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雯:用声音贴近角色的灵魂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x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A的成长:陈奕雯,配音演员,主要配音作品有影视剧《花千骨》花千骨、《青云志》碧瑶、动画作品《小猪佩奇》佩奇。“这是一个没有观众的舞台,你不必为谁笑为谁哭,你所有的喜怒哀乐不仅仅来自创作本身,更多的是进入角色之后的自然而然。”
  适用话题:敬业;责任心;态度;坚持。
  误打误撞入了行
  其实陈奕雯最初并非科班出身,用她自己的话说,进入配音这一行纯属“阴差阳错”。
  她的第一次录音经历要追溯到8年前,彼时的她和很多观众一样,对于配音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以为电视里看到的片子都是演员自己的声音。直到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部台湾偶像电影即将在CCTV6播出,片方需要为女主角找到一个既没有台湾腔,又略带青涩的干净声音,当时还是“门外汉”的陈奕雯参加了试音,竟然意外地被片方选上,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配音之路。
  这条路开始并不好走,电影里面的女主角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妹,而这两个角色的配音工作却都交由陈奕雯一人来完成。“当时最大的障碍是对口形,需要同时看着稿子上的内容和画面里演员的表演节奏,将口形严丝合缝地对上。那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所幸她遇到了自己的领路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王苏,她也是那部电影的配音导演。看着陈奕雯手足无措的样子,王苏老师将她带进了录音棚观摩学习。当看到为男主角配音的演员孙晔在为录制一场重头戏而号啕大哭的场面时,陈奕雯被深深地震撼了,她第一次对配音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实对口形只是整个配音环节中最基础也最简单的一件事,配音演员这四个字最终落地的是‘演员’二字,它不是单纯机械地念稿,也不需要多华丽的声线来展现技巧,它需要的是真情实感。”
  开窍之后的陈奕雯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任务”,而她已经被这个职业深深地吸引,决心把配音这条路走下去。
  曾在录音棚哭一天
  在那之后的四年里,陈奕雯的配音工作渐有起色,陆续在几十部电视剧中担任配音演员。从古装戏到现代戏,从武侠片到言情片,只要是片方安排的角色,她都会欣然接受,并认真去揣摩不同角色所需要表达的情绪。
  正是因为这份“不挑戏”的执着,陈奕雯的配音能力越发全面,而她也在2014年年底,迎来了“花千骨”这个重要角色。与之前的角色类似,陈奕雯也是通过参加试音而获得了“花千骨”的配音资格,彼时的她虽然已经拥有一定经验,但为了把“花千骨”这个核心角色演绎到位,她依然做了很多功课。
  电视剧《花千骨》2015年播出时在收视率方面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并打破了当时的网络播放纪录。这个成绩的来之不易,大概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体会。作为为女一号配音的陈奕雯感触颇深:“可能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我始终都是用的‘体验派’的表达方式,我必须真的进入角色才能做到真的表达。剧组也给了我足够的信任,最终录制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在录音棚单收的,是一份没有掺杂其他理念和意见的独立作业,所以它完成得很诚实也很自我。”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角色中,陈奕雯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眼泪,尤其到了录制后期,随着角色情绪和遭遇的变化,陈奕雯在录音时数次失控,常常大半夜一个人在录音棚里放声大哭,有时候甚至会待在录音棚里哭上整整一天,但对她来说,这些都是基于角色本身的情感,过后她也能及时抽离。
  “住”进佩奇身体里
  到了2015年,陈奕雯又迎来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风靡全球的卡通小猪“佩奇”。
  《小猪佩奇》在2004年诞生于英国,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在全球范围内笼络了无数粉丝。自引入中国播放以来,《小猪佩奇》毫无意外地成了孩子们的“挚爱”,今年以来该卡通形象更是在网络上持续被热议,摇身一变成为现象级的“网红”。
  但对于陈奕雯来说,当初参加试音时对这只粉红小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我那时候没看过原版的动画片,所以完全不知道这个角色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一个专业的配音演员,陈奕雯已经习惯了在不同的角色之中“变声”,为了还原这只稚嫩可爱的小猪,她认真地看了原著动画片,并给出了自己特有的演绎。跟之前的角色一样,陈奕雯给出的演绎方式就是让自己“住”进佩奇的身体里去,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自己的声音贴近角色的灵魂,把这只小猪身上的天真可爱以及一些小毛病都演绎得恰到好处。随着中文版《小猪佩奇》在国内迅速走红,陈奕雯的声音也成了很多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很快,陈奕雯周边的朋友都知道了她就是“佩奇”背后的那个人,纷纷恳求她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而用“佩奇”的声音与孩子们交流,也让陈奕雯的业余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她深知这个角色对于孩子所能起到的正面引导作用,因此,就算工作再忙,她也会在每天晚上准时化身为“佩奇”,轮流哄朋友们的宝宝睡觉。
  陈奕雯说:“我有一次生病嗓子哑了,电话那头的小朋友就以为是佩奇病了,特别暖心地对我做了很多叮嘱,比如要听妈妈的话乖乖吃药,打针要勇敢不要怕痛等。那一刻,我真的觉得非常感动。”
  “回到生活中还是我自己”
