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推行和贯彻素质教育是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教学教师长期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只有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在于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真情会激励学生学习老师所教学科知识的兴趣,会感染学生把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老师所安排的任务上去。为此,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教育者取得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引入新课,提高兴趣。一部好的电影,势必在开头就能倾倒观众,一首好的歌曲,前奏一响,定会拨动听众的心弦;一堂数学课也不例外,如果新课引入的巧妙,同学们就会怀着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专心致志的地听你所讲授的课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看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看他能否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必须教会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赞可夫有一句名言“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是教给学生独立地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新课,稳定兴趣。所谓兴趣的稳定是指兴趣的持久与稳固,兴趣一旦发展到持久稳固的程度就会形成爱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方式将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落实。
  在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特别是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养成边思考边动手的好习惯。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会看平面图、立体图、表格、数据等,凡是通过学生自己看过、思考过而获得的知识,学生就掌握得很牢固。学生听课就是要听懂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学生听要入耳,听懂教师的每一句话,这样,教师就要精心创作一种既生动有趣又有吸引力,和谐的课堂氛围。想,就是运用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和已学习过的知识,去积极的动脑思考,及时完成老师的问题或作业。课堂教学,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赶快想,准确作答。
  听、看、想、说这四个方面,要通过说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环节,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在较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那种讲课时力图面面俱到的讲授方法,长久下去,势必造成学生产生思维惰性,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入手,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做”“评”“改”“学生讲”,由于这种讲练结合的“短效应”反馈信息快,教师能随时通过一个微妙的眼神,一种不寻常的语调对学生的学习给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鼓励,是他们感到成功者的喜悦和鼓舞,保持了兴趣和稳定性。
  在教学中还应培養学生专心听课、合作探究、积极发言的习惯。课堂教学中,听课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教会学生听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听课时逐步做到五会:一、会听教师讲课时的语调、语速的变化;二、会看教师讲课时的表情、眼神和手势;三、会看教师的板书;四、会看教师用直观教具的演示或课件;五、会抓住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课本给学生标明了学习内容,指明了学习的重点,点明了学习思路。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质疑问难的习惯。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要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根据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重点、难点、关键处,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研讨,释疑解惑。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如果能在学生的心理深处留下数学知识的“余味” ,对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无疑有重要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后自觉地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兴趣可以催人奋进,催人思考,催人不断探索未知。所以也应该注意到激发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利用好奇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插入游戏激发兴趣等。
  总之,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永远值得探索的课题。
其他文献
自新课改以来,英语学科教学对初中学生语段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生词数增多、猜测词义分量加重、强化了语段分析。那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解题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在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并有意识地对他们的阅读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累基本
大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字定律制约的宇宙中”。所以,要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就不可能离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那么,如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得以实施和体现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中学美术课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单靠教师收集的挂图、示范的作品、空口的讲解,难以展现美术的全貌。因此,美术教学的方法就应开拓多元化的思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将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难以言传的知识以感情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探求知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最常见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改变“唯师独尊”的“一言堂”形式,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能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纷纷在课堂上尝试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只是流于形式,任务式的开展小组活动,实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作为容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能力训练、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更应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表现体裁,彰显音色;开阔视野,注重体验;优化教学,赢得效果;技能表演,规范统一;内容直观,化解难点;挖掘潜力,鼓励创新;使音乐教学妙趣横生。  关键词:情境探究、身临其境、音乐形象、
高中历史的学习,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