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连接:学习科学视域下的无缝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r——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吕赐杰教授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下,无缝学习被视作互联网环境中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的重要学习样态.吕赐杰教授分享了利用学习科学促进无缝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他围绕无缝学习的本质,剖析了智能技术与无缝学习结合的切入点,阐释了如何形成跨越时空且连续的“无缝”学习体验,在分析无缝学习演进脉络与研究趋向的基础上,构建了无缝学习新的话语体系,最后对中国无缝学习与学习科学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茅盾对孙犁“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的评价,一直未引起学界关注,其实是把握孙犁前期小说特殊呈现方式的重要因素.茅盾所言的“风趣”更多接近于吴梅所言的“真”“趣”及由此传达出来的地域风尚.“风趣”在孙犁小说文本中的呈现有多种方式,但都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主观干预给予了有效节制.对“风趣”问题的重新探讨,对于重新认知孙犁小说的创作风格、重新梳理孙犁与革命文化的关系、重新辨析孙犁小说遭受批评的内在原因有重要意义.
整理凡例rn一、本编以收信人为单位汇集信件,按首通书信时间先后排列;每人所受书信,亦按时序排列;无从确考的,置于最后.另外,写给妻子和儿女的家书,单独汇为一项.rn二、录文尽量以原信照片或影印件为依据;无从寻觅的,据排印件录出.对于书信的来源出处、物质状态、书写形式、系年考证等信息,均以按语说明.
期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兴起,百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与内涵的成熟体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我国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摘 要】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实际上以信息化为主线,凸显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由此,本文聚焦“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相关的标准需求与行动建议。首先,文章阐释了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的国策背景、核心要义、体系框架和功能特征(智能、融合、绿色、治
《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体系建设,覆盖中职学校、高职专科学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紧扣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服务贡献、职教吸引力5个维度,综合呈现“十三五”以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状况.《2020报告》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学生规模、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挑战,提出完善“职普比”政策,引导中职多样化发展;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区域职教创新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
面向“十四五”,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重要的发展目标.自1985年我国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以来,江苏走出了一条以不断提高适应性为逻辑主线的特色发展道路,可以为深化新时期五年制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具体而言,以适应性为特征的江苏五年制高职办学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诉求,二是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三是适应高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结构优化与专业内涵升级形成了强劲的外部驱动力,而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快速深度融合,倒逼传统专业全面升级、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通过对比分析装备制造大类原有与新颁专业目录层级、结构、专业设置、专业内涵等内容,从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中、高、本”一体化衔接、服务产业升级转型、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阐述了专业目录修订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有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规范性文件的工作定位,提出以问题导向的创新视角开展研究.系统分析制约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及其成因,对管理办法提出的有关规范举措,从“为什么管”“管什么”“怎么管”切入分析其针对性、有效性.从教材管理有关主体把准工作定位,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出版单位重构工作机构、流程并做好存量教材整改,教育行政部门健全教材目录和严格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贯彻落实管理办法的对策建议.
提供“好的(教育)治理”与生产“好的(教育)产品”始终是职业教育实践回应的两个核心问题.从职业教育治理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研究作品进行了分类与梳理,认为职业教育治理研究尽管绝对数量不多,但已逐渐形成这一研究脉络的基础.研究作品存在实证研究偏少,规范研究不规范,直接套用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概念,缺少基于职业教育实践的本土理论等问题.从研究作品评价的角度提出采取多元的研究取向,运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增强问题意识,致力于发现“实践的逻辑”等建议.
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任务(项目)承接情况的通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进入“全面施工期”.从整体推进角度和十大重点任务角度,分析了地方、职业院校承接情况,任务(项目)布点情况、拟投入经费情况,表明启动实施《行动计划》充分调动了职教战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级层面比学赶超的态势初步显现.在后续推进《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聚焦四个方面: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目标任务落地方向更加明确;二是凝聚更大共识,协调推进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三是建立精品标识,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四是树立收官意识,监督考核机制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