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人物的恩怨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30125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州城东北方向传来三声炮响,从睡梦中惊醒的市民但见总督府火光冲天,谙于那个年代动荡时局的人或者继续倒头大睡,或者抄起细软夺路出城。
  一片兵慌马乱中,一个剪西装头的中年男子,裹在一件过大的长衫里,由一个年轻人导引着,沿着今天中山纪念堂北路芒果树路,经连新路,拐上了桂香街,被迫停在一道粤军隘口前。几番盘问后,兵哥听信了那个年轻人的解释,他身后面如土色的长者是夜起病急,要送医城南的“家父”。
  这一老一少通过关隘后,惶惶而行,直到了城南的白鹅潭,被接上一艘泊在港内的军舰“永丰号”,才稍稍松了口气。但很快他们就觉察出水兵态度的变化,不得不搭乘一艘小电船,离舷驶向一艘在附近驻防的美舰,才算脱离危险。
  这个晚上史称“六一六兵变”。孙中山几乎只身乔装逃出了广州,环视左右,追随者唯蒋介石而已。经此一夜,南方革命阵营遭遇裂变,辛亥以来孙中山第二次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再告失败。兵变的始作俑者,南方政府中的实力派人物陈炯明,因而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兵变发生后短短两个月内,革命党人就赶出一部《陈炯明叛国史》,各种罪名加之于陈,指斥其“背国叛党”、“纵兵秧民”、“强奸民意”。国民党元老张继更是气急败坏地大骂:“西江流域不将此贼除去,西江文化就一天一天向禽兽路上去。中原的人士,哪个和他接近,哪个就是走畜生路。”

兵变前夕


  当晚的炮击,已是五年之内广州的驻军第二次掉转炮口,瞄准广东都督府开火了。前一次,操炮之人正是今番落难的孙中山。1918年,为了赶走北方政府任命的桂系广东督军,他在观音山上架起炮台,俯临广州城。
  “六一六兵变”前两天,素有“孙大炮”之称的他,在粤港媒体上公然宣称,“自今观之,时时可以内乱,刻刻可以开战……我将用八寸直径的大炮发射有毒炮弹轰击他们,他们六十营的兵力会全部完蛋。”
  这次他的矛头所指正是陈炯明。陈炯明是清末立宪派人物,也是仅有的十四位晚清谘议局中的革命党人之一,辛亥年响应武昌首义在广东举事,与党人胡汉民共督独立之粤省。当此际,孙中山自任南方政府之“非常大总统”,陈身兼陆军部、内务部总长,是革命政府中仅次于孙的二号人物。
  1922年2月以来,孙中山亲率一支由滇、桂系等駐粤客军组成的“杂牌军”,在北伐路上举步维艰,甫出广东省境就在湖南遭遇赵恒惕部队阻击。滇系的唐继尧3月率部脱队,进一步削弱了北伐力量。
  打消他们北伐念头的,正是陈炯明。现存唐继尧致北伐滇军张伯军函电,可以为证。“出师之议,竞存(陈炯明)首先反对,立派人来密商,实行助我回滇办法,劝我勿受其(孙中山)愚。是所谓北伐策源地之两粤,先已不能出一兵矣”。
  北伐受阻的孙中山,在西江上游的梧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上对陈炯明的怨怼之声纷起,持论尤烈者则是军中少壮派代表蒋介石,他甚至言明“先除内患,再行北伐”。
  1922年3月至5月间,残兵剩勇的北伐军在地图上走出一个诡谲的大转弯。原本出广西进击赣南、鄂东的右路军,与出湖南直扑武汉的左路军,突然在江西合兵一处,见势像是掉头往粤北而来。
  陈炯明疑忌日深,部下军人更不甘坐以待毙。事变前半月,时任海军部秘书的莫纪彭赴军中访慰陈,“见众将环请竞存痛下决心,发动政变”。他情急之下,直拍桌子,失口大呼:“如此则天下之恶皆归焉”,陈闻言“应声起立”,像是不自觉地重复,“天下之恶皆归焉”。
  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莫纪彭念及当年一幕,仍心存叹惋,“若非相煎过甚,孙陈破裂未当不可避免!”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重登永兴舰,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同该舰官兵合影。

