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对游戏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以各自角度得出不同结论,他们大都认为:“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趣味性、竞争性对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体育课的游戏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增强身心健康。它具有明确的目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因此体育课游戏教学成为开发中学生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游戏教学的好坏,关系到体育课的质量,不是单纯规范化、传统化教学所能比拟的。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有的放矢地进行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1.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
1.1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游戏,培养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了解自我能力。
1.2 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1.3 培养自立、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1.4 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中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2.1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分别扮演着各自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游戏“负重接力跑”游戏是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
2.2 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程颐语),对哪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有趣味性内容学生就会从乐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时采用游戏“贴膏药”;在准备活动中变跑几圈为游戏“跟着跑”或“带头跑”,所得效果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条件方式,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美感。
2.3 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在活动中都想以争夺最后的胜利而告终的,这种胜负的较量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学者曾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见通过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
2.4 寓技术技能学习于游戏中
每一个游戏,是以某个技术动作为素材,或以几个技术动作合并为一体,巧妙地揉合到一个游戏中进行。要进行游戏教学,首先应懂得游戏的目的、任务、规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在进行前要有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气氛下,就不知不觉地掌握动作技术、技能与技巧,并容易掌握牢固。如“跳背接力”游戏、“穿梭立定跳远游戏”、“推实心球比赛游戏”等等,这就是单一技术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3.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组织
中学体育课不是单一的游戏课,都是在基本教材教学进行中穿插游戏,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教案的编写、教具准备、场地布置和助手等。例如游戏“斗鸡”对初一学生来说练习时会生动活泼,而随年龄增长在初三年级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必须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并注意游戏的时间、负荷,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清楚明确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活动,以期取得预期活动效果。
4.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实践
爱好玩耍,爱好游戏是人固有的天性,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育人为目标,进行快乐教学,特别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接受学习、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选用教学游戏时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在教案编写时,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连跑带跳”、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形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4.2 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游戏中,教师教学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训练情况,学习气氛,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教师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传球传得准,接球接得稳,抢断积极,位置合理。还有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又能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深受学生们欢迎,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条件,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变化和设备,场地器材等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大庆体育运动学校,六十八中)
1.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
1.1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游戏,培养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了解自我能力。
1.2 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1.3 培养自立、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1.4 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中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2.1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分别扮演着各自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游戏“负重接力跑”游戏是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
2.2 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程颐语),对哪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有趣味性内容学生就会从乐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时采用游戏“贴膏药”;在准备活动中变跑几圈为游戏“跟着跑”或“带头跑”,所得效果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条件方式,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美感。
2.3 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在活动中都想以争夺最后的胜利而告终的,这种胜负的较量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学者曾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见通过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
2.4 寓技术技能学习于游戏中
每一个游戏,是以某个技术动作为素材,或以几个技术动作合并为一体,巧妙地揉合到一个游戏中进行。要进行游戏教学,首先应懂得游戏的目的、任务、规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在进行前要有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气氛下,就不知不觉地掌握动作技术、技能与技巧,并容易掌握牢固。如“跳背接力”游戏、“穿梭立定跳远游戏”、“推实心球比赛游戏”等等,这就是单一技术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3.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组织
中学体育课不是单一的游戏课,都是在基本教材教学进行中穿插游戏,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教案的编写、教具准备、场地布置和助手等。例如游戏“斗鸡”对初一学生来说练习时会生动活泼,而随年龄增长在初三年级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必须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并注意游戏的时间、负荷,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清楚明确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活动,以期取得预期活动效果。
4.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实践
爱好玩耍,爱好游戏是人固有的天性,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育人为目标,进行快乐教学,特别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接受学习、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选用教学游戏时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在教案编写时,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连跑带跳”、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形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4.2 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游戏中,教师教学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训练情况,学习气氛,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教师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传球传得准,接球接得稳,抢断积极,位置合理。还有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又能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深受学生们欢迎,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条件,游戏的目的任务及特点、环境变化和设备,场地器材等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大庆体育运动学校,六十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