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马到烧烤店 最贵车牌浙C·88888成了魔咒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种程度上,天价牌的存在已经成为车主身份的象征,它甚至带来一种品牌效应,代表着大老板们对于自己财富的自信。然而,天价牌的魔力有时也会变成魔咒。
  成本不足300元的一块铁片,因为数字的组合而产生了“特殊意义”,被人为地赋予了天价的可能。
  时至今日,“浙C·88888”仍旧占据着“全国最贵车牌榜”的前列,2006年,它以166万高价被拍走。
  从挂在时价196万的宝马760Li上,到随车主破产委身于不足5万元的长安面包车上。今年8月15日,名为“主烤官浙C·88888”的烧烤店在温州市郊的一个山脚下开业,当年的最贵车牌,流浪到小烧烤店的招牌上。
  风光时,它多次出现在市政府机关的大门前;落魄时,一年被交警拦了20次。
  这十几年,最牛车牌委身于最廉价的车身上,成了温州一景。
  “浙C·88888”的难兄难弟“浙C·88889”,从价值860多万的迈巴赫轿车上“摘”下,落魄地挂在一辆七座面包车上;当年以36万元拍下的“浙C·81888”,也从奔驰下嫁到长安面包。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励志的话:面包会有的。
  可生活不总是励志的,对于一度成为“商人”和“富人”代名词的温州人来说,财富的聚集和流失,或许都在转瞬之间。
  全国最贵的车牌
  两个多小时里,即便是去后备厢送取东西,陈果(化名)都没有看那块车牌一眼。
  “浙C·88888”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和它身后的长安面包车极不匹配——那辆车的左侧车门被蹭掉了一块漆,露出灰白的底色,尾部也被撞得凹进去一大块。
  一门之隔,一摞摞被压扁平铺的纸壳箱堆满了面包车的后备厢,即便把它们全部卖掉,也换不到十块钱。而后备厢门下挂着的这块车牌,拍卖价是166万。即便是这辆面包车,总价也不如它的零头多。有关这块车牌的故事,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2006年,温州市拍卖局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会,竞拍标的物不是常见的文物、艺术品,而是交警队准备投放到道路上的一组连号车牌。拍卖现场坐满了身家不菲的大老板,他们握着叫价牌,等待着用一个数字,换取另一个数字。被竞拍的20个车牌里,“浙C·88888”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与“发”谐音的“8”是最吉利的,8能够带来财富的幸运,更别提一下子连出五个8。当年的新闻报道记录了拍卖的细节:第一个人刚喊出3.1万的价格,一位张姓老板把报价直接提高到58万,一口气翻了近20倍,一开始就被抬高为最高段位的竞争。整个竞价过程持续了30多轮,这两个人的叫价牌几乎就没有放下过。
  与其说是在暗中较劲,不如说双方都“志在必得”。直到“166万”的叫价被拍卖官连续喊了两次,第一个竞买人才放弃举牌,“浙C·88888”从那一刻起有了自己的主人——做皮革生意的张宽(化名)。
  那是一次被称之为“疯狂”的拍卖会。在20个车牌创造的431万竞拍款之中,“浙C·88888”一块牌就占据了38.5%的价值,成为当时全中国竞拍价格最高的车牌。十年过去了,这个纪录仍没被打破。
