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岩层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来源 :机械管理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坚硬岩层巷道掘进效率及安全保障能力,以山西某矿南三采区集中回风巷掘进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CMZY4-200/35钻装锚掘机+中深孔爆破组合方式掘进,并依据现场情况对巷道掘进方案进行设计.应用该方案后,南三采区集中回风巷掘进进尺平均为95.6 m/月,作业人员数量减少18人,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
其他文献
为了提升回采工作面煤炭开采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改善作业环境,以山西某矿70302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该回采工作面采用的智能化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进行阐述及分析.经现场应用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由3.2 m/d提升至4.8 m/d,作业人员数量减少18人,同时开采时的放煤率提高1%、原煤中矸石含量降低约2%,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果.
在对热电制冷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降温服-环境”的传热分析,设计了一款基于热电制冷技术的降温服.搭建实验测试平台,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对所研制的降温服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热电制冷降温服对于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有助于减少人员的热诱发疾病,可为热害防护提供支持.
为提高煤巷围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常规支护、帮部支护及强帮强角支护三种锚杆支护方案并,对比分析三种支护方案下煤巷围岩位移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加强帮部和角部锚杆支护,能够降低煤巷顶板的整体下沉量,以及降低帮部围岩的变形量;还能降低顶板岩层和两侧帮部的相对位移量,且相对位移量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位移量.
为有效解决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推移步距协同度差、控住精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推移逻辑控制阀,并结合阀组控制方式对推移控制模式进行了局部改进,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种精准推移控制技术后,工作面支架、推移千斤销轴间隙明显减小,移架控制精度有效提高,实现了推移步距的一致性.
针对传统煤矿机电设备检测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检测误差较大、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将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机电设备检测应用相融合,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煤矿机电设备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机电设备检测专家库和故障库,有效提高了煤矿机电设备检测的准确度和结果的可信度,将这套系统应用于矿井提升机领域,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实现了对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快速反应和及时报警,实现了机电设备检测过程的无人化、智能化,最终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了智慧矿山建设.
从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辅助运输中的应用优势分析入手,介绍了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辅助运输中的应用适用条件,分析了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辅助运输中的应用要点,提出了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辅助运输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航向载荷是飞机着陆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起落架航向刚度的影响并影响着起落架的设计.对航向刚度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起落架的挠度计算公式,以某型无人机的缩比验证机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并用Hypermesh对公式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有限元软件仿真得到的挠度最大值与公式计算得到的挠度最大值仅相差3.3%.在进行落震试验过程中发现航向载荷存在滞后,在LMS Virtual.lab motion中建立落震试验模型,仿真分析发现航向载荷滞后是由地面载荷测量平台的惯性力引起的,通过测量平台的航向加速度并转化为平台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效率,降低瓦斯钻孔施工难度,提高钻孔成孔率,对马兰矿28307工作面进行了技术研究.主要对工作面回采前期瓦斯抽采钻孔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ZDY600L型千米钻机进行瓦斯钻孔施工的方案.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定向钻探技术投入使用后,减少了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数量,实现了长钻孔瓦斯抽采,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介绍了新景矿辅助运输系统现状,分析了快速换装站布置方式,并举例说明快速换装站在新景矿辅助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快速换装站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运输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促进了矿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为有效解决坪上煤业副斜井躲避硐室设施不完善、防跑车装置可靠性差、人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斜井运输系统进行了安全改造,增设信号硐室、完善挡车阻车装置、建立实时安全监控系统,并对改进后系统进行了现场效果验证.结果 表明:现场试验期间系统运行良好,躲避硐室内信号报警装置安全有效,防跑车装置动作可靠,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规范职工行为,有效提升副斜井运输的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