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大理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离开大理二十多年了。然而,不论是先在省城昆明还是后来在首都北京,我都一直透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大理的发展与变化,始终情牵着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风花雪月之地”。毕竟那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曾经辛勤工作过的一方热土。自然,在大理生活工作时的一些陈年往事以及回访大理时的一些难忘场景,免不了会时常浮现于眼前。
  
  保护苍山龙
  记得那是1985年的事了,泰国王姐率泰国代表团一行访问云南大理。我们陪同外宾游览蝴蝶泉,考察喜洲镇的白族民居,然后返回州府下关。
  一路上,客人们沉浸在苍山洱海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左边的洱海烟波浩渺,冰清玉洁,风姿万千,妩媚秀丽。右边的苍山十九峰巍峨雄伟,山顶艳阳白雪,山腰葱茏叠翠,山麓松荫塔影,繁花似锦,引人入胜。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引来了客人们不断的话题。
  泰国王姐凝视着苍山,深情地说:“苍山多么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啊!”少顷,她又回头对我说:“只可惜,这条巨龙受伤了,有些美丽的鳞片脱落了。市长先生,你们要保护好这条龙啊!”
  王姐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是啊!我们的苍山龙的确受伤了。由于大理坝子的群众建盖房屋,烧火做饭,饲养牲畜,需要大量的木材,使苍山的林木被不断地砍伐,加之护林防火薄弱,野火烧山时有发生,特别是对大理石资源的落后开采,使苍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影响。不仅部分植被被破坏,而且洱海的水量也在减少。远望苍山,真如王姐所说,巨龙受伤了。
  送走客人后,我立即召开了一次市政府常务会,在会上,向大家阐述了保护苍山洱海的重要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热烈。一致认为,苍山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本届政府一定要肩负起保护苍山洱海的历史责任。
  保护苍山洱海,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洱海之水从苍山来,山青则水秀,山穷则水尽,穷山必恶水。因此,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如何保护好苍山森林植被,而保护苍山植被就要封山育林,这就带来大理坝子几十万群众生火做饭的薪柴怎么解决?必须找一个妥善的办法。二是如何有序开采大理石,而又不破坏生态。苍山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特别是大理的“彩花石”,其花纹酷似中国彩墨山水画,用作装饰,嵌镶庭院和家具,或作案头摆设,市场前景都很好。大理石的开采,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但大理石的开采,一般要在二千五百多米高的深山陡崖上,既没有先进的安全设备,生产方式又很落后,开山炸石,成材者少,废石者多,弃土废石往往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必须改变开采加工的落后生产方式,用科技进步来提升传统产业。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市政府作出了五项决定:一是取缔一批非法交易苍山林木的木材交易市场。严禁乱砍滥伐苍山林木,在农村推广以煤代柴,并发放燃煤补贴;二是整顿大理石开采点,严禁使用放大炮采石的落后生产方式;三是派出一个由副市长带队的考察团,到意大利学习考察大理石开采、加工的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四是投资修建矿山公路,相应搞好沿路的绿化覆盖,抓好安全措施,实现科学开采;五是加强封山育林区管理,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会后,各项措施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十多年来,大理历届政府带领各族群众,坚持不懈对苍山洱海进行了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10月,正值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庆典,我带中央各部门祝贺团前往祝贺。州庆之余,我们乘苍山索道,沿苍山中部的玉带路步行,看到苍山上当年的幼树都已长大成材,一片郁郁葱葱,微风掠过,沙沙作响,好似在热情地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也仿佛在告诉人们,保护森林、保护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蝴蝶飞回来了吗?
