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提高对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新生恶性肿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9年5月期间21例肾移植和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新生恶性肿瘤的随访资料.结果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新生恶性肿瘤的2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1~72岁,平均51.26岁.从器官移植到发生肿瘤的时间为3~216个月不等,平均70.65个月.肿瘤组织学类型包括:膀胱癌和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5例;
【机 构】
:
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卫生部,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卫生部,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新生恶性肿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9年5月期间21例肾移植和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新生恶性肿瘤的随访资料.结果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新生恶性肿瘤的2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1~72岁,平均51.26岁.从器官移植到发生肿瘤的时间为3~216个月不等,平均70.65个月.肿瘤组织学类型包括:膀胱癌和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5例;肾癌2例;肝癌6例(其中3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阳性,3例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阳性);乳腺癌2例;胃癌2例;直肠癌、结肠癌、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各1例.肿瘤确诊后,首先调整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实体器官肿瘤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辅以全身、介入或局部灌注化疗和放疗.共13例接受手术治疗,11例接受化疗或介入性化疗栓塞治疗,2例接受放疗.随访至2009年5月,仅有7例患者存活,其中长期存活5例.结论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新生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移植患者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肿瘤发生后,应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对于合并肝炎等病毒感染的患者,术后应常规行抗病毒治疗。
其他文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血液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多采用伊马替尼治疗,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根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惟一方法[1]。
我们利用胆道镜观察和处理胆道损伤15例,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1.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损伤: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46.1岁.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吻合口通畅.术后2~4个月开始出现黄疸,T管造影可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其内呈现片状、条状负影.2.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栓塞和胆管损伤: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5岁.肝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创刊30周年,这是我们共同的生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和杂志编辑部向今天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编委、各位专家以及期刊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对你们多年来支持和关心杂志成长和发展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研究结果 1.各组退出研究的受者比例:720例受者中,有483例(67%)按照研究方案完成12个月的治疗.A组(控制剂量MMF+低剂量CNI组)、B组(控制剂量MMF+标准剂量CNI组)和C组(固定剂量MMF+标准剂量CNI组)中退出本次研究的受者分别为63例(26%)、87例(37%)和87例(36%),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2).尽管各组大多数终止治疗的受者与药物安全性无关,
目的 总结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重建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通过了受者标准肝体积、供肝与受者体重比(GRWR)、供肝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及供肝内血管解剖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供肝在切取、灌注及修整后,51例采用尸体髂静脉作为重建材料,其他4例分别采用受者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脐静脉、
原位肝移植后,采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率,提高移植物和受者的1年存活率.这些近期结果的改善,使得进一步提高受者长期存活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慢性肾病(CKD)与受者长期存活率的降低相关,同样也是肝移植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是一种机会性感染,虽然少见,但它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威胁着移植器官甚至受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发生结核病的1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以HSCT后长期存活、对汉语语言文字有正确理解能力、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39例.使用Karnofsky评分量表(KP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体能状况、精神状态.并增加性功能情况调查.在普通人群中随机选取32名健康成人做为对照.结果 HSCT后长期存活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肾移植后大量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时间达1年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的患者82例,以计算器随机数法分为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氯沙坦组患者连续服用氯沙坦达1年以上,剂量为50~100 mg/d;对照组患者连续服用氨氯地平达1年以上,剂量为5~10 mg/d.观察12个月,记录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研究过程中,两
众所周知,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或糖耐量异常是移植受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功能丧失的重要非免疫性因素,严重影响了移植肾和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除了肥胖、遗传和激素的应用等原因外,移植术后长期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的免疫抑制剂也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