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后一周年经济形势展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难叠加,泰国洪灾、欧债危机及日元升值等一系列负面因素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政府通过追加庞大预算等多种措施支持灾后重建和促使经济重回增长轨道。目前,日本经济已出现温和回升迹象,但中长期看,日本政府须有效应对去核化、产业空心化、老龄化和政府债务问题四大挑战。
  一、2011年日本经济形势回顾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15854人遇难、3155人失踪,34万余名灾民在各地避难①,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
  震后日本生产设施遭受严重损坏、电力供应短缺,3月份工业生产环比降幅高达15.5%,逆转了自2010年以来的反弹态势,经济再次陷入衰退,一季度和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分别下降0.7%和0.3%。三季度随着供应链的恢复,经济快速复苏,出口和私人消费较上季分别增长6.2%和1.0%,拉动实际GDP环比增长1.5%,但随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日元快速升值以及泰国洪灾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实际GDP环比下跌0.6%。
  全年看,2011年日本经济下滑0.7%,其中私人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2%、0.3%和-0.8%。此外,二季度以来日本持续出现对外贸易逆差,2011年出现了3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贸易逆差,规模高达2.5万亿日元。相比之下,2010年日本的贸易顺差还高达6.6万亿日元。
  二、震后日本政府的政策应对及调整
  (一)内阁府先后四次推出预算追加案,补充预算总额高达21万亿日元
  2011年日本政府分别于5月、7月、10月和12月四次进行财政补充预算,其中前三次总计18.1万亿日元的财政补充预算主要针对震后灾区的恢复与重建,第四次2.5万亿日元补充预算主要为应对日元升值和泰国水灾。
  (二)日本央行多次扩大资产购买计划,并设立明确的通胀目标应对通货紧缩
  2011年3月中旬,日本央行宣布扩大2010年10月份公布的包括低息贷款在内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由35万亿日元增加至40万亿日元。此后,央行多次扩大资产购买计划,2012年2月份,资产购买和借贷计划规模扩大至65万亿日元。
  2012年2月,为应对通货紧缩,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首次公布通胀目标,即中长期价格目标为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2%或略低的幅度,近期价格目标是上升1%。
  (三)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日元升值
  震后一年内,日元不断升值,连创战后新高,日本央行多次出手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遏制日元对美元升值;如8月4日和10月31日,日本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规模分别高达4.5万亿日元(合580亿美元)和近6万亿日元左右。截至2012年3月16日,日元汇率已从去年10月份触及的75.31日元兑1美元下降为 83.72兑1美元。
  2011年10月,日本内阁还批准了一项应对日元走强方案,即提供10万亿日元低息贷款,鼓励企业实施海外收购,提高对海外稀土、天然气和其他资源开发的融资支持力度,同时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活动。
  (四)鼓励公务员减薪支持灾后重建
  2012年2月底,日本国会表决通过了为期两年的国家公务员平均减薪7.8%的临时特例法。此后,首相宣布减薪30%,国会议员年薪削减14%,日本央行也于3月14日宣布所有高层的收入将较2011年度削减10—30%。
  (五)出台《税制改革案》,推进中长期财政改革
  2011年底,日本民主党推出党内税改大纲,计划分两个阶段调高消费税:2013年从目前的5%提升到8%,2015年调为10%。方案还包括了要把目前定为40%的最高所得税率调高到45%。2012年2月17日,内阁府批准了到2015年把销售税税率提高一倍的计划,表明了日本执政党推进财政改革的决心。
  三、未来日本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去核化将导致电力短缺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去核化”成为日本的主流呼声。目前,在福岛事故发生前处于服役状态的54座反应堆中,仅有2座在运转发电。按照计划,这两座核电站将于今年5月停转。核电在日本电力供应中占20%左右,关停所有核电站将使日本短期内出现电力供应短缺的局面。
  (二)制造业转移加剧了产业空心化
  数据显示,震后日本制造业出现加速转移趋势。2011年三季度,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2.35万亿日元,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增长524%和219%,比2010年全年对外投资总量增长了51%。两大因素推动制造业外移:一是电力短缺及预期成本上升。震后导致的电力供应紧张一直到去年6、7月份才得以部分缓解,但随着核电站可能彻底退出电力供应系统,相当长时期可能实行定量配给和电价上调的预期加大,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海外。二是日元升值。2011年,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6%左右,与震前2月份汇率相比,日元10月份触及的战后高点升值幅度高达近10%。从经验数据看,日元升值是日本企业加大海外投资的主要推动力;如2007年7月日元开始快速升值,到2008年底升值幅度高达25%,期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加,与2000—2005年的平均300—500亿美元相比,2008年飙升至1300亿美元。日本贸易振兴会2011年末的一项调查显示,约30%的大公司表示, 3月11日发生的灾难让他们考虑在海外设立新的工厂,或是扩大海外工厂的既有生产能力。日本首相野田佳彦2011年9月曾表示:“我们正处于空前的空心化危机中”。
  (三)老龄化削弱经济增长后劲
  自2005年开始,日本人口已呈现自然减少趋势。201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已达23%,2020年这一比例将接近28%。“少子高龄”不仅加剧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内需不足,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制约因素。
  (四)高额政府债务是日本经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目前,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00%。自2009年起,日本新增国债的发行收入已超过税收收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日本政府债务到2013年将增长到GDP的227%。2011年日本政府追加21万亿日元财政预算(约3000亿美元)用于灾后重建和促进经济增长,这笔庞大支出进一步加重了日本的债务负担。由于日本政府债务约95%由国内投资者持有,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左右,短期内,日本政府仍能以较低成本进行国债融资。然而,挑战已迫在眉睫。核电停供一方面导致企业电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天然气、煤及其他热能燃料加大进口增加了输入性通胀压力,二者都将对物价形成上行推力,从而推动国债收益率上升,加大政府融资成本。此外,老龄化将降低家庭储蓄率逐渐减少资金供给,一旦国内投资者对政府债务可持续的担忧集中爆发,日本政府债务危机将不可避免。
  四、日本经济走势展望
  2012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温和回升迹象。1月份工业生产较上月增长1.9%,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接近震前水平,受追加预算的提振,公共投资已停止下滑并呈现稳定态势。但出口继续下降,2012年1月出口环比下降19.8%,同比下降9.2%,进口保持增长,导致1月份出现1.5万亿日元的对外贸易逆差。