孙陈分歧


  陈炯明手握的六十营粤军,在两年前两粤尚未平定之际,曾被孙中山期为“民元之克强(黄兴),民二之英士(陈其美)”。
  时在袁世凯崩卒后,各派北洋势力在中原地区互相征伐,致使北京政府几度迭嬗;而天高皇帝远又富庶的广东,则为周边的军阀桂系、滇系乃至福建的李厚基所环伺。辛亥光复广东的陈炯明部,长期只得偏居潮汕一隅。事实诚如蒋介石所言,“总理在广东的唯一力量,就是陈炯明的部队”。
  1920年末,陈炯明的粤军控制了广东全境,孙中山得以率一班民国初年的旧国会议员南下,并补选了110多名议员,在广州重开国会,对抗北京之“非法政府”,以期“再造民国”。陈炯明出任陆军、内务部长兼广东省长,在南方政府中成“陈主内、孙主外”之势。
  从辛亥首义之后,又经过了近十年的斗争,终到了重开国会之日,本当是皆大欢喜之际,陈炯明却突然请辞,“炯明此次返粤,纯本粤人自治之意,目的已达,当即解甲归田”。
  就在孙中山欲以缺额选举再当民国大总统之前半月,张灯结彩的总督府前,涌出一帮人肇事生乱,还拆毁了扎花的竹牌坊。坊间传言,这是陈炯明的人在背后搞鬼。
  这一出戏是争权还是事出他故?当日的香港报纸有此推测,陈孙两人政见不合素来已久。“前者主张广东门罗主义,商界、教育界与其他各界与政治无十分关系者属之”;后者“主张重建军政府,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总统,凡他省之策士、政客及粤籍游民附和之”。
  早在七年前,两人因讨袁事败而被逐出广东,陈流亡南洋,孙东渡日本。那段流亡生涯中世事迭变,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革命的影响波及东亚。孙中山痛思的结果,认为革命的败因乃是未统一党人意见,遂在日本改组“中华革命党”,重拾哥老会拜龙头、压指膜的一套。
  陈炯明自逐南洋,在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与俄国共产主义之间兜了圈,最终仍回到民初基于地方自治的共和理想。屡败屡战的孙中山再树讨袁之帜时,陈联合“党人三督”之李烈钧、柏文蔚在《字林西报》、《时事报》上连发四函:“今无尺土一兵,岂敢妄言激进”?“至言假借外力,大为荒谬”,矛头直指“孙中山一辈,沉迷于革命,未足与言救国也”。   及至1921年5月,孙中山自任“非常大总统”,当日乍现曙光的南北议和局势再度紧张。此时“粤中报纸三十余家,主和者十居其八,人民赞成议和者既居多数”,孙中山迫于压力,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
  1922年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宣布辞职,联省自治的舆情看好。6月3日,蔡元培、胡适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及非常国会,呼吁孙履践诺言。孙嘴上重申,“余之所亟亟从事联制者,即以自治之基而造成巩固不拔之统一政府”,但迟迟未见动作。
  此举让陈炯明甚为不快。在此之前,陈与孙的不和已面临摊牌:孙大总统的位子还没有坐牢,兴师北伐的筹划又接踵而至。先是欲拟以广州市政厅名义向外国商人借款一千万筹作军费,遭陈否决。后又于1921年9月成立中央筹饷局,但发行的债券“销路不佳”,认购数量不及总额的五十分之一。
孙中山为抗击陈炯明叛乱有功将士颁发的“十一年讨贼有功奖章”。

  摊开陈炯明治下的广东账本,因连年应付军事开销,财政上的支拙窘迫已极。1921年底,他呈广东省议会的当年岁出记载,“全省总收入13882350元,支出却需32502185元,收支相抵,不敷23522000元”。在孙的一再要求面前,陈态度强硬,“不得以广州物产及收入抵押外债”,“广东不担任客军饷项”。
  这好比生生用双手卡住了孙中山的北伐及其所倚仗的客军的脖子。刚刚建立的政权,也面临着在内政外交上全面溃败之虞。广东当地发行的一千五百万纸币,“在流通中的实际价值只及票面的30%”。信用透支也让孙求诸外援的计划四处碰壁。
  孙以对军事支持不力苛责陈,陈以军事废建设反诘孙,南方政府的一二号人物长期的扯皮,在众望孙中山该当下野的时刻,达至爆发的顶点。