  蝴蝶泉是云南大理的首推景点,它位于苍山云弄峰麓。这里有一池著名泉水,泉池数丈见方,清亮的泉水从沙石中徐徐涌出,泉边有光洁透亮的大理石栏杆,泉底是色彩斑斓的小鹅卵石。只看见石缝中银色水泡,大大小小,喷涌而出,徐徐冒出水面,使清澈如镜的水面,不断泛起朵朵涟漪。池的四周,树木苍翠,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特别是泉的西边,一棵巨大的合欢树,干似盘龙,枝如巨伞,遮盖在一泓喷珠吐玉的泉池上,向泉水中投下斑驳的树影,这就是被当地白族群众美称的蝴蝶树。
  池边的蝴蝶树长得特别青翠。每年入夏,蝴蝶树开出淡黄色的小花,花香吸引着苍山洱海四周的蝴蝶,一群群飞往林中聚会,一只只在绿树黄花中飞来舞去,一串串自上而下吊着,悠来荡去,停息交合。三百多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蝴蝶泉,记下了这一胜景。他写道“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欢之。过五月乃已。”
  蝴蝶泉还是一个爱情之泉,电影《五朵金花》中讲述了英俊多才的白族小伙子阿鹏几经挫折,找到美丽多情的金花姑娘,并在蝴蝶泉边相会,一曲《蝴蝶泉边》歌颂了白族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一首白族民歌唱到“云弄峰下彩霞乡,蝴蝶泉边巧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小伙姑娘配成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使蝴蝶泉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胜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大理市工作时,常常陪同中外客人到蝴蝶泉游览参观。如果恰逢农历四月,有的客人游兴未尽,总会提问:“怎么没看到成串的蝴蝶挂在树上?”我无言以对。
  为什么没有蝴蝶成串相会呢?我请来了市园林局的专家,向他们请教蝴蝶的生活习性和蝴蝶泉的生态保护方法。专家们分析了蝴蝶泉生态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市政府通过集思广益,研究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解决蝴蝶树的枯枝问题。池面上的那棵老蝴蝶树,有一枝树干即将枯朽,要想枯木逢春,奈无回天之力。经与专家们再三斟酌,请来有经验的工匠先作防腐技术处理,然后修补加固。现在看上去,这枝树干依然挺拔如初,真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第二,解决蝴蝶泉水量减少的问题。针对泉后山植被破坏的情况,决定大规模植树造林,在石灰岩缝里掘洞栽苗,精心养护,树多了,泉水自然也就多了。这些树成活率都很高,现已长成大树。
  第三,解决蝴蝶生活的环境生态问题。当时,在蝴蝶泉边建有一个蝴蝶泉酒厂,美酒虽然飘香,蝴蝶却不喜欢,我们将酒厂停产并搬迁了。园林工人打扫卫生时,总是将枯树落叶都清扫干净,用火烧掉,可是蝴蝶一般都在枯枝败叶上产卵养蛹,要在树丛中留下足够的枯枝败叶,保障蝴蝶产卵养蛹,保障嫩蝶生长发育。还要依法打击非法捕蝶行为,保护苍山洱海周边的蝴蝶种群。记得曾抓到几个到苍山非法捕蝶的外国人,没收了他们的捕蝶工具,放飞了他们几天来风餐露宿捕获的各种蝴蝶。专家们还提议,要在大理发展生态农业,禁施化肥农药,恢复蝴蝶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条,在当时却难以做到。
  二十多年过去了,大理这个旅游胜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蝴蝶泉也建设管理得越来越好,成为广大游客欣然前往的著名公园。新建的“蝴蝶馆”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蝴蝶标本。标本虽美,而我还是憧憬看到鲜活的、挂在树上成串的蝴蝶。总不时在想,每当农历四月,万千只蝴蝶飞回来了没有?
  
  重修杜文秀墓碑记
  杜文秀是清末回族起义的领袖,他的陵墓在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1872年,起义军失败后,杜文秀殉难,被草埋于下兑村东边的荒地。民国初年,杜文秀后人为其立起一座坟墓。1956年,大理市政府拨款重建,墓碑为“杜文秀墓”。
  1984年,大理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府决定拨款对市内重要文物进行修缮,杜文秀墓的重修也在计划之中。
  工程施工正紧张进行。一天下午,大理州人大副主任张旭老先生有事找我,我急急忙忙赶到他的住所。一进屋,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大理市政府正在重修杜文秀墓,这是一件大好事。但墓碑上的文字要改一改。”接着,他引经据典地讲述了这段历史。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感召下,杜文秀领导云南回民起义,组建了回、汉、白各民族联军,攻占了大理,建立了政权,杜文秀也被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反清斗争。他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而且在民族、宗教问题上,也善于团结各族人民,至今仍被回、汉、白等各族人民所敬仰和怀念。今天,我们重修杜文秀墓,应该为其正名,这样会更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张老不仅是一位资深的老领导,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白族学者,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我很赞同他的看法,并请教张老,墓碑文字如何修改为好?张老沉思片刻说:“我看应当改为‘大元帅杜文秀墓’。”
  离开张老家,我即与有关领导和部门交换了看法,大家都同意张老的意见。于是我迅速带上相关人员,驱车赶到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张地工作,“杜文秀墓”的碑文已快刻好。我们向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讲明情况,请他们将快刻好的原碑文铲掉,重新刻上新的碑文。
  今天,人们看到的碑文就是重新刻写的碑文,墓碑上书“大元帅杜文秀墓”,墓尾是阿拉伯文碑。墓前立有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撰写的重修碑记。
  杜文秀起义军攻占大理后,曾改原来大理提督衙门为帅府,位于大理古城中和镇南门正街。现存帅府大门、紫禁城部分城墙、帅府内堂大门、白虎堂、两侧厢房等建筑。市政府在重修杜文秀墓之后,又拨款对杜文秀帅府进行维修,并作为大理市博物馆。
  杜文秀墓和杜文秀帅府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市政府做了这两件事,既保护了大理的历史文化,又促进了民族团结,是非常有意义的。
