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情景的古诗词教学心得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汇聚着古人的智慧文化和道德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但是受有限的古诗词知识储备的影响,学生很难真正参透古诗词内的人文素养,更不要谈能从中获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抛弃传统的“解词,分段,诉译文”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初中学生思维的情景教学法。而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认为要使古诗词教学高效化,就要在立足情景的基础下进行古诗词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景教学
  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都是采取直接教授学生古诗词知识,带领学生解读意象,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含情感这种“接受式”教学方法,但是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所以笔者汲取传统教法的教训,认为古诗词的高效教学是应该是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诗中情景意象这教学基础之上的,所以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遵循“美读引景,想象入境,情景再现和意象相生”这四个教学步骤。
  一、美读引景
  古人作诗作词一般都讲究格式韵律,其遣词造句方式与现代流行的白话文表达相差甚多,所以,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学功底,中学生需要靠“读”而非“看”去试图明白作者的意思。要知道,读书应该是脑口合一的动作,而“美读”更是指“抑扬顿挫”“感情到位”的读书动作。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美读”中把握到全文的感情基调,体会到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象,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诗词意象挖掘,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借“美读”引出作者笔下所描之景是学生学好诗歌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次,熟悉课文,然后让学生划分节奏,例如明月∕别枝∕惊鹊,让学生注意把握节奏,最好做到抑扬顿挫,然后一边读一边体会词中所描述的那个有月有鹊有枝叶有蝉有清风等多种景象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
  二、想象入情
  诗词如同文章一样,是作家抒发自身感情的载体,因含情,所以作者笔下诗词内所描都有着独特的情韵,所以在“美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试图让学生入情,让学生与作者建立心灵的对话,这才称得上是触摸到诗词的灵魂内核。而入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感同身受入情,另一种是设身处地入情,但两种方法的核心都是想象入情,前者是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抒发的情感,后者是代入角色,想象一下如果学生是作者自己,面对如此景色又会有怎样的感情要抒发呢。
  例如,在教学《西江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角色,问:“如果你们是作者,面对这样一幅优美动人的景象,你们会想要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美色当前,丰收在望,我们会产生一种愉快喜悦的情感。”又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浣溪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领略作者在词中的感情:“苏轼才高八斗,一心报效国家,可惜官场腐败,看透官场的他毅然自请外任,不与贪官浊流同流合污,所以被下派到黄州出任地方官,那试想想,苏轼处于这样一个人生转折点,那当他立足清泉寺,看山脚下的兰草嫩芽,踏松林小路,听杜鹃阵啼时,他心底会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感?”“是看到希望的乐观奋发的情感。”
  三、情景再现
  经过引景入情教学步骤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对诗词有着独特的见解,但肯定不会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内涵,而对于理解有所偏差的学生,教师不应该直接否定,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误差,自行更正,这样才能培养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真正能力。而如何让学生自行发现误差呢?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再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图画再现”(让学生试图带着所悟之情画出诗中之境)“即兴表演”(邀请学生以所悟感情为基调, 诗词之景为背景自行筹划一场表演)“吟唱表情”(带着情感唱出诗词)等教学活动来达到“情景再现”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浣溪沙》时,可能有学生会觉得苏轼所描之景不是代表希望,只是反衬出心中的失落颓废之情,面对两种观点,教师可以设计“图画再现”教学活动来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分别带着所悟之情描画出诗中之境。描画后学生自然会懂得如果心中充满悲观,是不能发现到新生的嫩芽,如果心不静,无法听到雨中那杜鹃的啼叫声,这样的“情景再现”后真正的答案自然浮出水面,而学生判断诗歌感情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意象相生
  意象是指作者在诗词中所创造的一种带有主观情感的艺术形象,意指情,象指一般事物景物,当学生悟到诗词的意象,就完成了一首诗词的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意和象分别做好总结和串联,并且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何透过意象这层语言外壳,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锻炼借诗歌表衷情的写诗能力。
  例如在《浣溪沙》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令学生自行领悟到作者是通过描写山川景物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那学生自然能达到解读课外诗歌这能力的迁移和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总结作者借景抒情,意象相生的写作手法,例如用“唱黄鸡”来表示时光飞逝的绝妙写作手法,让学生鉴诗词和写作文这两方面能力都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总的来说,立足情景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从景到情到意象的古诗词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解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而只有让学生学会解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外古诗词阅读当中,这样,古诗词教学才算是大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卢俊.古诗词教学中识字疏言的方法[J].人民教育.2011(02):12
  [2]石泓.浅谈语用学[J].教学月刊.2012(07):05
  [3]王艳.诗歌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2(06):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
其他文献
国际贸易向前迈进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推动,也需要借助制度变迁的力量实现发展。国际贸易模式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技术与制度的加深与改变而持续向较高层级演进。当前,国际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课改风吹的愈来愈烈,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遭到了时代的淘汰,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简要分析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分析  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完成学习新知识的任务,是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达标为标准,而非组
【摘 要】“多义词习得”,以安德森的语义网络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旨在探索学习英语的荷兰学习者如何更容易习得英语多义词的意义。本评论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基本内容,理论基础和实验。  【关键词】语义网络;认知语言学;多义词  引言  Marjolijn Verspoor和Wander Lowie的“多义词习得”一文发表在语言学习杂志上。作者从认知语言学和安德森的语义网络理论的角度证明了为学习者提供的
【摘 要】 体验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体会融入到知识中去,在深刻体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记忆型知识的体验教学;理解型知识的体验教学;操作型知识的体验教学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整体上知识水平较低的高中生来说较难以理解,因而也就难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学生真正的领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使得学生没有体会到学习
本文在核心-边缘模型理论基础上,通过建立两地三部门模型,分析生产要素成本、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空间分布关系问题。研究发现,异质性企业会基于竞争压力进行自我区位选择,并
【摘 要】“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
【摘 要】这是一篇实证性研究论文,首先从语言心理学理论上探索视听材料和纯音频材料对于提高英语听力成绩的实际作用,得出的结论是纯音频材料更能提高听力理解的成绩。结论似乎有悖于实际课堂教学现状:采用视听材料时学生兴趣更浓,参与度更理想。我们的实验研究否定了表面印象,有力地印证了理论的推导,结论是:在提高学生的听力应试成绩方面,要以纯音频材料为主。  【关键词】视听材料;纯音频材料;非英语专业;听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