兵变之后


  “六一六”的炮声把孙中山轰出了都督府,惊魂未定中逃上座舰的大总统,还差点因为一颗水雷死于非命。幸好涨潮时水位升高,把水雷带离了“永丰舰”的泊位,在离舷几百公尺外爆炸,仅翻起了数米高的浪花。
  孙中山与陈炯明的恩怨,本不必在如此狼狈的情境中收场。一年前北伐军驻扎粤北的韶关,从西伯利亚带着共产主义的信仰来到军中的苏维埃俄国特使马林,在短暂的停留里就感受到了南方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政见分歧。
  马林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不管孙中山本人是否愿意,他(陈炯明)在广州维持住政权,对抗华中的军阀和现阶段的斗争,都是符合南方自治主义的利益的……对于孙中山来说,广东只是夺取全国政权的跳板”。
  陈炯明第三度接受孙中山返粤时,两人之间也曾口头约定:“如北伐事成,(孙)自当离粤;北伐事败,复无颜面见粤人。”以广东为孙中山的假道之地,图谋武力统一中国,当初与陈约定放手一搏的条件是:不取广东钱粮,不出一兵一卒。
  谁料想一诺未应,最后竟以哗变收场。在离粤赴沪的途中,已到了暮年的孙中山困守船上,收获的是在茫茫海上漂泊的茫然。
  在孙中山脚不能点地的56天里,先后有15名各派代表登舰17次,来调解陈、孙关系,孙一一推托。唯独请朋友转递俄国人字条一张,“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多,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了。我现在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朋友是苏俄。”
  陈炯明治下的广东,曾沾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时髦学说的风气之先。早在闽南时期,他所辖的漳州就被称为“岭南的莫斯科”,但他的政治理念却在实际经营中逐渐右转。马林记述,“陈一点也不希望实行党的独裁”,他深信“一个具有相当广泛的地方自治权的民主政府能够建立起来”。
  与之相反,以一支党指挥下的军队武力统一中国,成了晚年左转的孙中山越来越强的执念。“六一六”兵变后,充当美国威尔逊总统的信使的J.P.摩根公司代表T.W.托蒙特,在上海寓所拜访孙,问及是否有一条途径能带来中国的南北和平?“孙干脆地回答,南北方的和平?为什么?只要给我二千五百万,就可以装备一倍的军队,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和平”。
  兵变后不出十个月,孙中山在北方曹锟贿选的背景下,再度誓师北伐。这一次的进军路线,毫不含糊地率先指向了陈炯明,声讨“叛逆”。战争进行到次年,“讨逆”军队在蒋介石的统领下,几乎把陈炯明的残余势力消灭殆尽。
  而一年前,苏俄代表对孙中山允诺的军火援助,恰好从海参崴运抵黄埔,同船押运的还有九名苏联红军军官。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此改变。
  (参考资料:《陈炯明集》;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韦慕庭《孙中山》、吴相湘《民国人物传》、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等)

