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比2002年以及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对河南省产业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煤炭资源具有依赖性的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推动力比较强;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不过仍然较为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根据对河南产业关联研究的结果,为河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关联度 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 主导产业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在推动中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号召下,2014年河南省的GDP同期增长8.8%,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在2007年郑州航空港建立以来,河南经济发展迅猛,以郑州为辐射中心的产业大量聚集,带动了周围经济的发展。但相比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经济增长水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通过河南省产业关联度的分析,发现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的产业关联表,分析河南省近十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为河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产业关联度特征分析
以河南省2002年39个部门和2007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计算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据此来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特征。
(一)从感应度系数角度来分析
1.数据显示,2002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15个;2007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13个。与1997年感应度系数相比,化学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感应度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其他制造业等感应度系数呈上升状态;一些传统工业如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石油加工及炼焦、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感应度系数出现大幅下降且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2.近年来,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仍然相对较为缓慢。现代服务业滞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有限。交通运输和仓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感应度系数小于1,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尤其是研发产业,这反映出目前河南省研发部门发展比较落后,最基础的反应在教育水平上,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教育、科研,生产高科技含量产品,带动高端产业链发展。
(二)从影响力系数角度来分析
1.2002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23个;2007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24个。与1997年影响力系数的比较看到:这说明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仍然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纺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比较稳定,且保持较高水平;煤炭采選业影响力系数有所下降,纺织业影响力系数保持稳定;化工、冶金等基础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较高且有所增强,电子及通讯制造、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增长较为明显。
2.影响力系数列前位的产业集中于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等尤为突出,远高于平均社会影响力水平,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力,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不过这些产业中有些是比较成熟的产业,再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这些产业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因此,应当在稳定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3.重化工业的不断延伸,带动了采矿业的发展,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使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4.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新增长点,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大省,因此,应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强省之路。但是,不过由表可知文化产业影响力水平均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对社会生产的辐射力较小,尚不足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看来,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
美国发展经济学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曾提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即赫希曼判别标准。按照该标准,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小将产业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高的产业,以中间制品产业部门为主;第二类:影响力系数高而感应度系数低的产业,以最终制品生产部门为主;第三类:感应度系数高而影响力系数较低的产业,以中间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为主;第四类: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低的产业,以最终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其发展的独立性反而较强。(一)确立应提升和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
综合上述因素,确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应提升和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为:(1)烟草制品业(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塑料制品业(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造纸及纸制品业(9)橡胶制品业(10)家具制造业(11)农副食品加工业(1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医药制造业(1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这些行业可以概括为以下行业中:
1.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包括烟草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有明显上升,感应度系数从2002年的1.9286上升到2007年的2.584。表明它对河南经济高辐射性影响越来越强,是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属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又可吸纳大量劳动力,能带动农业发展,并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富余人员进入就业体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河南发展中的传统比较优势,发展巩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和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其在全国的品牌效应,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 2.煤化、石化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很大,2002年和2007年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都比较高。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和产油省份之一,发展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學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0年以来完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9.9%,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14.9%。2007年煤化和石化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8.06亿元、销售收入828.16亿元、实现利税160.2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11.4%和20.1%。
煤炭、化学工业产品用途广,在产业链中属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大的中间产品型产业,因此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煤炭、化学工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大,能带动一批加工工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强,有利于多就业。发展煤炭、化学工业,既能起到从原材料结构方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主导作用,又能起到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作用。
3.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感应度系数由0.6下降到0.521,影响力系数两年均在1.0左右。这虽然是经济发展对通信及电子工业的需求较为强劲,但由于河南经济一直是粗放型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通信及电子工业和传统产业尚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经济发展走上集约化道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通信及电子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必将大大提高,通信及电子工业对河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显著。通信及电子工业是知识集约型产业,进一步发展通信及电子工业,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选择。同时,通信及电子技术的增值作用和节约效应、产品的迅速革新性和广泛应用性,均决定了通信及电子工业是带动产业结构高度现代化的龙头,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
4.有色金属工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是河南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00年以来完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3.8%,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25%。2004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42亿元,销售收入675.57亿元,实现利税144.31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8.1%、9.3%和18.1%。
有色金属工业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行业平均值,反映出在产出、市场业绩以及科技水平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以其为代表的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及铝电一体化项目,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占有率、增长势头和发展潜力都很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人均资产和劳动生产率指标还不够高,行业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实施可持续发展。
另外,轻纺工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石油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垄断行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其发展仍应继续加强。
四、结论
本文对比研究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仍然相对较为缓慢。河南省长期以重工业和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现代服务业滞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有限。随着经济发展走上集约化道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通信及电子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必将大大提高,通信及电子工业对河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在今后的发展中,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应提升和优先发展工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部门。
参考文献
[1]周松兰,刘栋.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2005年05期.
[2]汤晓莉,尚文英,苗长虹.河南省产业关联能力变动研究.经济地理;2010-12-26.
[3]柳坤,申玉铭,张旺,曾春水.河南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2-10.
