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斜拉桥拉索温度极值研究

来源 :铁道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现行规范尚无斜拉桥拉索温度模式及温度极值计算的相关建议与规定.根据短期温度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拉索温度随机分布特征并估计拉索极值温度,依托芜湖裕溪河大桥工程实例,通过现场拉索节段试验获得拉索短期实测温度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大熵分布函数与Bootstrap法估算出拉索不同超越概率下的温度极值.研究结论:(1)由于拉索实测温度数据样本量较小,基于拉索温度短期监测数据难以获得其极值概率模型和特征,而结合气象数据资料以及极值约束条件可获得拉索结构的年温度极值样本;(2)基于拉索年温度极值样本,采用Bootstrap法可获得拉索年温度极值“理想”扩充样本并用于最大熵极值模型的参数估计;(3)采用最大熵极值模型及Bootstrap法获得的拉索年温度极值“理想”扩充样本建立了基于短期监测数据的温度极值概率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精度高,拟合效果好,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极值温度估算;(4)采用裕溪河大桥短期实测拉索结构温度数据建立了最大熵极值模型,计算得到超越概率为0.02(50年重现期)及0.01(100年重现期)时的拉索结构温度代表值分别为44.87℃、45.55 ℃;(5)本文所提方法可为拉索等桥梁结构极端温度估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深厚软土层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对其固结理论的研究还很少,且固结理论的研究存在假定与实际不符或者分析过于简化等不足.本文针对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特点,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给出基于环形等效的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解析模型及解答.研究结论:(1)通过引入环形等效原理,采用修正后的流量相等假设,同时考虑扰动作用,对长板-短桩复合层固结理论进行了推导,得到了任意荷载下的解析解,计算得到的固结度和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2)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转换
研究目的: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线路诱发的振动噪声问题越来越明显,其根源之一在于轨面短波不平顺.由于车辆轨道类型、运营和养护方式等因素的差异,相应的轨面短波不平顺分布状况与特性也不同,在开展减振降噪研究时,对提速线路短波不平顺的分布规律和平顺度进行调查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沪昆线跨区间无缝线路轨面不平顺现场实测,通过最大幅值统计分析和1/3倍频分析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论:(1)钢轨焊接接头的轨面平顺度普遍较差,即使是接触焊焊接接头,其轨面平顺度也远差于非接头区,在一般情况下,焊接接头的
以CR400BF型速度350 km/h复兴号动车组闸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整套闸片磨耗数据采集及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闸片厚度—里程线性拟合公式”和“闸片厚度—质量—里程一体化线性拟合公式”2种闸片寿命预测的理论模型.基于跟踪采集的闸片厚度、质量及运行里程样本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发现闸片磨耗与运行里程极强相关.引入闸片偏磨分析,分别建立了动车闸片和拖车闸片寿命及磨损量预测的数学模型,预测了闸片的寿命和磨损量,数据一致性较好.
研究目的:运煤列车掉落的煤炭颗粒浸入有砟道床,改变道床的组成成分和工作性能,给铁路部门带来极大的困扰.为研究煤炭颗粒浸入量对道床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道砟颗粒进行大型三轴试验和大型直剪试验的离散元模拟,以验证模型所选参数和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用更精确的方法进行大秦铁路有砟轨道结构的离散元多尺度研究,模拟和分析清洁与脏污道床在初始及加载情况下的工作性能.研究结论:(1)随着道床污染程度增加,道砟颗粒间抵抗外力的能力降低,而承受的荷载相对增大,加大了道床性能失效的风险;(2)沿横向位置道床在轨下
通过对京津城际铁路接触网参数、波动传播速度、弹性不均匀度理论研究,结合弓网关系关键指标评判标准,采用模拟仿真及实车验证的方法,对法维莱CX受电弓双弓运行适应性进行研究.仿真与实车测试结果均表明:在不影响接触网系统寿命和运行安全的情况下,基于现有接触网系统,京津城际铁路装备法维莱CX受电弓动车组双弓运行最高适应速度为310 km/h;受电弓高速运行时对接触网系统的安全影响主要体现在接触线抬升、弓网接触力加大和离线燃弧等方面.
动车组高压设备箱是动车组高压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动车组的安全运营.主要高压电器部件密闭于箱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C-GIS)高压设备箱内,其内部充SF6气体,减小高压部件的电气间隙,达到高压设备箱小型化的目的,使动车组高压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满足更加紧凑、绝缘强度更高的需求.文中主要研究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
基于神华现场调研情况和试验目标,建立全新的科学试验平台,以最大程度模拟真实情况为目的,设计有针对性、有效率的试验方案,进行实车的模拟线路运行试验,对零部件失效规律、零部件寿命管理体系和状态修工艺规程等基础性研究成果进行适应性验证,对状态修检修范围、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制定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研究目的:通苏嘉甬铁路跨越杭州湾,海域及其两岸建设条件复杂,通道资源紧张,非常有必要统筹考虑公路与铁路共用通道.本文根据公路网规划布局,采用“四阶段法”“有无对比法”和用户均衡法开展不同情境下交通需求预测、分配及分析,对比单独建设铁路桥梁与公铁共建桥梁方案,研究论证公铁共建桥梁的必要性,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通苏嘉甬铁路跨杭州湾通道内公路交通需求量小,公路与铁路共建跨海大桥的需求不旺盛,建议通苏嘉甬铁路通道单独建设铁路跨海大桥;(2)通苏嘉甬跨杭州湾通道公铁共建的经济效益不佳;(3)杭州湾金
研究目的:以5000m级琼州海峡超大跨径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在平行钢丝缆索悬索桥的基础上,增加双曲抛物面碳纤维缆索网,形成超大跨径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悬索桥的新结构体系,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动力模态特性分析研究,验证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悬索桥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风稳定性.研究结论:(1)平行钢丝缆索承担竖向荷载,双曲抛物面碳纤维空间缆索提高超大跨径海峡悬索桥的空间刚度,两组缆索混合使用,优势互补;(2)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悬索桥的扭转频率和扭弯频率比显著提高,平行钢丝缆索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
研究目的:为解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沉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大调整量单元板式无砟轨道,该新型轨道可重复使用,单次最大可向上调整176 mm.基于有限元法,本文建立新型轨道结构静力学模型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该轨道在不同支撑条件下结构内部受力情况、临时支撑条件下车辆限速值、调高后轨道的动力响应和温度作用下结构内部受力情况.研究结论:(1)临时支撑条件下,垫块数量由4块增至12块,轨道拉压应力逐渐变小,且最大钢轨垂向加速度随速度的提升而增加,建议临时支撑时选用12块垫块,列车通行速度不超过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