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群文阅读即语文教师遵循特定的标准,将不同的文章组成一个文章群组,其后要求学生对这一群组的文章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完成之后,就自身的阅读感想与阅读体验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由此实现对学生语文文章阅读领会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群文阅读”是语文教育中非常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经过实践证明,“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具有很大突破性的阅读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唯有使之形成持久的文章阅读兴趣,方能从中真正获益,而为达成这一教学效果,语文教师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亦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定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群文阅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面的拓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该依托特定的主题实现对不同文章素材的集合,依托文本特质,实现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深化,通过问题创设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群文内容的深入领悟,从而促进群文阅读效率的提升。
一、依托特定的主题实现对不同文章素材的集合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的“群”,是指聚合于一处的事物。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之前,必须先设定好阅读主题,以此作为遴选文章素材的标准,如若不然,将因文章内容、主旨的差别过大,而无法凸显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语文教师应当依托文章的主题内容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文章素材遴选标准。如语文教师可以遴选与“时间”相关的文章素材,也可以遴选与“动物”相关的文章素材,还可以遴选与“事件”相关的文章素材。
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 “生命的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阅读等。
语文教师亦可以从文章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方面实现群文阅读活动主题的界定。如语文教师可以将文章创作题材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也可以将文章创作技法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等。
二、依托文本特质,实现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深化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部分文章篇目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理解与领会难度,这种现象的存在同样加大了语文教师对文章讲解的难度。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当依托文本特质,设定群文阅读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阅读半径扩大的同时,借由对同主题文章内容的阅读,实现对正在学习的文章内容的有效领会。
例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旨,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问题,文章中有一些表达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对于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如何流逝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为了突出主题,笔者为学生选取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林清玄的散文《与太阳赛跑》、儿童诗《一天只有一个早晨》。依托散文的文本特質,通过对这些主题相类似的文章的深入解读,能够实现群文阅读活动主题的深化,让孩子通过有指导的阅读,了解了时间是什么、时间从何处流逝,如此便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同时间赛跑过程中的快乐之情。
三、通过问题创设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群文内容的深入领悟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性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进而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锻炼,使学生改变以往在学习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在问题指引之下,实现对群文内容的精细化阅读,即帮助学生实现了带着问题阅读,如此一来,将使学生的群文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对于每篇文章也能够更为全面地洞悉作者的创作主旨、创作情感以及创作心境,最终确保群文阅读活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一组群文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上几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展开了描述?
2.你从这几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3.为什么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简单的三个问题,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群文的文章时,更关注群文的内容,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想法,从而使其在问题驱动下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五彩缤纷。
四、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其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拓展群文阅读的内容,发现群文阅读的新方式、方法,克服群文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真正学有所获,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鸿飞.“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1).
[2]熊生贵.群文阅读:规避风险向何方—关于群文阅读的冷思考[J].四川教育,2014(11).
[3]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6).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定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群文阅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面的拓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该依托特定的主题实现对不同文章素材的集合,依托文本特质,实现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深化,通过问题创设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群文内容的深入领悟,从而促进群文阅读效率的提升。
一、依托特定的主题实现对不同文章素材的集合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的“群”,是指聚合于一处的事物。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之前,必须先设定好阅读主题,以此作为遴选文章素材的标准,如若不然,将因文章内容、主旨的差别过大,而无法凸显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语文教师应当依托文章的主题内容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文章素材遴选标准。如语文教师可以遴选与“时间”相关的文章素材,也可以遴选与“动物”相关的文章素材,还可以遴选与“事件”相关的文章素材。
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 “生命的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阅读等。
语文教师亦可以从文章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方面实现群文阅读活动主题的界定。如语文教师可以将文章创作题材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也可以将文章创作技法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等。
二、依托文本特质,实现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深化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部分文章篇目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理解与领会难度,这种现象的存在同样加大了语文教师对文章讲解的难度。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当依托文本特质,设定群文阅读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阅读半径扩大的同时,借由对同主题文章内容的阅读,实现对正在学习的文章内容的有效领会。
例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旨,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问题,文章中有一些表达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对于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如何流逝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为了突出主题,笔者为学生选取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林清玄的散文《与太阳赛跑》、儿童诗《一天只有一个早晨》。依托散文的文本特質,通过对这些主题相类似的文章的深入解读,能够实现群文阅读活动主题的深化,让孩子通过有指导的阅读,了解了时间是什么、时间从何处流逝,如此便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同时间赛跑过程中的快乐之情。
三、通过问题创设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群文内容的深入领悟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性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进而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锻炼,使学生改变以往在学习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在问题指引之下,实现对群文内容的精细化阅读,即帮助学生实现了带着问题阅读,如此一来,将使学生的群文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对于每篇文章也能够更为全面地洞悉作者的创作主旨、创作情感以及创作心境,最终确保群文阅读活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一组群文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上几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展开了描述?
2.你从这几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3.为什么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简单的三个问题,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群文的文章时,更关注群文的内容,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想法,从而使其在问题驱动下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五彩缤纷。
四、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其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拓展群文阅读的内容,发现群文阅读的新方式、方法,克服群文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真正学有所获,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鸿飞.“1 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1).
[2]熊生贵.群文阅读:规避风险向何方—关于群文阅读的冷思考[J].四川教育,2014(11).
[3]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