  车牌拍下来后,张宽爽快地在车主信息栏填上了爱人陈女士的名字。没几天,车牌就挂在了陈女士的新座驾——时价196万的宝马760Li上。
  “浙C·88888”以最耀眼的姿态横空闯入公众视野,在路上尽显明星般的尊贵,甚至只要人们在路上碰到它,都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一张照片。
  有段时间,它已经成为网站、贴吧里的新闻主角。原温州市交通广播的主持人大铭说,他当年多次在市政府等机关大门前亲眼看到过这辆宝马车的出现和停靠。不知道豪车和车牌是不是意味着特权,反正接下来的三年里,这辆宝马的违规记录达到35次,其中50%是超速行驶。
  想卖车牌,晚了
  可惜,资本和市场不会迷信拥有一串数字就能为生意带来幸运。
  2008年,张宽的皮革生意遭遇资金缺口,彼时风光无限的大富翁一夜之间债务缠身。当年9月,张宽夫妇被一家鞋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12万元贷款。从法院判决执行开始直到2009年12月,夫妻俩仍还不上这笔钱。按照流程,那辆曾挂着“浙C·88888”的宝马车被拿来抵债,评估公司报价125万,刚好用来填补资金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马车的价值逐渐降低,但是有着吉祥意义的车牌价值却在不断攀升。张宽的亲属回忆,当年被钱搞得焦头烂额的夫妻俩不是没想过卖车牌,也有人愿意出比当年更高的价格来购买。
  可惜,拍卖时还能够转让的车牌,三年后因温州市交管新规无法转让。
  豪车没了,只剩下一块天价车牌。不久,“浙C·88888”被挂到了张宽的七座长安面包车上。剧情从这一刻起开始走向荒诞。拖着天价车牌的面包车,上路第一年就被交警拦下了20次。
  “一上路就被拦。”面包车司机都形成条件反射了,只要看到交警招手,他们就本能地拿出驾照,第一句话总是苦笑地解释“真是这个牌”。
  “大家都知道它拍了166万,在路上看到一个几万块的面包车挂这个牌,交警怀疑也很正常。”温州市交警支队第一大队的魏警官解释,这块车牌和车价值的反差实在太强烈了,才闹出了乌龙。
  俗话说“风头霉头两隔壁”,车牌太好,小偷也常来光顾,“从来都是只偷牌不偷车,被盗的次数都已经记不清了。”张宽的亲戚说。一面被拦截,一面被偷,“浙C·88888”顺理成章地连续成了“新闻事件”。
  风光,落魄,都是谈资。在温州,随便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林师傅就能讲上半个小时车牌的故事。林师傅说,在出租车司机圈子里,“浙C·88888”的名气大得很。就算没能在路上亲眼见过,“但这车牌全温州没有一个的哥不知道的。”在林师傅看来,这里的人对张老板一夜没落的故事早就见怪不怪了。   改革开放以后,温州地区私营企业批量崛起,皮革、小电器以及服装从这片土地远销国内甚至海外,温州人一度成了“商人”和“富人”的代名词。做生意不能没钱,随着生意的扩张,民间借贷也迅速兴起。温州也一度成为全国民间借贷最活跃、额度最高的城市。
  
  在温州,商人是离财富最近、也离财富最远的人。彼时,很多温商刚刚起家,几乎都面临着既借钱给别人,同时又背着别人贷款的处境,很多企业拴在了同一根绳上。一旦出现资金缺口,很容易出现“宝马变面包”的状况。
  张老板只是这千千万万温商中的最普通一个,甚至连“惨烈”都算不上。
  如果不是因为“浙C·88888”,人们甚至很难注意到他作为商人的事业起落。而在网络上,据传和天价车牌命运相似的还有“浙C·88889”,这个车牌也是从一辆迈巴赫轿车上,流落到长安面包上,而车牌的主人也曾经身家过亿……
  东山再起了吗?