  恢复观音塘
  大理的白族群众大都信奉佛教,尤其重视参拜观音。在七里桥有一座佛教寺院,寺院内有一塘水,水中一块大型巨石上建着一座石观音阁,阁中供奉着观音石像,阁四周有石回廊,东西有石拱桥4座。
  传说这位观音菩萨是当地白族群众的救命恩人。古时,有一伙敌军要偷袭大理,观音化为一老妇,用草绳背一大石,在路上与敌兵相遇,敌兵见了,甚为惊异,心想,老妇竟有这样大力气,若是青年男子必不可挡,于是相诫藏刃,悄然自退,避免了一场战祸。为了纪念观音“负石阻兵”,保境安民,后人便在这个大石头上建了座观音阁,此阁全部用大理石建成,浮雕精巧,桥坊紧凑,是白族工匠的杰作。由于清代实行塘汛制度,这里是驻兵把守的一个塘,故称之为观音塘,又称大石庵,香火一直很旺。
  历史上观音塘的前身大石庵始建于明代,经明清两代不断整修,建成了门楼、戏台、韦陀殿、观音殿、石观音阁等,已有较大规模。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观音塘被改成七里桥乡卫生院。
  1984年,大理被列为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人民政府的责任。于是,我和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带了一个考察组,研究考察恢复观音塘的事宜。我们首先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我在座谈会上说,大理已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观音塘是大理文化的重要标志,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白族建筑,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景点,我们要保护它,利用它促进大理的发展。同时,七里桥医院又是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场所,继续放在观音塘,不仅影响弘扬大理文化,而且也不利于医院的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把医院搬出去,重新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同时修缮好观音塘,进一步发展大理的旅游业。希望大家支持市政府,办好这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座谈会上,大家意见高度一致,不仅当地群众拥护,而且卫生院的职工也很赞成。接着,考察组一行又到当地政府推荐的卫生院新址实地考察,看到那里建设条件很好,前期工作也做得很充分。考察结束后,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同意搬迁恢复方案,建设资金由市政府专项解决。通过各方的努力,新医院很快就落成了。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医疗条件大为改善,为当地的群众看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群众很满意。
  记得1986年农历2月19日,经过修缮的观音塘举办了盛大的观音会。人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欢欣鼓舞。善男信女们争相捐功德,据说有个老板一次就捐了二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今天,观音塘已成为大理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愿观音保境安民的美丽传说永远留在白族人民心间。希望大理更加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并把文化保护和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化工厂变成啤酒厂
  到云南大理,夜晚总要到大理古城“洋人街”喝喝大理啤酒,听听民族音乐,谈天说地,好不自在。特别是大理啤酒,色香味俱全,令人赞不绝口。但是,你可曾知道,大理啤酒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生产出来的?
  大理人爱喝酒,但过去的大理人只爱喝“白酒”,就是用苞谷酿造的高度烧酒。建啤酒厂,喝啤酒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而啤酒厂又是在停产后的化工厂废址上兴建的。
  时间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大理州决定建一个化工厂,利用西洱河电站发出的电能,电解从乔后盐矿运来的食盐,生产烧碱,提供造纸厂和人造纤维厂做化工原料。厂址选择在大理苍山下的一点红,那里有一大片缓坡荒地。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大理纸厂,大理人造纤维厂相继建成投产,唯独大理化工厂不能投产。为什么?两大原因,一是氯碱平衡不了,会带来严重污染。由于食盐电解后产生的氯气用不了,部分放空,被下关风城的风一吹,整个城市和洱海上空要下酸雨,会严重污染城市。二是从乔后盐矿运食盐,成本高,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亏损。这两个原因等于宣判了大理化工厂的死刑。
  那时,我在大理州经委生产科工作,每年都要为化工厂留守人员的工资、费用四处奔波。1984年,我调到大理市工作,州政府把州属企业都下放大理市管理,化工厂的出路成了市政府的一块心病。
  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使化工厂死而复生。1985年,国家设置了一批优惠贷款,在全国布点建设啤酒厂。大理是滇西的中心,面向滇西八地、州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大理有丰富的山泉水,有优质的大麦原料。因此,省计委和省轻工厅把目光对准了大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同志很高兴,地方政府和省厅的意见一拍即合。只是在和省厅领导座谈时,我代表市政府谈了两条建议:一是啤酒厂初期规模由年产5000吨改为一万吨,因为一万吨是啤酒厂最小的经济规模,我们不能再建一个亏损企业,面对滇西和东南亚市场,生产一万吨啤酒的市场潜力是完全具备的;二是啤酒厂址最好定在原化工厂厂址。这样既可以利用原化工厂的土地和部分生活设施,节约投资,又可以解决化工厂留守的人员的出路问题。最后,省计委和省轻工厅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在各方的支持下,大理啤酒厂终于建成投产了。
