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事不忍成历史》最近正红。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削笔细写其父与林彪及“四野”的种种旧事,述及“一号号令”内幕、毛泽东与林彪的恩恩怨怨、林彪坠机以及珍宝岛背后的中苏冲突。
阎明的父亲阎仲川,是林彪嫡系旧部,曾任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一号号令”。林彪事件之后,被打倒,被审查,被关押,一家人也因此星散天涯,各自零落。
摆脱了小山头,却融入了更大的山头
记者:你父亲原来是吕正操手下?
阎明:我父亲在冀中军区时是吕正操手下,到东北也跟着他,后来吕正操到西满军区做司令(当时,东北有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几个军区),叫他一起去。父亲给他写了一个条子,说不能去,下面已经有人议论,说我是吕司令山头的人。所以他就留在总部跟了林彪。我父亲后来说,他是摆脱了一个小山头,却融入了“四野”这个更大的山头,最后还是受了牵连。
记者:他后来一直做林彪的部下,他们关系怎么样?
阎明:我父亲是林彪的老部下,他们就是一个上下级的关系,个人关系没有。部队界限分明,领导就是领导,部属就是部属。1945年东北民主联军时,他就是林彪的作战参谋,辽沈战役是作战科副科长,后来跟林彪打到湖南衡宝——那是林彪直接指挥的,后来他身体不行了。我父亲那时就跟林彪分开了,“四野”到广州后,林彪到中央当领导了。
父亲后来跟林彪是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他北调到北京做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原先是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广州军区参谋长。他调北京也不是林彪要调,是黄永胜先来北京当总参谋长,用了一些“四野”的人。在广州军区黄永胜是司令,我父亲是参谋长,顺手就调过来了。
“一号号令”是我父亲发出来的
记者:那“一号号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阎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国由政治分歧发展到军事对立,特别是珍宝岛战役之后,两国都在极积备战。1969年,中央军委在前进指挥所驻地开会,我父亲住在山下离开会地远,赶到时,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李德生都已到场了。
父亲一进门,黄永胜就说:“林副主席有几点指示,你记一记,给部队传达一下!”他传达了几点指示,父亲整理完后,说:“加个编号吧!”值班参谋问按什么顺序,父亲说既然是“前指”第一个指示,就从一号编起,叫“一号号令”吧!
就这样,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后来被说成林彪进行“反革命政变预演”的“一号号令”,经父亲和一位值班参谋之手产生了!时间是1969年10月18日21时30分。
记者:毛主席知道“一号号令”吗?
阎明:知道。你看汪东兴回忆录,当时毛泽东看了这个号令很不高兴,划根火柴就把它烧了。先烧了信纸,后来又要烧信封。汪东兴不让烧,说以后要存档的。毛泽东这才作罢。
当天周总理曾打电话问汪东兴主席是否知道此事,得知主席不高兴了,周总理很惊诧,但也没有说话。后来在批林时,周总理还问过毛主席知不知道“一号号令”,毛主席说:什么“一号号令”?从来没听说过!
毛泽东靠武装斗争起家,对军事牢牢把握。特别是“文革”时,调动一个营、一个连都要经他批准,搞一个5公里越野也要报告,发布“一号号令”怎么瞒得住他?如果没有他默认,他知道后,怎么不撤销?
看样子,是编号把毛泽东惹不高兴了。中国自古是以“一”为大,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我父亲把它用在林彪身上,显然不妥。当时他到北京才3个月,这些犯忌的事他真是不清楚,一不留神就惹毛泽东生气了。
林彪摔死在蒙古,是我岳父去收的尸
记者:林彪坠机时,你后来的岳父许文益是驻蒙大使,他怎么处理的?
阎明:他去蒙古才20天就碰到了林彪坠机。处理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忠实履行驻外使节的责任,如实把情况报告给了北京。因为驻外使节权力有限,我岳父冒了被处分的风险,启用停了多年的中苏热线电话,才将飞机失事的电报传送回国内。
天下事就是巧,这条“中苏热线”最早还是我姥爷孙继述作为中苏热线总队长亲自带人去架设的,没想到多年后派上了这个用场。发回国内的电报直接送到了外交部代外长姬鹏飞的手上,姬鹏飞又报送毛泽东、周恩来。
记者:中央对你岳父处理林彪坠机事件的方式是什么态度?
