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坐落于天津市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瑞能电气专注于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控系统的开发、制造,专业从事兆瓦级风电机组中变桨系统、主控系统、变频器及风场监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工作,目前已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商。该公司针对中国风场的特有气候条件和风况,对主控系统、电动变桨系统以及变频器进行持续适应性设计,使风电机组在国内拥有更强的适应性。总经理侯立军,身为工学博士的他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待人很有亲和力,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更是有独到见解。
《财经界》:瑞能电气主要做哪产品,请具体介绍一下。
侯立军:目前我们公司主要产品是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风能变频器、电动变桨控制系统以及风电场监控系统。首先在主控系统方面,快速实现兆瓦级风电机组主控系统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并在大型兆瓦机组及不同机型的主控研发、控制平台的优化改型、软件基础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次在变频器方面,实现1.5~2MW双馈式风电机组变频器的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在液冷变频器的研发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样机的生产。同时在变桨系统方面,与德国OAT公司和美国MLS公司进行产品合作,并在积极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电动变桨系统。最后在电控系统,按应用领域分为近海型或沿海型 、海上型产品、低温型产品、超低温型产品、高温型产品、高原型或高海拔型产品。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瑞能电气公司自身发展的优势。
侯立军:目前公司拥有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生产基地,瑞能电气自成立之初就特别关注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内风力发电来讲,从2005年介入风力发电行业,做整机设计的开发,属于了解整体才能做细节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目前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控系统方面已拥有5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双馈式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电路在内的11个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专利正在申报。
《财经界》:公司在技术上突破口和发展瓶颈是什么?
侯立军:在技术突破方面,自主研发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瑞能电气专注于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电控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业务,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计划在未来3~5年成为全球领先、亚洲最大的最有竞争力的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专业技术公司。完全替代国际进口,实现风电机组电控系统的国产化。
在瓶颈方面,首先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人才匮乏,因此必须要自己去培育发展。其次尽快实现整机建模,持续长远的推进参数优化工作,这是我们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前景。
侯立军:首先我们的定位是在风电市场上成为一个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供应商。对风电市场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结构形式和使用状况决定了其应具有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产品有很高可靠性。因此我们把高可靠性作为最大和最关键的差异化对象,在质量尤其是可靠性和顾客服务服务上展开差异化竞争。
其次充分利用公司拥有的资源优势,努力开拓市场,立足与国际先进公司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打造瑞能电气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适应中国特点的主打系列产品。积极丰富产品品种,形成系列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采取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加快技术开发转化和市场开拓。
瑞能电气将通过几年技术研发成为全国风电电控行业的主导者,引领风电主控系统、变频系统、电动变桨系统等领域的集成技术发展潮流。打造全球信赖的具有品牌价值的风电机组配套制造商,将瑞能电气产品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建设成为集研发、生产、试验与一体的国际一流,亚洲最大的风电电控系统研发基地。
《财经界》: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贵公司的招聘信息,请问贵公司的人才队伍情况如何?
侯立军:公司现有员工近400人,员工中50%以上的人员从事技术工作,着力于高新技术研究、行业应用及工程实践,技术及管理队伍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财经界》:您是如何看待国内风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的?
侯立军: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风电市场也得到迅猛发展,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作为风机机组的关键部位至关重要。因此,迅速推进兆瓦级电控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完善中国风电产业链和提升中国风电整机行业中电控系统的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以前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步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成为发展的主流。
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扩张,风电设备对自动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化产品控制器的响应速度,SCADA系统的监控技术,现场总线的通信速度,伺服电机等自动化产品的精确控制程度。另外,国产化是风电行业的重要趋势。国产自动化厂商若要在风电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自动化技术水平,才可以与国外自动化厂商在风电行业展开激烈竞争。因此,推进兆瓦级电控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完善中国风电产业链和提升中国风电整机行业中电控系统的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以前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步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是未来必须要实现的。
《财经界》:瑞能电气主要做哪产品,请具体介绍一下。
侯立军:目前我们公司主要产品是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风能变频器、电动变桨控制系统以及风电场监控系统。首先在主控系统方面,快速实现兆瓦级风电机组主控系统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并在大型兆瓦机组及不同机型的主控研发、控制平台的优化改型、软件基础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次在变频器方面,实现1.5~2MW双馈式风电机组变频器的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在液冷变频器的研发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样机的生产。同时在变桨系统方面,与德国OAT公司和美国MLS公司进行产品合作,并在积极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电动变桨系统。最后在电控系统,按应用领域分为近海型或沿海型 、海上型产品、低温型产品、超低温型产品、高温型产品、高原型或高海拔型产品。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瑞能电气公司自身发展的优势。
侯立军:目前公司拥有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生产基地,瑞能电气自成立之初就特别关注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内风力发电来讲,从2005年介入风力发电行业,做整机设计的开发,属于了解整体才能做细节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目前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控系统方面已拥有5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双馈式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电路在内的11个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专利正在申报。
《财经界》:公司在技术上突破口和发展瓶颈是什么?
侯立军:在技术突破方面,自主研发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瑞能电气专注于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电控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业务,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计划在未来3~5年成为全球领先、亚洲最大的最有竞争力的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专业技术公司。完全替代国际进口,实现风电机组电控系统的国产化。
在瓶颈方面,首先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人才匮乏,因此必须要自己去培育发展。其次尽快实现整机建模,持续长远的推进参数优化工作,这是我们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财经界》:请您谈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前景。
侯立军:首先我们的定位是在风电市场上成为一个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供应商。对风电市场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结构形式和使用状况决定了其应具有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产品有很高可靠性。因此我们把高可靠性作为最大和最关键的差异化对象,在质量尤其是可靠性和顾客服务服务上展开差异化竞争。
其次充分利用公司拥有的资源优势,努力开拓市场,立足与国际先进公司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打造瑞能电气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适应中国特点的主打系列产品。积极丰富产品品种,形成系列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采取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加快技术开发转化和市场开拓。
瑞能电气将通过几年技术研发成为全国风电电控行业的主导者,引领风电主控系统、变频系统、电动变桨系统等领域的集成技术发展潮流。打造全球信赖的具有品牌价值的风电机组配套制造商,将瑞能电气产品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建设成为集研发、生产、试验与一体的国际一流,亚洲最大的风电电控系统研发基地。
《财经界》: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贵公司的招聘信息,请问贵公司的人才队伍情况如何?
侯立军:公司现有员工近400人,员工中50%以上的人员从事技术工作,着力于高新技术研究、行业应用及工程实践,技术及管理队伍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财经界》:您是如何看待国内风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的?
侯立军: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风电市场也得到迅猛发展,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作为风机机组的关键部位至关重要。因此,迅速推进兆瓦级电控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完善中国风电产业链和提升中国风电整机行业中电控系统的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以前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步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成为发展的主流。
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扩张,风电设备对自动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化产品控制器的响应速度,SCADA系统的监控技术,现场总线的通信速度,伺服电机等自动化产品的精确控制程度。另外,国产化是风电行业的重要趋势。国产自动化厂商若要在风电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自动化技术水平,才可以与国外自动化厂商在风电行业展开激烈竞争。因此,推进兆瓦级电控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完善中国风电产业链和提升中国风电整机行业中电控系统的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变以前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步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是未来必须要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