  今天,大理啤酒厂不再是一个年产万吨啤酒的小厂,已发展成年产二十万吨啤酒的现代化企业。再看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又都一个个关闭了。实践告诉我们,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绝不能再搞污染企业。必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祝愿大理啤酒厂,励精图治,做强做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V型狮尾河
  大理州云龙县县城,是我的出生地,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一条被称为狮尾河的河流穿城而过。每到7、8月雨季时节,河水就会经常泛滥。
  记得有一年,狮尾河的天空乌云翻滚,顷刻间,随着上游的倾盆大雨,滔滔洪水带着泥沙翻滚而来。河水的咆哮声,震得河谷地动山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泥浆味。远远望去,河岸在摇动,岸上的房屋在晃动,一会儿洪水就掏空了河岸。只听见一声巨响,那摇摇欲坠的河岸和房屋顷刻之间就被冲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我童年时代留在脑海里的印象,今天想起来,那可怕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1993年8月29日,云龙县县城周边突降暴雨,狮尾河又一次泛滥成灾,损失十分惨重,惊动了云南省委、省政府。我作为分管救灾工作的副省长,立即带领省属有关部门人员来到大理,在大理州政府领导的陪同下赶赴灾区,查看灾情,部署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为根除灾害,狮尾河的治理也提上了日程。
  如何治理狮尾河呢?多少年来,云龙县对灾害频发的狮尾河连年治理,河岸不断修建,又不断被冲毁,总是成效不大。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能否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工作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省计委国土规划整理办公室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建议,即用建V型槽的方式治理狮尾河。其原理是,用石块砌成三面光的V形河道,利用狮尾河落差大的特点,湍急的水流会将所有的石块和泥沙冲向下游。我觉得这种疏导洪水的办法很有创意,就责成云南省计委和国土办组织论证。
  回到昆明后,省计委邀请了国内泥石流治理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都认为这是治理泥石流的好方法。于是,省计委按基本建设程序,将狮尾河V型槽建设项目纳入全省重点国土整治规划,安排了专项投资,成立了工作小组,帮助云龙县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在狮尾河流经县城的河段上砌石,建成了数公里长的V形河道。
  如今,狮尾河V型河道已经受了十多年的洪水考验,在河道的北岸还建起一条数公里长的“绿色长廊”,茶余饭后,居民们漫步于红花绿叶的小径,休闲娱乐,别有一番韵味,也成为云龙县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V型槽的修建是成功的,但我认为只能算是治标的办法。最根本的还必须在狮尾河上游和沿河流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实践证明,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否则,破坏了生态,大自然将会加倍地报复和惩罚我们,建再好的V型槽也无济于事。我衷心地祝愿故乡,山清水秀、人民幸福,明天更美好。
  
  ■杨健强:白族,大理州云龙县人,法学博士。1983年至1986年任中共大理市长、大理州委副书记。后历任云南省计委主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副省长,中共昆明市委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重返“复调”:再读格林伯格《架上画的危机》    1948年,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发表了《架上画的危机》一文。其中,他提出了“复调绘画”这一概念,并作了相应的界定。  因为李斯特(Kurt List)与莱布维茨(Ren6 Leibowitz)在音乐评论中,特别在对勋伯格作曲法的评论中使用过“复调”一词而深受鼓舞,促使格林伯格援引过来并用于其中。虽然丹尼尔一亨利·卡恩威勒(
“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Pingguoli”)是延边地区特色的果品之一,是吉林省特产,同时也是北方寒温带地区的名贵果品之一。“苹果梨”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而且果
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存不存在误区?这等于在问,当代艺术是不是有一个正在偏离的标准。如果仅从风格、技法和观念看,中国当代艺术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标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为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树姿优美,树皮斑驳,是东亚唯一的三针松,为中国特产的珍贵树种。白皮松抗寒性较强,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在脱锻
树莓,又称为木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是继草莓、越桔和醋栗之后发展最快的小果类果树,可用于鲜食和加工。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被美国人
以三年生垂枝桃、直枝桃和柱型桃为试材,生长季比较三者生长量和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差异,梢尖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休眠期,比较各株型桃干物质分配及矿质营养和氨基酸
“铛、铛、铛”,空旷的更声在寂静的夜里突兀地响起,已是三更天了,李园外一片沉寂。秋雨方霁,园外还有些许寒意,乳白色的晨雾弥漫在落红小径,淡淡烟雾间,隐约可见泛着朱漆的李园大门两侧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迷雾间浑然欲飞:“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字上有些朱漆已剥落,看来是有些年头了。有风从远处吹来,漫过园前柳梢,卷起门前枫叶“沙沙”而过,天上一弯新月在柳梢间冷冷洒下一地清辉,天地朦胧。  “吱”地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