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以及对策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woy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是现行的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注重的是公共资金中财务支出的使用效率和责任。良好的预算能够更好的分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同时优化单位的财政结构。然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却存在着很多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意义,将这些难点总结出来,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正常运行,又对国库的资金流动起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同时,对于国库来说,引入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的准确性。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难点没有解决,明确这些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预算效果的重要举措。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按照财政效率的原则通过绩效指标以及目标管理对部门内部或者单位的财政支出,做出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和决策。绩效评价的主题是政府以及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公共资金的使用人,也就是用款单位以及公共资金。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纳税人每年上缴的税款成为了公共资金,公共资金属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财产,政府在使用这部分资金时有责任保证这部分资金能够用在人民的公共事业上。
  (二)预算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是主要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因此,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活动进行绩效管理以及考核。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为未来一个时间段的发展做出战略计划。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的考核亦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绩效评价指标来规范执行。在整个过程中,尽量细化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绩效目标、内容、目的和具体方法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进行监督和评价。
  通过对预算进行审核就能知道该笔资金是否能运用到位。预算绩效管理能有效引起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公共资金的重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陈旧观念的改变。对公共资金这一资源的利用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规避风险,选择最合理的方案。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使其更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一)缺乏对预算绩效的认识
  一些行政单位并没有能根据自己单位的特点制定出来的预算绩效方案。即使有的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关流程和体系,管理却并不到位,也没有相应的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人员。导致我国的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仍是老旧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仅仅是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对预算绩效评价缺乏认识,不根据预算评估结论进行工作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仅有可能造成公共资金的浪费,使公共资金的使用率低,还有可能妨碍到正常的工作。
  (二)绩效指标设计不明确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公共资金在财政上的使用进行评价和监督,关系到公共资金在使用上的公平性。而预算绩效评价标准想要合理的实施,就要具备一个完备的科学标准。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范围互相交叉,无法确定相关责任人,难以确定相应的界限,存在着很强的组织惯性,难以对各项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缺乏着相应的梳理和分析。各個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设计一个既能普遍适用与行政事业单位,又能对不同特质的事业单位进行区别实施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一工作的难度非常之大。
  (三)绩效评价管理方式落实难
  预算绩效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首先,相关的事业单位实施态度并不积极,只有少数几个省市真正的实施了预算绩效管理。其次,在过去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实施评价的和被评价的单位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通过预算评价工作评定该事业单位在预算使用方面的表现。各行政事业单位考核制度不完备,没有明确的相关责任人员的奖励和处罚措施,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四)绩效评价结果实施难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意义,是让被评价单位根据评价的结果认识到本单位在上一年度或单位时间段中预算绩效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但是,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忽略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原因是根据预算评价结果改正相关的预算工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很多困难,又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被评价单位一定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正。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缺陷,没有真正发挥出价值,很难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的改进起到作用。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首先,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细化预算的绩效评价指标,匹配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编制阶段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传统的预算主要是控制资金花费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以及资金去向。而预算的绩效管理强调的是绩效和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对预算各个阶段的指标进行评价和总结,使相关单位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事业单位设定的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全面评价预算的每部分内容的每一个方面,还要保证每个评价指标的独立性,互相之间不重复,不矛盾。
  一个合理、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将预算涉及到的各部门的各层级都纳入体系中来,建立自上而下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构,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人员众多。针对这种复杂性,应在各个部门中设置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即承担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利,也承担相应的预算绩效管理责任。
  (二)实施多元化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虽然统一制定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但不同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特点却有所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特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自身特定现状的预算绩效核算方法,避免资源浪费。对各个关键风险点做好充分的认识,并对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作出针对性修改。同时,在绩效评价体系中融入内部控制手段,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对预算绩效管理所起的实际作用。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不具有成效,虽然有着机制、评价体系、相关专业人员不健全的原因,管理阶层和员工理念的淡薄也是绩效评价体系落实不下去和评价结果实施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的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绩效管理都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具体的应用和执行力。为了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首先应对所有的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其次,建立良好的绩效考评沟通途径,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意见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最后,管理层应起积极的带头作用,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掌控单位预算的整体水平。
  四、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国有经济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关键性的节点。只有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于国库支付中心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提高预算的工作质量,就一定要深入探讨其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主要难点,结合实际落实解决办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捷.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6,(20).
  [2]郭海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J].会计师, 2016,(12):16-17.
  作者简介:
  海巍,中牟县财政局。
其他文献
摘 要:产融结合即通过产业和参股金融机构或组建类金融机构组成协作关系网络,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实现有机融合,这一方面是出于推动金融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制造业来说,也使得制造业产业能够在金融支持的推动下,有效提高资本实力,提升企业资金效率,从而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以下本文就以产融结合对促进制造业资金效率提高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