徽州男人为她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她们不用為五斗米一生忙碌。有的人还因此得以有机会习礼读书,甚至从事艺术创作。不幸的是,她们的家人出门打拼,有的人一去经年,只有家书传信;有的人春去冬回,年年都要送迎,年年都要承受离别之苦;更有甚者,一去而永不回,从此天人两隔。虽然生活要她们坚强,要她们强颜欢笑,可是,她们心底的忧伤又有谁可以真正理解呢?正如清代宣城女诗人沈七襄在其小诗《自君之出矣》里所表达的孤独与绝望:
  自君之出矣,孤月鉴虚牖。思君如飞花,随风不回首。
其他文献
刘虎贲出生那年,爷爷从字典里为他挑选了“虎贲”二字。“虎贲”是古代精锐之师的名号,是勇士中的勇士。  刘虎贲不“虎贲”。曾有老师课上初次点名,误以“虎贲”为彪形大汉,转头一看却是一诗意翩翩少年。  刘虎贲很“虎贲”。在节目《神奇的汉字》里,他目光笃定,每一句答案都掷地有声,外表文质彬彬,骨子里却是那个不服输的“虎贲中郎将”。长安城里少年郎  传统文化知识挑战节目《神奇的汉字》第二季,在30多位选手
影片简介: 《湄公河行动》改编自“10?5湄公河大案”,讲述了一桩悲剧背后所隐藏的惊天阴谋。2011年10月5日清晨,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遇袭,船上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并在船上发现90万粒毒品。为了还遇难同胞一个清白,中国公安集结警队精英组成了此次案件的特别行动小组,企图揪出案件的幕后黑手。然而过程并非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事件的进展扑朔迷离,通往真相的道路更是险象环生。身手不凡的对手受
上周和两个朋友去吃西餐,本来也是随口约饭,所以在心里默认AA,吃完饭回来,就把饭钱转了过去。  没想到,第二天朋友又把钱原路转回来,附上“霸气”消息:姐请你们的。  我问,你发财了,这么豪?快收回去,这个月补助还没发呢。  朋友回复:是我提议要去吃饭的,你们陪我半天,当然我请客,下次咱再去吃,可别转回来了,麻烦!  听朋友真诚的口气,我只好作罢。在心里默默想:好吧,下次我请你。不过哪等得到下次,拖
在美国,机遇的最佳“升降机”是教育。但从一项新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升降机”坏了。  当前一代美国年轻人中,受教育程度低于其父母的(29%)要比高于其父母的(20%)更 多。  俄罗斯成年人中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里最高的—这个位置曾经属于美国,然而现在美国在这项排名里一直往下掉。  美国梦的一个基本元素是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社会和经济流动性的润滑剂。然而这个梦似乎已经移居海外,因为从
要抵达溪木素年书店,必须通过长长的地铁,抑或蜿蜒的公交。  到访前,我听过一些与溪木素年有关的故事。这是一家远离深圳中心地带、蜗居山脚的书店。众多都市文艺青年的梦想,被这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生实现了,故事中饱含着浪漫与文艺。因此,老板娘罗兰有些神秘。  距离书店尚有五百米时,我早早举起相机,准备记录这个梦幻的下午。  此时,一辆大货车驰过,黄色尘雾扑面而来。门口几株濒临凋谢的盆栽晃入镜头,原本期待的心
说起苗族,除了美丽的苗族姑娘、服饰和歌舞外,最具特色的还是“苗药”。在我国丰富的医药宝库中,苗药占有重要的部分。资料显示,苗族的医药文化有着巫文化或医巫文化的特征,这从流传的古歌等传记口碑文学中可以觅到传播衍生的踪迹。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苗父是一个“上古为医者”,这里的“上古”并非确指,应该是在黄帝时代以前的某个时代。上古巫医,一称弟父、苗父。《韩诗外传》有:“吾闻上古医曰弟父。弟父之为
近日,电视剧《三十而已》风靡网络。故事由三位三十岁的都市女性展开,讲述了她们在这个独特的年龄节点上的人生经历。有关电视剧的热议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婚姻对于三十岁的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三十岁的年龄,除了数字本身还有着怎样的含义?站在三十岁的人生节点,该如何进行选择?  现实中,每一位女性的三十岁都无法被类型化。她们作为十分具体的个体,处于各自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之中,品尝自己三十岁年纪需要经
屋外开始下雨了,细密的雨声柔柔卷进被窝里,沙沙的响动倒有些像奶奶用簸箕筛黄豆,绵绵软软的好听。  我翻了个身,放心的睡去了。  鸡终于叫了,那是邻居家的大公鸡,咯的一声长鸣似要把黑夜的幕布扯碎,声还没歇,家里的小公鸡也破着嗓子鸣起来了。堂屋有了动静,先是扫帚刮过地面的擦擦声,然后又是桌椅的拖动声,堂屋门“呀”的呻吟后,传来母亲的声音:“总归是雨停了,没耽误地里做活。”  我有些忧郁起来,斜着身子看
近几年,影视剧、综艺市场纷纷迈入“她时代”,以新时代女性群像为题材的作品愈发受到关注,电视剧《三十而已》的热播,直观呈现了“三十岁”这个特定年龄段女性的现实困境,她们的职场观、家庭观、爱情观激发共鸣的同时引发的社会热议也持续发酵。  描摹女性群像的影视剧作品并不少见,《三十而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现实问题的不回避、不扭曲,影视化的同时没有偏离生活。“全职太太”顾佳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对外,
蔡师傅是成都单口喜剧的灵魂大咖,近两年正活跃在脱口秀舞台上,今年还去了几个城市巡演。笑果文化打造的“噗哧X过载”俱乐部,成为近两年成都脱口秀圈里的知名阵地,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而蔡师傅不仅主持,还一手把俱乐部组织运营起来。  从离开武大校园,经历意气风发、创业失败、负债累累、抑郁症之后,蔡师傅成为一名外卖骑手挣钱还债。没想到,让他最先感受到“自我治愈”的竟然也是当外卖骑手。更没想到的是,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