  从业8年,陈奕雯在配音界已经逐渐修炼成一个多面手,虽然长年在幕后默默奉献,但她也不觉得遗憾。对于已有的成绩,陈奕雯看得很淡,“无论是佩奇、花千骨,还是其他,对每个角色我都真心付出,没有特殊,也没有区别。我只是一个配音演员,我完成的也只是作为一个配音演员最基本的工作而已。在配音的过程中,我可以穿梭在不同的种族、国度、时代,甚至是不同物种的生命里,但回到生活中,我就是我自己,我也只是我自己。”
  對于未来,陈奕雯表示顺其自然,不会刻意去改变什么,作为晚辈,她依然要向业内的前辈学习。但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对于每一个角色,她都会用自己的真心去演绎。
  “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这是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鞭策。
其他文献
朋友拍了一些朝阳初升的照片,拿来和我一起共赏。为了拍摄这些朝阳初升的佳景,他需要提早起身,耐心地等待、观察,把不同时空里的光色倩影收进镜头里,才完成了这一张张记录了晨曦旅程的自然佳构。  我翻阅着他的相片,他不时地还会插些话,引导我进入他拍摄时的心路历程,仿佛是补充图面的不足,或是延伸图面的意义。 “鱼肚白初露,一小沓儿一小沓儿的,从天际展现出来。银灰白的色泽射过较虚薄的云层,却也影响了较厚的黑云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正站在冰冷的走廊上,试图用跺脚时身体抖动产生的热量让自己暖和一点儿。我手里攥着讲稿,而四周密密麻麻站的都是人,都在排着长队,等待着入场考试。我看着考场的大门,曾经梦想离我那么近。  高一的时候,因为同桌是张国荣的粉丝,禁不住她的多次推荐,我去看了《霸王别姬》。看到最后才发现,我的眼眶竟然有点儿湿润,我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代入进了电影里,感受到了程蝶衣的失望、凄凉和内心的悸动,也感受
七八岁的时候,我曾多次跟着父亲到岗下的承包田里锄地。  我家的承包田位于岗坡下,大约有五六亩地的样子,只是垄很长,一眼望不到头。每次跟父亲下田锄草,都是我要面临的一场煎熬:岗坡下暑气弥漫,垄间热得像是个天然大蒸笼,别说锄地会把人累得腰酸腿痛,单单是热气,就能把人蒸得是头昏脑涨、浑身火烧火燎。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那垄竟出奇得长,似乎总也锄不到地头,让人越锄越泄气。  记得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我和父亲
预测关键词:西迁精神;奉献;家国情怀;艰苦创业;弘扬传承  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的师生告别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西北,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西迁人”将民族和国家置于最高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心有大我”,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  2020年4月22日下午,在陕西调研的新
适合话题:  误会;品格;  教养;宽容;  高贵  1866年8月的一天,一位女士登上了开往费城的火车,她走进一节比较豪华的车厢,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時,一位微胖的男士走了过来,坐在离她不远的座位上后,便开始抽烟。这位女士忍不住咳了几声,并表现得很是烦躁。不过,那位男士并没有察觉到她的反应。  终于,女士忍不住开口道:“你是外国人吗?你不知道车里有一节专门的抽烟车厢吗?你如果还要继续抽,就请
热点直击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经过艰苦努力,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赢得疫情防控战的最终胜利。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今年两会上,政府
高考前一天,班主任讲了一个关于语文考试的技巧。他说:“你們拿到语文试卷之后,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看看作文题目,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没有刻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为你看过了这个作文题目,所以有关这篇作文的构思,已经开始在你的心里生长、发芽了。  在生活中,我也常用这个方法。不管这件事我多么不情愿干,我也会强迫自己先了解一下这
一  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我没有去补习班。我和我妈说: “去了补习班,大家也只知道玩手机。”我妈却说: “你连去玩手机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所以那一整个假期,我都待在家里看金庸小说——乱世与少年,快意恩仇,潇洒市井。我在自己幻想的“理想国”里熠熠发光,可在现实中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我根本分不清理想和想入非非的区别,我的幻想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预感它有一天会像炸弹一样,突然在我的高三爆炸,
高三的时光总是有些漫长,有时难免一脚踏入黑暗,却还要一人摸索前行。幸运的是总有一盏灯为你亮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小台灯是高三学子的必备武器,可是或许是因为用得太频繁了,它总是闹着要“罢工”。记得那年的冬天很冷,连续几天挑灯夜战后,两个台灯都提前休眠。没有充电的地方,又无法回家,这真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经过仔细的观察,姐妹们发现宿舍熄灯后,走廊灯还会再亮一会儿。于是和邻床的姐妹商量了一下,我们决
6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劳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为2分,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内不少于40小时。方案提出,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