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视力及Spot筛查仪屈光筛查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及Spot筛查仪在屈光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北京市海淀区5 866例3~6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及自然状态下Spot屈光筛查。对视力状况进行似然比卡方检验。对视力正常儿童的屈光度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比较,再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用MQ1Q3)描述各屈光度及屈光参差的分布特征,以百分位数法得到屈光筛查的界值点。

结果:

按2种视力判定方法得到3~6岁儿童视力低常率分别为4.25%和17.29%。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正常儿童的球镜度、柱镜度和双眼球镜度参差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降低,散光度降低。等效球镜度(SE)、双眼柱镜度参差和SE参差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球镜度和SE的P2.5P97.5分别为0 D、+1.50 D和-0.25 D、+1.00 D。柱镜度的P5为-1.25 D。球镜度参差和柱镜度参差的P95均为0.75 D。

结论:

Spot筛查仪屈光筛查数值获取率高,在大规模人群筛查工作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参考各界值点结合视力等情况给予转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青少年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测得的黄斑区以及视盘区相关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并分析个体因素对OCT主要参数的可能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为爱尔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队列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在2019年3─6月期间,使用OCT对湖南醴陵市及湖北宜昌市3所学校的913名中小学生(5~15岁)眼球黄斑区及视盘区进行扫描,以OCT自带软件导出视盘形态学指标、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神经
目的:探讨影响出血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疗效的出血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就诊的新发PCV经治疗且随访至少3个月的患者。根据基线视网膜下出血面积是否>4视盘面积(DA),出血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凹,出血中心位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环位置等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LogMAR视力变化,分析影响出血型
目的:观察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治疗复发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开放型质反应单向序贯试验方法,入选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复发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7例(7眼),经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随访至硅油取出术后至少3个月,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序贯试验图。术前及
目的:探讨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眼瘢痕性类天疱疮(O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行MTX治疗的OCP患者5例(10眼),其中男2例,女3例。观察MTX治疗6个月、12个月OCP炎症的进展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OCP平均发病年龄51.8岁(38~66岁),开始免疫治疗年龄54.4岁(39~68岁)。MTX治疗6
在大脑高级视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具有立体感图像的过程中,双眼的视觉信息并不是均等的被处理,而是存在眼间竞争与抑制,由此产生了知觉优势,过强的知觉优势带来双眼视的异常。借助双眼分视和计算机生成的心理物理视觉测试程序,可以定量测定知觉优势强度,并通过光学矫正、遮盖或视知觉学习实时调控知觉优势。知觉优势的相关基础理论也延伸应用到眼科临床诊疗尤其是斜弱视的诊疗中,并有望为解决激光角膜
目的:应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离体培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特征,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对观察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26例(26眼)患者资料,同时取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进行实验室真菌培养,应用IVCM分别观察离体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形态。结果:离体与活体
高度近视因严重的并发症及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公共问题,多项研究表明随着高度近视的发展,眼部生物学参数可发生改变,为进一步探索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笔者就高度近视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中精确化和具体化地预防及治疗。
目的:比较6~12岁儿童单独使用1%环喷托酯和1%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联合用药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7─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6~12岁屈光不正儿童98例(98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独用药组给予1%环喷托酯点眼3次;联合用药组给予1%环喷托酯点眼3次和复方托吡卡胺点眼2次。分别于点眼前,第1次点眼后30、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