民国路线斗争


  总统制VS内阁制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内部曾就未来政府形式是采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产生了分歧。孙中山、黄兴均主总统制,宋教仁则主内阁制。后经过讨论,总统制获多数通过,所以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实行的是总统制。
  但是,随着南北议和的进行和袁世凯赞成共和继任總统的事实日趋明显,南京方面逐渐觉得有实行内阁制的必要。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次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虽然《临时约法》规定政府取责任内阁制,但当时的人们普遍希望革命之后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出现,因而内心较多地同情总统制,所以当袁世凯蔑视责任内阁制时,舆论普遍倾向于支持袁世凯。1914年,袁世凯干脆在他颁布的新“约法”中,正式废除了责任内阁制,改用总统制。
  两党制VS多党制
  民国成立后,出现政党林立的现象,“目有视视党、耳有闻闻党、手有指指党”。但无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旧立宪派,都极力鼓吹在中国实行两党政治。而要实行两党政治,必须以国中出现两大政党对峙为前提。有鉴于此,有识之士呼吁各小党就其政见合并,组成两大政党。章士钊提出“毁党造党”论,即是说解散所有的政党,然后根据政见不同重新组成两党,实现英美式的两党制。
  于是,政党之间分化与组合一时热闹非凡,并逐渐形成了激进和缓进的两大政党。民初以激进姿态出现的是国民党。它是由改组后的同盟会与其他几个政党联合组织而成的。民初以保守姿态出现的是进步党,它是由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联合而成。
  单一制VS联邦制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曾经设想未来的中国应该模仿美国实行联邦制。但临时政府成立后,联邦制的主张迅速被中央集权的主张所取代。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联邦制,采用了单一制。
  但1920年国民党人张继提出“联省自治”主张,得到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胡适等许多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推崇,陈炯明是联省自治运动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联省自治”主张也引起不少争议,赞同者认为联省自治既便于弘扬民主法治,消解军阀势力,又可以解决南北之争,完成国家统一。而反对者则认为联省自治是“明目张胆提倡武人割据,替武人割据的现状加上一层宪法保障”。
  (整理 实习生 卢志坤)
其他文献
游戏  新iPad:★★★☆ 索尼PSV:★★★★☆  许多人购买iPad的原因是喜欢用iPad玩休闲小游戏,对于游戏迷来说,索尼的掌机PSV售价仅仅2780港币,比3888港币的新iPad便宜。  PSV的CPU是四核1.5G的运算频率,而新iPad是双核1G的运算频率,CPU速度两者差距不大。不过,PSV在5英寸屏幕的分辨率仅为960×544,新iPad可是2048×1536的“视网
4月28日那天,丁武站在位于798艺术区的东京画廊 BTAP门前,双手背到身后,嘴唇抿得很紧。在一众已届中年而发福的朋友中,他被衬托得有些瘦削。  这是丁武的第二次油画巡展,画中影像记载了他和他那一代人的青年记忆。媒体记者早已围成半圆等候着他,一见他踏入包围圈,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他泛起笑意,眼角与双颊挤出细细的皱纹。  此番交流相当和谐,并没有第一次举办画展时的剑拔弩张。彼时,因展出革命样板戏
3月3日,上海宝山殡仪馆,中学教师秦岭捧着父亲的遗像,伫立在焚烧花圈的空阔处,他低垂着眼睑,似乎看不清前路。待到有人提醒“在这不能走回头路”,他才挪开步子,顺着馆内的U形通道,离去。  数分钟前,他在告别厅里这样总结父亲的一生:“在他平凡人生的最后阶段,却切切实实地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他脱开手稿哽咽陈词:“父亲在病重期间,深受病魔折磨,在就医当中,屡遭各种困难。作为儿子的我向俞正声同志写出了一
牛车水一带,有不少骑楼。这些房子现在被改建成时髦的餐馆和商店。  按理说,在新加坡这种地方的户外步行,实在算不上明智之举,炎热的太阳会把人晒干。但我丝毫不担心这一点,因为到处都有骑楼遮阴。  “这种底层带桥洞一样的通道,可以让行人遮阴的房子,就叫骑楼。”经营娘惹餐厅的梁先生指着自家门前房顶上的圆拱告诉我。“最早的骑楼出现在欧洲,殖民时期传到这里,就跟这一年到头的炎热天气成了好伴侣。”眼前的骑楼看起
每一个家族都有一样大家都爱吃的食物,这款食物作为常客频频出现在这家人祖祖辈辈的餐桌上,见证家族的兴衰悲欢,像这个家族的一分子一样不可或缺。花生,对于我家来说,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开封是花生之乡,出产的花生个大子饱,油多味醇。我从小就会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这说的就是花生。  我和花生的缘分尤其长,还不会吃饭的时候,奶奶就把嘴里嚼好的五香花生米糊糊抹在我嘴里,现在听起来
高晓松最近又火了,倒不是被人翻起他去年酒驾入狱的旧账,而是因为一条道尽职业辛酸、吐槽人情冷暖的微博。在网友的围观戏仿之下,2012年可供媒体年终盘点的微博体又多了一条——高晓松体。    高晓松体  一切发生得有点偶然,用“节外生枝”和“无心插柳”来形容可能更加恰当。舒淇不过是在微博上力挺甄子丹“敬业认真”,就遭遇网友的言语攻击,甚至被人揭起昔年“旧伤疤”,遭遇堪比“躺着中枪”。不堪其扰的舒淇最终
江苏的清江浦和山阳县,在清末之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与苏州光复时的平静不同,清江浦、山阳县的易帜,都发生了血案。被新军与绅商推举为江北临时都督的蒋雁行,杀了回清江浦支持革命的陈兴之;出任山阳县知事的前知县姚荣泽则杀了革命党人周实与阮式。    他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的驸马巷,小名叫大鸾。  他家本是浙江人,祖父来山阳当知事,就此落地生根。父亲常年在外谋事,很少回家。母亲是前清河县知事万青选的女
快与慢  2011年12月,张仁良出现在新疆喀什一个工地现场。他的职务是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是喀什100多名上海援疆干部的领导层成员。2012年元旦刚过,张又履新喀什地委副书记。此时,距离他被撤职处分,刚满半年。  张仁良是上海前任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2010年11月15日,一场大火烧毁了其辖区胶州路一栋教师公寓楼,酿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的惨剧,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元。  在去年6月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25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亲欧盟的示威者持续举行示威集会,抗议政府暂停入欧谈判。部分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示威活动存在演变为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11月29日,是乌克兰和欧洲“订婚”的日子,经过四年艰苦谈判,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本要和欧盟领导人当天在立陶宛首都签署《欧盟联系国协议》,开始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之前的准备过程。但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宣布无限期推迟签订该协议。乌
广东江门市政府宣布,经“慎重考虑”,对引发争议的核燃料厂(中核鹤山龙湾项目)不予申请立项,终止引进。就像此前宁波、启东、什邡所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江门市政府再次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公众一抗议,项目就叫停。  这仿佛荡秋千,忽左忽右,一百八十度变换位置。看起来,二线城市在大项目面前,发展出了一种机会主义策略。如果公众反响不大,就迅速拿下,大干快上。如果引发公众抗议,且情绪激烈,那么哪怕项目到手,也干脆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