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东亚经济合作政策论析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冷战结束后,韩国在东亚地区的投资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韩国政府对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相应的政策。韩国推行积极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有着诸多的利益考量,主要是发展经济、纠正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促进朝鲜半岛统一。韩国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对于该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固然有着一定意义的积极作用。但是,诸如朝鲜半岛分裂因素、美国的制约,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限制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韩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
  关键词:韩国;东亚经济合作;地区合作
  作者简介:吴可亮(1979—),男,福建南平人,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朝鲜半岛问题、大图们江区域合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F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50-03
  
  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实施以出口导向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借助这一战略,韩国经济保持了连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但必须看到的是,韩国建立的外向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依附型外向经济,即一种主要依附于美国和日本的外向型经济。在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持与财政扶助,对于韩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韩国经济起飞的完成,其与美日两国在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冲突也逐渐产生并日益显露出来,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执行的本国经济利益优先的保护主义和地区主义政策,对以出口为主的韩国经济也产生了极大压力。韩国政府深刻意识到,要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是改变原有的依附型外向经济结构,积极寻求新的经贸合作伙伴,实现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和技术引进的多元化,并进一步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逐步摆脱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和技术依附,实现由依附型外向经济向自主型外向经济的转变。
  对于韩国而言,东亚地区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考虑到地缘经济因素,这种战略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韩国方面认为,东亚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韩国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确保其对后者的直接投资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此外,还能够加速韩国对日本市场的开拓程度,逐渐减少其对日贸易赤字,削弱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化,则可以进一步放松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规定,从而进一步提高韩国在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发言权。这种状态,决定了韩国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立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韩国政府均致力于推行积极而有所作为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并在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韩国东亚经济合作政策的主要内容
  
  冷战结束后,韩国在东亚地区的投资与贸易日益频繁,韩国政府对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相应的政策。特别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寄希望于依靠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便迅速摆脱危机成为泡影后,韩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东亚地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因此,其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外交政策,积极推动东亚地区国家间的多边和双边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一)在多边框架下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组织建设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逐步认识到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和东亚一体化的实现将对韩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韩国积极倡议组建和利用东亚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致力于推进东亚地区经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历届东盟“10+3”首脑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地区多边会议,韩国政府与亚太地区国家的政府首脑和相关经济部门官员进行了直接和密切的磋商交流,并于会上发表韩国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态度和政策,以求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向着韩国所希望的方向前进。在2001年第五届东盟“10+3”领导人会议上,金大中总统提出把东盟“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成“东亚首脑会议”,倡议成立由民间人士组成的“东亚论坛”,进而创建真正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韩国还十分强调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对此,诚如韩国前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部长田允哲所述:“为了亚洲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韩中日这三个亚洲经济强国进行合作,因为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20%的这三个国家在进行竞争的同时,正在探索合作之路。”
  (二)积极发展与东亚国家的双边经济合作关系
  除了推行多边经济合作政策外,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韩国还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与东亚各国开展积极和灵活的双边合作。这些合作形式包括:通过首脑、部长级会议达成合作协议以及通过FTA形式实现双边经济合作制度化。其一,积极推进与中国、日本、东盟等东亚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关系,以此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纵深化发展。与中、日、俄等国经贸往来的深化对于增加韩国的外汇积累、拉动其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二,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与东亚国家开展制度化的经济合作。在东北亚地区,韩国希望通过双边和多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韩国计划以韩中FTA、韩日FTA为基础,构建包括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全域性的FTA体系。另外,经济合作的对象不只限定在东北亚地区,韩国还在积极地促成包括东盟的东亚自由贸易地区(EAFTA)的形成。
  总而言之,自冷战结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与东亚国家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并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通过FTA等双边形式积极发展与东亚其他国家间的投资与贸易合作,以求通过东亚地区这一平台进一步发展韩国经济。
  
