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是以知识探究为核心,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指导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度”,尤其是在三、四、五年级的实验设计指导上,更要体现出“教”、“扶”、“放”的程度。作为安贞学区科学组组长,我与组员们结合朝阳区“科学学科科学训练策略的研究”课题,针对三、四、五年级的三节实验课,对指导学生的设计实验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教师的示范引路与提供必要的材料相结合——教
在教授三年级《热空气》一课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五个对比实验:流动的水、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与生命、砂和黏土、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课开始,教师是以演示对比实验:酒精灯燃烧后产生的热空气使塑料袋上升,而如果没有酒精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支撑塑料袋就会下降,证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此时,教师提问谁可以再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结论。在教师没有提供实验材料前,学生们难以有新的设计思路。此时教师及时提供给他们多种材料,如小风车、纸蛇等,学生的设计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不难看出,教师的指导起到了“示范”和“引路”作用,让学生们模拟教师的演示实验进行设计,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师的有机铺垫与补充设计相结合——扶
教师在教授四年级《饮食与健康》课时,重点让学生设计检验食物中脂肪的实验。先复习检验蛋白质的实验过程:烧、闻——刺鼻的气味,洗、摸——粘粘的感觉。让学生认识到检验一种成分可以有多种方法。然后以3个问题作为设计的“扶手”,先弄明白“脂肪是什么”,再去猜想“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脂肪”,然后思考如何检验食物中的脂肪。
教师通过水迹与油迹的对比,给学生们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脂肪留下的痕迹与水迹不同,再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了铺垫,体现了教师的“扶”。
三、学生的选材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放
五年级的《滑轮》课,研究滑轮组。首先复习定、动滑轮及其作用,然后提问: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你认为它们会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猜想后,教师继续提问:要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你需要哪些材料?选择材料的环节,学生们头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然后,提供学生们需要的材料,让他们进行书面设计。在进行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对一组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使各自的实验设计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放。
四、教师设计不同梯度的实验报告单
教师对不同年级的“教”、“扶”、“放”,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还体现在对实验报告单的设计上。
三年级的报告单:研究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实验材料也是教师提供的,并附有简笔画,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设计的难度。对于假设,教师把“如果看到……的现象,就说明……”的启示提供给学生,适合此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四年级的报告单:问题也是教师直接提出,但没有给学生提供材料,因为他们已有一定实验设计的基础。先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然后将讨论的想法画在报告单中,再进行交流与完善。
五年级的实验报告单相对于三、四年级的就开放多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也多:让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报告单的填写;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实验设计;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力争科学。他们不需要教师再给予过多的帮助,实验报告单上体现出了教师的“放”。□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小学)
编辑 王宇华
一、教师的示范引路与提供必要的材料相结合——教
在教授三年级《热空气》一课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五个对比实验:流动的水、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与生命、砂和黏土、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课开始,教师是以演示对比实验:酒精灯燃烧后产生的热空气使塑料袋上升,而如果没有酒精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支撑塑料袋就会下降,证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此时,教师提问谁可以再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结论。在教师没有提供实验材料前,学生们难以有新的设计思路。此时教师及时提供给他们多种材料,如小风车、纸蛇等,学生的设计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不难看出,教师的指导起到了“示范”和“引路”作用,让学生们模拟教师的演示实验进行设计,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师的有机铺垫与补充设计相结合——扶
教师在教授四年级《饮食与健康》课时,重点让学生设计检验食物中脂肪的实验。先复习检验蛋白质的实验过程:烧、闻——刺鼻的气味,洗、摸——粘粘的感觉。让学生认识到检验一种成分可以有多种方法。然后以3个问题作为设计的“扶手”,先弄明白“脂肪是什么”,再去猜想“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脂肪”,然后思考如何检验食物中的脂肪。
教师通过水迹与油迹的对比,给学生们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脂肪留下的痕迹与水迹不同,再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了铺垫,体现了教师的“扶”。
三、学生的选材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放
五年级的《滑轮》课,研究滑轮组。首先复习定、动滑轮及其作用,然后提问: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你认为它们会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猜想后,教师继续提问:要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你需要哪些材料?选择材料的环节,学生们头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然后,提供学生们需要的材料,让他们进行书面设计。在进行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对一组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使各自的实验设计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放。
四、教师设计不同梯度的实验报告单
教师对不同年级的“教”、“扶”、“放”,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还体现在对实验报告单的设计上。
三年级的报告单:研究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实验材料也是教师提供的,并附有简笔画,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设计的难度。对于假设,教师把“如果看到……的现象,就说明……”的启示提供给学生,适合此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四年级的报告单:问题也是教师直接提出,但没有给学生提供材料,因为他们已有一定实验设计的基础。先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然后将讨论的想法画在报告单中,再进行交流与完善。
五年级的实验报告单相对于三、四年级的就开放多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也多:让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报告单的填写;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实验设计;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力争科学。他们不需要教师再给予过多的帮助,实验报告单上体现出了教师的“放”。□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小学)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