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对话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中心,其他对话都是为了给学生个体阅读(对话)营造一个良性的言语环境,而不是代替学生阅读。笔者正是从以上特征入手,研究探讨对话的展现过程,制订有效的对话教学策略。
  一、 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应学会倾听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屈尊”,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良驹”成为“千里马”。
  名教师的课堂会尽可能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攀登,去创造,去跋涉,而且耐心地倾听,并适时给予指导。前不久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燕子》,受益匪浅。
  师:什么叫赶集?你赶过集吗?
  生1:上街。
  师:上街叫赶集?我今天上街了我去赶集了?怎样的上街才叫赶集?你一个人上街叫不叫赶集?
  生1:急匆匆地上街。
  师:急匆匆?哪个字的解释是这个意思?
  生1:赶。
  师:赶是急匆匆。那一个人急匆匆地上街叫赶集吗?想一想。
  生1:很多人。
  师:对了,很多人,大家在约定的时间急匆匆地往集市上去,这样的情景叫——
  生:赶集(一起读)!
  师:课文当中讲谁去赶集?(生没找到思路)自己再读一读。
  生:青草,绿芽,鲜花。
  师:青的草,绿的芽,各种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它和人们去赶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很多。
  生2:都很急。
  生3:都是赶出来的,赶到那边去了。
  师:赶到哪边去了?(生一时答不上来)赶到该赶的地方去了。(生笑)
  师:它长出来了,它就像人赶集一样,到哪个地方去了呢?到了春天里。草长出来了,芽发出来了,鲜花盛开了,这样的情景叫“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
  “赶集”一词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薛老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慢慢地引导、启发,使学生有了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老师未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未能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一个个契机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和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展现了师生的智慧互动的火花,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课堂上绽放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分习得,多一分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分活力,多一分精彩。
  二、 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让学生尽情言说
  课堂学习应在“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中生成,应在孩子积极的思维、自主的探究中,在孩子惊喜的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热闹有序、活泼而又有所得中生成。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味地“紧急刹车”,一心想让学生尽可能地完成环节中的各个预设,而未能让学生尽情地言说,让他们各抒己见。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师:请同学自己读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个“险”的?(用了什么词?用了什么方法?用心发现。)
  生1:第一险峰。(直接点明“险”)
  生2:像……(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险”)
  生3:仿佛……(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体现“险”)
  师:看谁的朗读最能表现天游峰的险。
  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只想着如何告诉学生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以及运用这些修辞方法的好处,只想着学生如何跟着我的预设而生成,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尽情地言说,更没有静静地等待,倾听他们的言说,并适当地给予点拨、启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在课堂的对话推进过程中,应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应抓住课堂对话中精彩的生成,因势利导深入发问,自然地引向课堂主题。这样,教师既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启发了学生认识其他维度的知识和感受。
  三、 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走进学生的心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名师的课堂创设一种自然、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自由对话的心理场,师生之间彼此充满了爱意。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老师的想法,教师也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而是在其乐融融的聊天、谈话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表达,并使其敢想敢说,说真话,表真情。前不久在上师大培训期间,有幸聆听李海林教授的讲座,他在讲座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
  师:请一个同学说一件说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事。
  生1:生讲故事。(悲伤的事)
  师:让生1走上讲台,面对学生。
  师:让我们一起安慰他。(学生齐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句)
  师:让生1面向老师,老师再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句。
  师:出示一首《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的诗,问学生有没有这样的事。
  生:学生自由说自己欺骗了生活的事。
  师:老师讲自己欺骗生活的事。
  师:出示作文题《假如生活可以重新开始》,让学生写作文。
  生:写完后,学生念作文。
  教师要“以情动人”,去激发学生的情绪,即用作者的情去熏陶学生的情,使之感受到学习课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从而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从上述案例中,我真正明白了如何用教材教,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在教学中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名师都遵循学生思维的起伏与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动态地生成学习内容,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积极饱满的学习状态下吸收知识,丰富积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A.高温、湿热的天气下,冰镇啤酒刚倒入酒杯时,杯子的外面会凝结成水汽,拿杯子时留下的指纹就会被洗掉。从杯中啤酒的量来看,倒地者只喝了少许,杯子上不会留下清晰的指纹。看来,杯子上的指纹是事后有人刻意将倒地者的手指按上去留下的,目的是伪造现场。  B.那名假装看报的男子是打算出境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因为他竟然将报纸倒过来“看”了。  C.窃贼踩点时偷画的记号,请在图中找。  D.有严重过敏体质的人会十分
良好的口语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文化素质的体现。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通过学习和锻炼,小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但在现实中,低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被当作语文课的点缀。这一年来,我针对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整理,并努力寻找了一些对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