  在温州,张宽的故事一度被解读为“大丈夫能屈能伸”——人们为张老板“开得了宝马,也坐得住面包”的举动加上了励志的注脚。
  生意挫败并不罕见,大部分温州人对“没落老板东山再起”的剧情有着执着的期待。2015年,有市民在某酒店门前看到一辆挂有“浙C·88888”车牌的悍马(价值120万),迅速拍了照片上传到网上。
  人们都没有怀疑地认为“张老板这回终于东山再起了”。可吃瓜群众终究不是生活的导演。经交警部门认定,网友们拍到的那辆悍马是个套牌车。实际上,从挂到七座面包上那天开始,直到今天,“浙C·88888”都没能再改写命运。
  两年前,张宽夫妇离开温州,到外地寻找新的商机。出发前,张宽把那辆闲置的面包车借给了妻弟陈果,“浙C·88888”又开始了一段奇幻旅程。陈果夫妇以开烧烤摊位谋生。
  两年前刚拿到这辆面包车的时候,经常有老顾客指着问:“这车怎么在这儿啊?”“亲戚家的。”对于和张宽一家的具体关系,陈果一向没有过多的解释。在温州市瓯海区宁屿路一带,陈果开了6年烧烤摊。久而久之,周围人都知道宁屿路上有一个卖烧烤的,开着著名的“浙C·88888”面包车。人们甚至直接用“五个8”指代他的烧烤摊:“走,去五个8那里吃。”
  路边摊被取缔以后,陈果夫妇在宁屿路上租下了一个小门市房,为了让老主顾一眼就能认出自己家的店,他们把“浙C·88888”作为店牌,还特地给这串字符换了和真实车牌一样的蓝白色粗体字。
  店牌挂上的第一天,陈果的老婆给店面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手机上的几个微信群里,“就当是打广告了”。如同人们从没想过一块车牌能够成为店牌一样,陈果夫妇也没有预料到网络的传播力有这么惊人。
  店一下子就“火了”。短短两天,微信、朋友圈、广播和各路媒体几乎炸开了。“简直要把人吓死了。”陈果的爱人一边把砧板上的豆干穿进竹扦中,一边感慨。甚至有人专门从123公里外的台州市赶到这里,就是为了看一眼车牌、店牌,也顺便尝尝陈家的烧烤。
  “一块铁片而已”
  开店不到一周,天天有记者找上门。
  宁屿路是一条只能容纳两辆小型车并排经过的小路,沿路询问“浙C·88888”在哪,烧烤店附近的店铺邻居们都习惯了,“这又是哪儿的?”询东问西后,他们打趣说“也往省外宣传宣传”。“找到了,在那儿呢!”林师傅大呼,他把车子一点点靠近烧烤店,掏出手机把镜头的距离拉近,给店牌和车牌来了两个大特写,随即就发了朋友圈。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已经调到北京工作的大铭还给温州交通广播传回了一期节目,再一次谈起“浙C·88888”如今的故事。在大铭看来,“浙C·88888”身上蕴藏着温州人的一股劲儿,“能吃苦,不认输,甚至还有一点点自嘲”。
  关注此事多年的大铭特地录了一期节目,专门讨论“吉祥数字”流行背后的文化原因。他觉得,买下一块天价牌后,每次出行都意味着一次曝光。某种程度上,天价牌的存在已经成为车主身份的象征,它甚至带来一种品牌效应,代表着大老板们对于自己财富的自信。
  好奇只是留给别人的,对于陈果夫妇来说,与“浙C·88888”相处两年,对这块牌子早就“没什么感觉了”。他们已经习惯了用最简短的话来回应记者抛来的各种问题,“事情嘛就是这样,多的我们也不知道”。
  香槟色的七座面包,就停在店铺门前最显眼的地方。5米之外,一串更显眼的蓝字白边“浙C·88888”挂在一家烧烤店店门上方,门店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冰柜和储物箱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中间狭窄的过道,连一张餐桌都放不下。
  陈果低着头,扯着一根水管“呲呲”地清洗地面,他的爱人则端着大菜刀,把大朵的花菜切成小段——8月19日下午,他们要为三个小时后的开店做准备。
  “浙C·88888”并没有为这个家庭的小生意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除了带来些早就厌倦回应的疑问之外,他们还没有不现实地指望着靠一两个偶尔光顾的好奇者就能把店做大。
  
  “其实嘛,就是一块铁片而已。”停下来休息的陈先生点着了一根烟,略带疲惫地靠着冰柜,语气里连最后一丝感慨都没有了。
  (孙小波荐自今日头条)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近日在同中国总理李克强会谈后正式宣布,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将从中国购买4艘近海巡逻舰。马国过去主要从美国购买军事装备,这次它首次采购中国军舰,被一些人称为马来西亚发展国防力量的“新里程碑”。双方共签署14项协议,涉及金额高达人民币2318.3亿元。    美国及西方主流媒体出现大量认为纳吉布正在成为东南亚“第二个杜特尔特”的评论,形容马来西亚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倒下的“第二块多米
