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欧洲及亚太专家推荐意见解读

来源 :华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将欧洲和亚太地区专家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发表的吸附性血液滤过用于脓毒症治疗的专家推荐意见要点进行对比解读,同时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脓毒症血液净化的经验从吸附性血液滤过治疗适用人群、实验室指标、治疗实施关键因素(包括启动时机、抗凝方式选择、停机时机判断等)等方面介绍了吸附性血液滤过治疗核心原则,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及内质网应激的研究。方法 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10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脓毒症患者治疗前、治疗72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差异。对比脓毒症、健康对照组
目的:观察及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护理小组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接受CRRT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CRRT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由科室CRRT护理小组人员护理,之后评估并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风险评估、沟通能力
目前随着建筑设计新理念的不断创新,建筑样式也变得多彩多样。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建筑。因此对钢材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伴随着冶金技术和科学材料的飞速发展,在钢结构建筑中高强钢满足了人们现在的迫切需求。然而相比于日本、美国等欧美国家,我国对高强度钢材的研究仍落后于他们。缺乏对高强度钢材的研究,则严重影响了对其的普及和推广。在对高强度钢材研究中,残余应力的研
目的 总结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行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股静脉径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由手术室直接送返普通病房的12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护理观察指标及处理和预后情况。记录临床护理遇到的问题,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男45例,女82例,年龄(38±12)岁
江苏省常州市将土地整备规划与城市更新行动紧密结合,通过底数多维分析、趋势多规研判、项目多层遴选相结合的创新探索,有效提高了土地整备规划的科学性。
期刊
影视后期制作是对拍摄完成的内容借助软件将其制作成为2D、3D动画图形图像,使其成为满足现代受众群体观影需求的宣传片、影片以及海报等。然而,大数据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就大数据时代下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高强钢因其良好的材料性能已在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中得到成功应用,但是我国尚未颁布相应的设计规范。同时鉴于国内鲜有针对高强钢梁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成果,建立高强钢焊接工字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钢材强度等级、截面高宽比、荷载类型和截面形式对高强钢焊接工字梁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材强度等级越高,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对高强钢焊接工字梁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越小。建议了高强钢焊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常导致包括肾脏在内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近年来,体外血液净化治疗在脓毒症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临床上已有多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可以选择,但关于血液净化治疗的干预时机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肾脏功能替代和/或炎症介质清除2个方面的需求进行血液净化干预指征和时机的评估。该文主要就血液净化治疗在脓毒症中的干预时机作总结和探讨。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得先秦古蜀地的文明发展形态不再仅仅是古史传说。青铜人像发式与形态的差别,青关山F1“殿堂”的发掘,有助于明晰古蜀人上层的族群构成与居住、祭祀、集会等情境。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青铜人像、神树、纵目面具等昭示着古蜀文明的瑰丽奇谲;而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陶盉、陶豆、尖底小陶罐等来自长江、黄河流域的器物与文化,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中华属性,构成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实物证
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影视后期制作类课程是隶属于艺术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引导学生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技术将原始的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编辑,提升影视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结合影视后期制作类课程的实践性特征,文章基于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相关的研究,意在把握影视后期制作类课程设计组织的基本原则,明确课程实践改革的重点需求,找到有效改革的科学路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