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对岩溶地区生态保护、恢复及重建的意义

来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南区岩溶为亚热带岩溶,波兰为温带岩溶,两者在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两地解决岩溶生态环境问题的对比研究表明,虽然两地岩溶环境存在差异,但物种种类贫乏是两地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表征,因此植被恢复是解决岩溶环境问题的重要前提,而物种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又是植被恢复的关键.选择适宜的先锋种和关键种是恢复与发展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对于中国西南而言,先锋种应具备石生、旱生、喜钙性等特征,关键种则应具备以下条件:(1)能耐贫瘠干旱土壤和昼夜温差的变化,在高温干燥的影响下,也能照常进行生理活动
其他文献
通过地形遮蔽图法对赤水、习水沟谷地区的日照和太阳辐射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年太阳总辐射为2 466.3~2 999.2MJ/m2,较当地开阔地形站减少21%~35%,年实照时间为451.2~786.9h
两株新城疫(ND)病毒分别分离自发病鸡群与鸵鸟群,本实验室对两株病毒的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3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血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