  二、韩国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利益考量
  
  (一)韩国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主要是出于继续发展经济的需要
  第一,有利于韩国扩大海外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的表现并不尽人意。与此同时,冷战期间曾长期支持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低”(低汇率、低利率、低石油价格)的有利条件被“高工资、高汇率、高物价”的“三高”所代替。这使韩国的商品出口成本上升,减少了国际竞争力,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工业用原材料价格等均大幅上升,使依靠进口资源发展经济的韩国倍受打击,造成韩国的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其所占有的国际市场不断缩小。加强与东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可以为韩国开拓一个广阔的市场。
  第二,有利于韩国扩大资本输出。东亚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为韩国过剩资金的海外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欧美各国经济发展经常处于动荡不定的形势下,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却一直保持良好势头,GNP年均增长率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一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为韩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空间。
  第三,有利于韩国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韩国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其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属于高度依赖国外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模式。近年来,这种经济模式的内在脆弱性与韩国经济发展成正比例的关系不断加剧。这要求韩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必须转变观念。东亚地区的俄罗斯、中国、东盟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木材等,这为韩国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有利因素。
  (二)韩国欲借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纠正其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韩国经济主要是依靠美国和日本的援助发展起来的,其进出口贸易也主要面向美日市场,因此,韩国把主要精力置于东海岸地区的开发上,从而使首尔到釜山地带的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一个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工业网络地区。与此相反,西海岸地区则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生产力水平较低,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地区。西海岸地区的面积达29203平方公里,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29.4%,人口约900万,占韩国总人口的20%,而其工业总产值仅占韩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2%左右。该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布局零散,工业门类不齐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几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均未达到韩国的平均水平。西海岸地区居民强烈要求改变本地区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对西海岸地区实行有效开发,必须依托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扩大与中俄两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成为韩国开发西海岸地区、实现地区社会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韩国欲借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谋求东亚新秩序,促进朝鲜半岛统一
  韩国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还有另外一种超出经济层面的战略意图,即希望通过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力量,特别是中俄两国的影响力,促使朝鲜早日对外开放,尽快加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行列,借助外部力量促进朝鲜发展经济,提高其国民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南北统一费用。朝鲜半岛分裂,既切断了朝韩间的一切交通,也切断了韩国同北方大陆以及借此通往中亚和东西欧的陆路通道。这不仅影响了朝韩双方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削弱了双方的对外投资以及参与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为此,韩国支持美、日同朝鲜接触,鼓励东亚各国与朝鲜建立经济联系,致力于发展和扩大朝鲜半岛南北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期待早日恢复朝鲜半岛南北间领导人对话,以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统一。
  
  三、韩国东亚经济合作政策对该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
  
  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东亚地区,韩国是一支重要的经济政治力量。韩国积极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虽然主要是出于对本国长远利益的考虑而制定和执行的,但客观上将对东亚地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东亚地区,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拥有先进的科研能力。韩国积极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将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通过促进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投资和贸易合作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资金和技术实力不足等困难。韩国将依靠一国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放在地区层面上,通过多边合作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加以解决,这有利于在东亚地区形成良好的协作环境。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不断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民间往来的普及程度,妥善解决与其他国家在经贸领域的纠纷,这些都有利于增进东亚国家间的互信友好关系,并最终加速东亚地区社会一体化进程。
  
  四、韩国东亚经济合作政策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在积极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的推进下,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经济贸易、政治外交、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关系都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卢武铉时期,两国关系由“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为“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以及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李明博政府上台后,继续重视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李明博政府认为,“亚洲正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此提出了加强韩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合作的“新亚洲合作外交”。这一构想超越了东北亚和朝鲜半岛,更强调亚洲地区合作。李明博政府希望改变以往范围逐渐缩小的韩国区域合作政策,试图扩大区域合作的行动半径,以韩美同盟为基础,通过推进东亚共同体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体的建设,增强韩国在亚洲地区的外交作用。在东北亚地区,李明博政府遵循“加强韩美关系、推进与日本建立实用性合作关系、提升韩中关系、与俄启动能源互访外交”的思路,强化韩国作为亚洲地区国家领导者的地位。中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关系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为今后两国关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国间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已经十分密切,双边关系在许多领域紧密相联,彼此难以分开。2008年5月27—30日,李明博访华期间,发表了中韩联合声明,双方就双边关系、经贸合作、人员文化交流、地区与国际事务合作等达成了多项协议,并将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李明博政府继续致力于推进“对华全面合作”。
  
  五、结语
  
  东亚地区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还有欠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等,因此,东亚各国的经济政策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东亚地区先进国家经济自由化程度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强烈。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完全不同的中、日、俄、朝、韩、蒙等国家,这些国家间包含着复杂的关系连结。在东南亚地区,各国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则更加明显。韩国希望在本地区建立以其为主导或制定出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被其他东亚国家所接受并支持的经济、政治、文化合作方案,并不容易,可谓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凡 夫)
  
  参考文献:
  [1] 陈峰君、祁建华.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韩彩珍.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 李敦球.战后朝韩关系与东北亚格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4] 陈峰君、祁建华主编.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24.
  [5] 廖新年.FTA战略:韩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J].当代世界,2005,(06).
  [6] 韩彩珍著.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制度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0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