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学生平时也不重视这门课程。怎样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信息技术;复习;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1
2008年,我省颁布了新的高考方案,其中提到:普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后,才能参加高考。那么,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导向性的复习,为广大学生的高考创造条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及与高考资格挂钩的压力,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多年的复习经验,在此,我就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应试态度
2008年3月举行了新高考方案框架下的首次信息技术考试,信息技术逐渐引起了社会、学校的重视。现在虽地位提升,但信息技术考试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很少有学校在考前将其与其他文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同样对待,在学校方面还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学生也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统一认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考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通过。
二、制定适合本校的考试复习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注重考查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上可以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客观题侧重于考核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主观题则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信息技术考试考试形式与其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不同,它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考试。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读信息技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明确复习目标,并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认真制定考试复习计划。
下面简述一下,我校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理论基础知识复习课
印发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利用它和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精心准备选择题给学生练习,借此巩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再作讲解、强调。
第二轮:操作考核复习课
按软件进行专题复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教学,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讲解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第三轮:通过模拟练习,熟悉考试平台
通过考试系统的练习来巩固前面两轮的学习成果,并且熟练掌握考试平台操作流程和方法。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选择合适的上课地点,教室和微机室结合使用
在教室中疏理各章节知识要点,配有随堂练习,加强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操作题的训练中,通过上机操作,适当配以讲解。比如,我们可以为教学任务录制屏幕录像,让学生参照屏幕录像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学习,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中要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复习时间往往比较紧张,需要对知识点的疏理、操作题的训练以及考试平台的熟悉等,在众多的环节中,教师又怕漏了某一知识点,把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课堂上就激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因而就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白白地浪费时间。围绕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抓住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作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在任务的设置上,可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情况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3.走出“题海战术”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基础知识以及通过题目寻找熟悉的生活中的情节。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明确复习目标,从而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不要盲目加深操作题难度。从这两年试题分析中,我们得到启示:当前信息技术的课堂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标、回归生活,避免“照本宣科”或“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
4.“因生制宜”的教学
讲到具体的操作,因硬件条件的限制而形成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某些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自然如鱼得水;某些学生接触机会很少,就只能束手无策,从而形成良莠不齐。对优生应进行提高性的知识扩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而针对基础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应对基础知识部分辅导。当然,还可以建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较差的同学。
总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精确地设计课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个体,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样,既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课标、教材和考试说明,积极探索适合各层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又达到提高复习课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 2006年10月11日《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2]江苏省教育厅 200年7月1日《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2009年)》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学生平时也不重视这门课程。怎样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信息技术;复习;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1
2008年,我省颁布了新的高考方案,其中提到:普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后,才能参加高考。那么,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导向性的复习,为广大学生的高考创造条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及与高考资格挂钩的压力,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多年的复习经验,在此,我就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应试态度
2008年3月举行了新高考方案框架下的首次信息技术考试,信息技术逐渐引起了社会、学校的重视。现在虽地位提升,但信息技术考试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很少有学校在考前将其与其他文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同样对待,在学校方面还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学生也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统一认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考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通过。
二、制定适合本校的考试复习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注重考查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上可以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客观题侧重于考核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主观题则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信息技术考试考试形式与其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不同,它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考试。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读信息技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明确复习目标,并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认真制定考试复习计划。
下面简述一下,我校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理论基础知识复习课
印发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利用它和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精心准备选择题给学生练习,借此巩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再作讲解、强调。
第二轮:操作考核复习课
按软件进行专题复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教学,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讲解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第三轮:通过模拟练习,熟悉考试平台
通过考试系统的练习来巩固前面两轮的学习成果,并且熟练掌握考试平台操作流程和方法。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选择合适的上课地点,教室和微机室结合使用
在教室中疏理各章节知识要点,配有随堂练习,加强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操作题的训练中,通过上机操作,适当配以讲解。比如,我们可以为教学任务录制屏幕录像,让学生参照屏幕录像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学习,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中要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复习时间往往比较紧张,需要对知识点的疏理、操作题的训练以及考试平台的熟悉等,在众多的环节中,教师又怕漏了某一知识点,把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课堂上就激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因而就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白白地浪费时间。围绕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抓住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作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在任务的设置上,可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情况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3.走出“题海战术”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基础知识以及通过题目寻找熟悉的生活中的情节。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明确复习目标,从而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不要盲目加深操作题难度。从这两年试题分析中,我们得到启示:当前信息技术的课堂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标、回归生活,避免“照本宣科”或“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
4.“因生制宜”的教学
讲到具体的操作,因硬件条件的限制而形成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某些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自然如鱼得水;某些学生接触机会很少,就只能束手无策,从而形成良莠不齐。对优生应进行提高性的知识扩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而针对基础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应对基础知识部分辅导。当然,还可以建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较差的同学。
总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精确地设计课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个体,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样,既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课标、教材和考试说明,积极探索适合各层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又达到提高复习课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 2006年10月11日《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2]江苏省教育厅 200年7月1日《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