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荷电阻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寿命预测对实现高效、精准的电池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阻抗能够反映锂离子电池内部物理化学过程特性,在电池寿命问题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特别地,传荷电阻描述电极界面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可用来表征电池的寿命状态.通过开展四种工况的锂离子电池老化试验,获取传荷电阻随寿命衰减的演变规律.采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对多种寿命衰减经验模型进行评价,选择并确立一阶多项式形式的经验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结果 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寿命预测,从而能够为电池管理和维护提供必要的电池寿命信息.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占着火事故60%以上),发展先进的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领域的热点.为填补该领域最新中文综述的空白,基于动力电池系统故障发生位置的差异,将故障分类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描述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内部短路、过热、热失控、传感器故障、连接件故障、冷却系统故障的失效机理.从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两个角度出发,总结锂离子动力电
复杂薄壁零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由于结构复杂、壁厚较小、受载易变形,因此其加工过程中的恒力控制较为困难,导致零件加工精度难以满足要求.阻抗控制提供了一种控制恒定接触力的有效方式.然而,当零件(即环境)初始位置未知时,现有在线刚度估计方法无法保证环境刚度估计值收敛到真实值.此外,尽管可以通过离线策略精确辨识环境刚度,但力/形变数据获取过程复杂耗时.为此,提出了一种仿真到真实迁移(sim2real)的环境刚度精确估计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获取零件不同位置的刚度值,并通过域随机化算法得到不同材料、形状
轻量化是未来车辆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农业装备质量的必由之路.轻量化可以从结构优化、使用轻质材料、采用先进制造工艺三个方面出发,在不降低车辆性能和显著提高生产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寻求车辆的最佳结构和最优材料布局.对近些年来车辆轻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及在农机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轻量化(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和多学科设计优化)、材料轻量化(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及塑料和复合材料)、工艺轻量化(激光焊接、热冲压成形、液压成形和铸造成形),最后对未来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采用FTM-CF100型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以铜盘对滚摩擦副为例研究了转速对滚动载流摩擦性能规律和损伤机制的影响,重点关注了滚动摩擦电弧行为和摩擦副表面电损伤.随着转速的增加,平均滚动载流摩擦因数逐渐减小且总是高于机械摩擦因数,实时电流更容易出现剧烈波动.同时,高转速下电弧出现的初始时间更早,燃弧率和电弧能更高.高转速下不稳定的接触可能提供了放电间隙,容易诱发电弧.一旦形成电弧,表面损伤机制从低转速时的机械损伤主导转变为机械损伤和电弧烧蚀并存.电弧放电导致实时电流剧烈波动,电弧烧蚀导致摩擦表面氧化严重,接
针对目前摩擦纳米发电机介电层表面微结构制作方法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掺杂碳纳米管(CNT)提高介电常数,并以砂纸为模板快速在PDMS表面成型微结构,实现微结构CNT/PDMS弹性体膜摩擦纳米发电机介电层的制备.研究不同目数砂纸下PDMS表面微结构、CNT掺杂质量分数及载荷作用对摩擦纳米发电机性能输出的影响,测试发电机输出功率及耐久性.结果 表明:表面微结构制作方法可增加介电层表面积提高发电机输出电压及电流,800目砂纸成型微结构时,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最大;掺杂C
针对卫星等复杂产品装配工时定额主要依靠人工经验确定导致的准确性低、制定速度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复杂产品装配工时估算方法.以卫星为例分析了装配工艺数据的特点,总结了装配工时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工艺特点划分了工艺类别.借助文本挖掘技术对工艺文本特征进行了提取并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时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定额工时准确估算.设计开发了复杂产品装配工时定额与管理系统,并在航天某所上线试运行,应用效果良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基于DLP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 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具有规则多孔特点的三维多孔点阵结构,以使其具有较宽压缩应力平台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了3种单元网格构型细胞,并由此组合成不同的规则多孔点阵结构,采用特定配比方式的光固型柔性树脂材料制造成型;根据仿生设计原理,分析皮肤纵切面结构特点,基于试验数据并结合皮肤结构,找到最优三维多孔结构,以获得良好的压缩应力平台;该三维多孔结构具有规则可控的优势,并结合适当的软质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机械性能.该研究成果具有较为广阔的
激光熔覆是实现废旧机械产品广义生长的关键技术之一.层间停光时间对激光熔覆后产品组织特性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分析熔覆层整体硬度与层间停光时间和熔覆层数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最高熔覆区域硬度条件下最佳层间停光时间与熔覆层数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最佳层间停光时间和激光逐层扫描路径,制定熔覆头空行程移动路径挑选规则,建立多区域多层激光熔覆路径规划模型.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对模型寻优求解,采用多层整数编码方式,克服不同区域不同熔覆层编码混乱的问题;提出路径选择策略并引入激励函数,避免算法在运算初期出现局部最优现象;改
基于弹性、软质材料的软体机器人变形能力强、人-机-环境共融性好,在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软体机器人是本体、驱动、感知等高度集成的新型机电一体化智能系统.软体机器人呈现的诸多新特征给机器人领域的制造、驱动、建模、感知及控制等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软质材料3D打印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为软体机器人制造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先,介绍了主流软质材料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包括熔融沉积成形、直接墨水书写、喷墨打印、光固化成型和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然后,针对软体机器人一体化制造
为提高数字孪生车间系统运行过程中映射关系的忠实性与实时性,提出一种逻辑与模型数据并行计算的数字孪生车间系统快速架构方法.采用车间物理信息建模的方式描述模型和逻辑信息并搭建数字孪生车间的构建规则,分别对系统静态模型数据和动态逻辑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将静态模型顶点、面片等数据作为数组发送至GPU常量缓存区,在缓存区中通过矩阵转换预设静态孪生模型在虚拟空间中的位置变换,通过GPU常量缓存区和预置变换对静态模型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提升计算效率.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逻辑数据和模型数量条件下,所提出的孪生系统架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