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现实逻辑

来源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建带团建工作源于共产党和共青团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理论基础,它们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高校是青年的聚集重地,高校党建和团建之间的关系具有建设目标基本一致、建设对象重合交叉、建设资源互通互用三个特征.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从微观层面看,能有效提高团建能力,优化团建结构;从中观层面看,能够强健党的肌体,夯实党建基础;从宏观层面看,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奋斗史,是党的伟大事业和青年发展高度融合、齐头并进的历程.从历史看,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前奏曲,为党的建立做了准备,而党的建立又是五四运动的必然结果和伟大成就;从现实看,党的百年历程离不开青年的参与,青年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彰显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青年也必然大有可为.历史和现实表明,青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成长成才,同样,青年的参与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青年
2021年10月9日,由《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专题线上论坛成功举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华文摘》杂志社、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期刊界知名专家 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学术期刊进行了深入交流.学校党委书记郭翠芬、学报编辑部全体人员及全国各地 期刊界同仁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在城乡流动背景下,受到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随迁子女回流入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基于安徽、湖南、江西3省的农村学校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成效、学习动机4个方面检验了回流对农村儿童学习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回流对农村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学习成效等学习适应内容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并未削弱其学习动机.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从根源上减少回流儿童产生、父母陪伴回流以及学校构建回流儿童关爱与教育体系等改善回流儿童学习适应的建议,为促进教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自然也是后代说不尽的历史资源.研究发现,五四的话语阐释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五四运动的形象也是处于动态建构之中.百年来,纪念五四运动的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载体都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蕴含着不变的逻辑: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核不变、青年的历史作用不变、社会的记忆建构不变.从这些变与不变之中,历史、现实和未来发生联系,为理解五四运动、阐释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随着马拉松赛事在中日两国不同城市的举办,赛事志愿服务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志愿者是最大的服务提供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与育人功能.通过对比两国代表性马拉松赛事中不同的志愿服务特色,探索两国马拉松志愿者的来源渠道、志愿服务管理方式、文化理念和后疫情时期马拉松志愿服务趋势走向等,为两国马拉松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某项目实践中青少年的“不合作”现象为切入点,以赋权理论为基础,提出青少年种种不合作现象背后是一种自我赋权,其内容包括标签反抗、权威排斥与模式抵制,其意义在于维护权利与达成需求.这些不合作行为映射出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三种反赋权陷阱,即两权关系的逻辑陷阱、权力依附与自我赋权的冲突及项目出资方的反赋权实践,这些反赋权陷阱阻碍了项目中赋权行为的发生.为了在项目中注入更多赋权元素,社会工作者要以青少年的需求为服务的第一宗旨;要在服务过程中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要以“全人”视角切入,培
采用扎根理论,对乡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乡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主要有“以大欺小”式欺凌、“不合群”式欺凌、“拉帮结派”式欺凌、“感情纠葛”式欺凌四种类型,主观意识引起的自身冲动、家校以及受害者的外部纵容、人际交往的直接推动是造成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治理乡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需要加强教师心理知识培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家校密切交流,减少社会不良风气;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建立正确的择友观.
中学团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壮大团员队伍、加强团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市176所中学团校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部分中学团校组织建设不健全,组织设置比较混乱;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不规范;师资建设不健全,师资培训缺乏,师资待遇未落实;教学管理能力弱,教学方式单一;阵地建设不规范,缺乏资金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对团员进行分层分类思想引领,提升团员队伍质量,增强思政课程实效,建设新时代高标准的中学团校,践行中学团校思政教育的
职业决策能力反映个体对于职业选择的意向性以及对于自身与职业匹配程度的认知,是与职业选择密切相关的心理特征.创业胜任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对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高职院校1768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平均分为2.78分,高于中值水平,说明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承受了较多的心理压力;高职生在创业胜任力均分和各分量表总均分上都低于中值水平.根据调查结果,选取了职业决策困难高、创业胜任力低的被试为干预对象,并设置了对照组.将SYB培训课程与团体辅导融合后进行干预,从前后测数据及成员反馈中发现,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385名大学生创业者的有效样本调研发现,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创业压力依次为:知识储备>资源需求>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管理责任.各个维度对创业倦怠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工作负荷、资源需求、管理责任对创业情感枯竭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管理责任对创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知识储备对低创业成就感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创业韧性减缓了疫情带来的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管理责任压力对去个性化的加剧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建设“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