阎明:很满意了,尤其是周恩来,对我岳父及时启用“中苏热线”向国内报告情况非常满意,不仅没处分,还表扬了他。
虽然我岳父只是驻外大使,不是重要人物,但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使他成了重要的历史见证人。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削笔细写其父与林彪及“四野”的种种旧事,述及“一号号令”内幕、毛泽东与林彪的恩恩怨怨、林彪坠机以及珍宝岛背后的中苏冲突。
阎明的父亲阎仲川,是林彪嫡系旧部,曾任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一号号令”。林彪事件之后,被打倒,被审查,被关押,一家人也因此星散天涯,各自零落。
摆脱了小山头,却融入了更大的山头
记者:你父亲原来是吕正操手下?
阎明:我父亲在冀中军区时是吕正操手下,到东北也跟着他,后来吕正操到西满军区做司令(当时,东北有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几个军区),叫他一起去。父亲给他写了一个条子,说不能去,下面已经有人议论,说我是吕司令山头的人。所以他就留在总部跟了林彪。我父亲后来说,他是摆脱了一个小山头,却融入了“四野”这个更大的山头,最后还是受了牵连。
记者:他后来一直做林彪的部下,他们关系怎么样?
阎明:我父亲是林彪的老部下,他们就是一个上下级的关系,个人关系没有。部队界限分明,领导就是领导,部属就是部属。1945年东北民主联军时,他就是林彪的作战参谋,辽沈战役是作战科副科长,后来跟林彪打到湖南衡宝——那是林彪直接指挥的,后来他身体不行了。我父亲那时就跟林彪分开了,“四野”到广州后,林彪到中央当领导了。
父亲后来跟林彪是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他北调到北京做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原先是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广州军区参谋长。他调北京也不是林彪要调,是黄永胜先来北京当总参谋长,用了一些“四野”的人。在广州军区黄永胜是司令,我父亲是参谋长,顺手就调过来了。
“一号号令”是我父亲发出来的
记者:那“一号号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阎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国由政治分歧发展到军事对立,特别是珍宝岛战役之后,两国都在极积备战。1969年,中央军委在前进指挥所驻地开会,我父亲住在山下离开会地远,赶到时,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李德生都已到场了。
父亲一进门,黄永胜就说:“林副主席有几点指示,你记一记,给部队传达一下!”他传达了几点指示,父亲整理完后,说:“加个编号吧!”值班参谋问按什么顺序,父亲说既然是“前指”第一个指示,就从一号编起,叫“一号号令”吧!
就这样,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后来被说成林彪进行“反革命政变预演”的“一号号令”,经父亲和一位值班参谋之手产生了!时间是1969年10月18日21时30分。
记者:毛主席知道“一号号令”吗?
阎明:知道。你看汪东兴回忆录,当时毛泽东看了这个号令很不高兴,划根火柴就把它烧了。先烧了信纸,后来又要烧信封。汪东兴不让烧,说以后要存档的。毛泽东这才作罢。
当天周总理曾打电话问汪东兴主席是否知道此事,得知主席不高兴了,周总理很惊诧,但也没有说话。后来在批林时,周总理还问过毛主席知不知道“一号号令”,毛主席说:什么“一号号令”?从来没听说过!
毛泽东靠武装斗争起家,对军事牢牢把握。特别是“文革”时,调动一个营、一个连都要经他批准,搞一个5公里越野也要报告,发布“一号号令”怎么瞒得住他?如果没有他默认,他知道后,怎么不撤销?
看样子,是编号把毛泽东惹不高兴了。中国自古是以“一”为大,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我父亲把它用在林彪身上,显然不妥。当时他到北京才3个月,这些犯忌的事他真是不清楚,一不留神就惹毛泽东生气了。
林彪摔死在蒙古,是我岳父去收的尸
记者:林彪坠机时,你后来的岳父许文益是驻蒙大使,他怎么处理的?
阎明:他去蒙古才20天就碰到了林彪坠机。处理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忠实履行驻外使节的责任,如实把情况报告给了北京。因为驻外使节权力有限,我岳父冒了被处分的风险,启用停了多年的中苏热线电话,才将飞机失事的电报传送回国内。
天下事就是巧,这条“中苏热线”最早还是我姥爷孙继述作为中苏热线总队长亲自带人去架设的,没想到多年后派上了这个用场。发回国内的电报直接送到了外交部代外长姬鹏飞的手上,姬鹏飞又报送毛泽东、周恩来。
记者:中央对你岳父处理林彪坠机事件的方式是什么态度?
阎明:很满意了,尤其是周恩来,对我岳父及时启用“中苏热线”向国内报告情况非常满意,不仅没处分,还表扬了他。
虽然我岳父只是驻外大使,不是重要人物,但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使他成了重要的历史见证人。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