  总体看,日本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很多困难。
  短期看,一是企业利润下降,2011年三季度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5%,《日本央行短观调查报告》预计2011财年(2011年3月—2012年3月)企业当期利润将出现两年来的首次下滑。目前,企业对商业景气的判断依然谨慎,大型企业商业景气判断指数下滑。因此,生产活动很难在短期内趋于活跃。二是失业率逐步攀升,2011年12月总体失业率环比上升0.1%至4.5%,其中15—24岁从业人员的总体失业率环比攀升0.6%至9.3%,2012年1月失业率继续上升至4.6%,对扩大消费支出形成抑制。三是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1月份全国核心CPI同比下降0.1%,表明日本经济仍处于温和通缩状态。四是外需不振,日本贸易收支逆差可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日本央行认为,日本经济虽然出现若干改善迹象,但基本仍处于调整状态,今后有望回到缓慢复苏轨道。日本政府最新预测2012财年(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际GDP年均增速为2.2%。
  从中长期看,日本政府需要直面去核化、产业空心化、老龄化和政府债务问题四大挑战,摆脱政治混沌状态,统一改革决心,明确改革路径。只有如此,才能有望促使日本经济重回健康增长轨道。
  
  注:
  ①日本警察厅截至3月10日统计。
  (执笔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姚淑梅、杜琼)
其他文献
摘要:山东省农产品在包装设计上存在着材料简陋、造型单调、品牌形象设计缺乏美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产品特点,利用高新技术、绿色包装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方法,突出农产品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提高农产品品牌的设计水平,塑造知名品牌形象,促进山东经济快速发展。  包装设计是一门集实用技术学、营销学、美学为一体的设计艺术科学。它不仅使产品具有既安全又漂亮的外衣,在今天更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农产品品
期刊
摘要:把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与项目绩效评价相结合,建立用于竣工决算审计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决算审计扣分法来计算评判集,实现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绩效评价;通过工程案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新颖、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期刊
管理效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企业已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僵硬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认为,影响企业管理效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管理理念问题  我国企业基本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但在管理理念上仍一定程度地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
期刊
在房地产市场的诸多问题中,被政府和公众指责最多的就是投机、投资性购房行为的泛滥。多数舆论都认为,开发商的贪婪和炒房客们肆意投机,是造成房地产价格越涨越高、让人无力承受的主要原因。  一、关于针对投机的调控政策——舍本逐末,短期或有效,长期于事无补  我们认为,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包括,投机客观效果是什么?房地产市场投机盛行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什么?对一个投机盛行的市场,真正需要治理的是什么?  (一
期刊
房地产市场上“价格上涨过快”与“市场过热”语义不尽相同。“市场过热”不仅意味着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价格水平过高,还包括了“投资过热以及资源错配”,包含了“过热”后的“烂尾楼”形式的大规模资源浪费。这里“过热”是对“泡沫”一词谨慎的替代。  对“投资过热”的担忧,导致了宏观调控者对房地产调控始终从控制价格和控制投资两方面同时入手。即使在2007年以后的调控中,虽然认同了“供不应求”的现实,并开始强调加
期刊
摘要:当前,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集体企业中的非正规岗位是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存在的主体。从资本劳动替代性来看,当正规就业市场中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愈来愈大时,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的就业弹性就会变小,其吸纳新增大学生劳动力的数量就会下降,相应毕业生进入非正规就业市场的人数也愈来愈多,进而造成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供给持续增加,最终导致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
期刊
关于房地产调控效果的研究房价变化的长期趋势是“房价收入弹性大致为1”。意味着在长期,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与人均(名义)收入的增长速度大致同步。根据我们的研究判断,2003—2010年我国的房价收入弹性约为1.4,的确存在上涨过快的问题。  然而,我们的判断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现有的两个正式公布的房价值数似乎并不支持“上涨过快”的判断……  一、我国现有房价指数的缺陷  我国目前正式公布的两个房价指数
期刊
房价上涨过快,涨幅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速,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高企,引发政府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和对“民怨沸腾破坏稳定”的担忧。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现象进行调控显然是必要的,关键是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一、与众不同的房地产市场,注定不能独善其身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我国的“国家宏观调控”内容典型地包括,政府掌控土地吞吐、货币吞
期刊
我国2003—2010年房价收入弹性约等于1.4,表明我国的确存在“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我国的房价上涨过快,其中有正常的成分,也有非正常的成分。  正常的成分是指,通常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城镇住房需求增长会很快,而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往往会滞后于需求变动,导致住房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供不应求和房价高企,房价上涨幅度大于人均收入增幅,房价收入弹性大于1。这是一种正常的、但应是短期的现象。非正常的成分在
期刊
关于房地产调控效果的研究  合理的房价变动趋势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它是我们进行房价调控的基础,也是未来确定调控方向、把握调控力度的客观依据。  一、收入变动在趋势上决定房价走势  以美国、英国、日本、爱尔兰、新西兰、香港地区为代表(见图1—图6),其长达40年左右的房价变化表现出以下规律:  第一,房价涨幅围绕收入(名义)增长率波动,表明房价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变动在趋势上决定房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