香港警察不仅以卓越的表现获得市民的肯定和信心,而且也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和公关。  在香港影视作品中,警察是最常出现的主角之一。除了《警察故事》、《英雄本色》、《无间道》这些经典影片,还有《陀枪师姐》、《扫黄先锋》……好多警察题材的港剧。  警匪片为大陆观众塑造出正义勇敢的香港警察形象,也留下许多脸谱化的台词,例如“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以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而在现实生活中,香港
在西雅图西部普罗维登斯山圣文森特的一家养老院里,住有400多位高龄老人,而这里也是一座幼儿园。它有一个名字叫“代际学习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让不同辈分的老人、幼童在一起“学习”。  这个中心每周向孩童开放五天,可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两三天都行。这些孩子跟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画画、做饭或讲故事,甚至只是参观一下也可以。  布里格斯是当地人,她说,养老院在孩子出现前后
近日,韩国国防部宣布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军人戒烟,旨在到2020年将军人吸烟率从现在的40%降到30%。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戒烟项目”中以奖励为主,如果包括领导在内一排的军人都成功戒烟,他们会享受到额外的假期。另外,国防部也会选取“模范分队”,如对戒烟最成功的五支队伍,给予现金400万韩元(约合2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其他戒烟成功的分队也可得到现金,此外还有体育器材、娱乐设施等奖励。  自7月起,韩国
45岁的因凡蒂诺在国际足联(FIFA)特别选举大会中当选为新一届国际足联主席,任期4年,成为国际足联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也结束了布拉特“独霸17年”的时代。  对于球迷而言,因凡蒂诺并不陌生,他是欧洲杯、欧冠联赛抽签仪式上举着小纸条的“抽签哥”,是能用6国语言与嘉宾自如交流、妙语连珠的司仪。这位意大利裔瑞士人一开始是一名商讨法律、商业和职业足球相关事宜的律师,带着对足球的热爱进入欧足联,于2009
帮会的末日:毛泽东曾手下留情  新政权甫一稳定,即对秘密统治中国的地下社会予以雷霆一击。至此,延续数百年的帮会在中国大陆被彻底消灭了。但其实建国前后,面对各级公安部门镇压反革命的强烈要求,毛泽东一度“不够积极”,并把帮会组织排除在“反革命分子”之外。毛泽东的顾虑从何而来?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罗瑞卿起草的《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由此掀起了全国镇压“会道门”的高潮。  在这个
《经济学杂志》公布了一项读书多少与收入关系的调查报告: 年少时候读书多,以后的收入会多于均值。该调查对5000名年龄在60岁和96岁之间的欧洲男性阅读数量和收入高低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青少年时代自愿阅读至少10本书的人,日后收入比同行业平均收入高出21%。  这里指的“自愿”阅读,就是除了上学必修课本和读物之外的书籍,至于是何种书籍并不重要。10本书这一数量是关键,自愿阅读正好10本书的人,日
他擅长把英语的“梗”变成中国人的笑点。  谷大白话是一个美剧、脱口秀“翻译家”,打引号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那么高大上。“我以前就是一英语老师,现在做电影宣传。翻译字幕是平时闲着好玩。”他不以为意。事实上谷大白话是国内最早翻译美国脱口秀的人,因为爱好,从2005年至今,他翻译了上千部脱口秀作品。另外,《迷失》《幸存者》《法律与秩序》等高人气美剧也出自他手。  如今的谷大白话是国内人气最高的“草根翻译家
據英国《每日邮报》报道,8月底,德国一位拖堂并惩罚学生抄写的教师被判有罪,原因是“违背个人意愿约束”学生。  该案件源于去年4月的西部城市诺伊斯,面对一群淘气闹事的“熊孩子”,现年50岁的音乐老师菲利浦·帕鲁泽尔让学生们抄作曲家帕格尼尼的随笔。这位老师则坐在门口,吉他横在腿上——必须抄完才可出去。当学生们排队等待出门时发生了推搡。一群13岁的学生反对惩罚并报警。  8月底,当地法官海纳判决这位老师
英国一家流行服装店最近推出了一套新潮的服饰,他们认为这就是人们在来生的最佳装扮。负责设计这套服饰的服装公司表示,自己新推出的“死后装束”系列服装受到了一次顾客调查的启发,調查显示85%的英国人都考虑过自己临终时的装扮,他们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愿意为此花费1000英镑。    “穿着打扮是我们的身份和个性的有力体现,所以人们对自己下葬时穿着的服装有着明确的构想并不令人惊讶。”该公司媒介总监凯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