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头鲇幼鱼摄食前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来源 :水产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研究了摄食时间对怀头鲇幼鱼胃、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后怀头鲇幼鱼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之后开始快速上升至摄食后3h酶活性达到最高峰,与摄食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蛋白酶活性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摄食后3h酶活性达到峰值。摄食前后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即胃中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后1h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但该酶活性很快又迅速上升,到摄食后3h达到最高峰;肠淀粉酶在摄食后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摄食后5h达到最高峰;同时发现,摄食前后胃中脂肪酶活性变化较为
其他文献
《水产学杂志》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现已被正式收入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
科技信息对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研工作离不开科技信息。要促进单位科研水平的提高,必须认识科技信息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与重要地位,加强科技信息研究和管理,开拓科技信
对美国金鳟在9.0℃水温下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再投喂试验。试验共进行42d。试验结果显示:饥饿7d再投喂35d其体重增量超过了对照组,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4d、21d再分别投喂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
基于2007年春、秋季的调查,本文报道了吉力湖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本次调查共发现新纪录种8种,其中寡毛类4种,软体动物4种。通过本次调查数据与1987年比较,发现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