作者简介:冯亚楠(199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就读于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关联度 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 主导产业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在推动中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号召下,2014年河南省的GDP同期增长8.8%,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在2007年郑州航空港建立以来,河南经济发展迅猛,以郑州为辐射中心的产业大量聚集,带动了周围经济的发展。但相比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经济增长水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通过河南省产业关联度的分析,发现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的产业关联表,分析河南省近十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为河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产业关联度特征分析
以河南省2002年39个部门和2007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计算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据此来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特征。
(一)从感应度系数角度来分析
1.数据显示,2002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15个;2007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13个。与1997年感应度系数相比,化学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感应度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其他制造业等感应度系数呈上升状态;一些传统工业如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石油加工及炼焦、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感应度系数出现大幅下降且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2.近年来,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仍然相对较为缓慢。现代服务业滞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有限。交通运输和仓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感应度系数小于1,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尤其是研发产业,这反映出目前河南省研发部门发展比较落后,最基础的反应在教育水平上,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教育、科研,生产高科技含量产品,带动高端产业链发展。
(二)从影响力系数角度来分析
1.2002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23个;2007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24个。与1997年影响力系数的比较看到:这说明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仍然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纺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比较稳定,且保持较高水平;煤炭采選业影响力系数有所下降,纺织业影响力系数保持稳定;化工、冶金等基础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较高且有所增强,电子及通讯制造、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增长较为明显。
2.影响力系数列前位的产业集中于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等尤为突出,远高于平均社会影响力水平,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力,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不过这些产业中有些是比较成熟的产业,再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这些产业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因此,应当在稳定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3.重化工业的不断延伸,带动了采矿业的发展,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使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4.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新增长点,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大省,因此,应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强省之路。但是,不过由表可知文化产业影响力水平均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对社会生产的辐射力较小,尚不足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看来,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
美国发展经济学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曾提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即赫希曼判别标准。按照该标准,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小将产业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高的产业,以中间制品产业部门为主;第二类:影响力系数高而感应度系数低的产业,以最终制品生产部门为主;第三类:感应度系数高而影响力系数较低的产业,以中间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为主;第四类: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低的产业,以最终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其发展的独立性反而较强。(一)确立应提升和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
综合上述因素,确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应提升和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为:(1)烟草制品业(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塑料制品业(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造纸及纸制品业(9)橡胶制品业(10)家具制造业(11)农副食品加工业(1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医药制造业(1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这些行业可以概括为以下行业中:
1.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包括烟草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有明显上升,感应度系数从2002年的1.9286上升到2007年的2.584。表明它对河南经济高辐射性影响越来越强,是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属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又可吸纳大量劳动力,能带动农业发展,并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富余人员进入就业体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河南发展中的传统比较优势,发展巩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和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其在全国的品牌效应,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 2.煤化、石化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很大,2002年和2007年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都比较高。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和产油省份之一,发展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學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0年以来完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9.9%,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14.9%。2007年煤化和石化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8.06亿元、销售收入828.16亿元、实现利税160.2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11.4%和20.1%。
煤炭、化学工业产品用途广,在产业链中属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大的中间产品型产业,因此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煤炭、化学工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大,能带动一批加工工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强,有利于多就业。发展煤炭、化学工业,既能起到从原材料结构方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主导作用,又能起到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作用。
3.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感应度系数由0.6下降到0.521,影响力系数两年均在1.0左右。这虽然是经济发展对通信及电子工业的需求较为强劲,但由于河南经济一直是粗放型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通信及电子工业和传统产业尚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经济发展走上集约化道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通信及电子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必将大大提高,通信及电子工业对河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显著。通信及电子工业是知识集约型产业,进一步发展通信及电子工业,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选择。同时,通信及电子技术的增值作用和节约效应、产品的迅速革新性和广泛应用性,均决定了通信及电子工业是带动产业结构高度现代化的龙头,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
4.有色金属工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是河南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00年以来完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3.8%,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25%。2004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42亿元,销售收入675.57亿元,实现利税144.31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8.1%、9.3%和18.1%。
有色金属工业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行业平均值,反映出在产出、市场业绩以及科技水平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以其为代表的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及铝电一体化项目,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占有率、增长势头和发展潜力都很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人均资产和劳动生产率指标还不够高,行业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实施可持续发展。
另外,轻纺工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石油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垄断行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其发展仍应继续加强。
四、结论
本文对比研究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仍然相对较为缓慢。河南省长期以重工业和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现代服务业滞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有限。随着经济发展走上集约化道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通信及电子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必将大大提高,通信及电子工业对河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在今后的发展中,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应提升和优先发展工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部门。
参考文献
[1]周松兰,刘栋.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2005年05期.
[2]汤晓莉,尚文英,苗长虹.河南省产业关联能力变动研究.经济地理;2010-12-26.
[3]柳坤,申玉铭,张旺,曾春水.河南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2-10.
作者简介:冯亚楠(199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就读于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